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7例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探讨其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SA引导下穿刺中心静脉置入输液港的置入、临床使用、维护情况。结果本组37例病人均成功置入输液港,成功率100%。术中无气胸发生,1例误穿动脉,发生率2.7%。使用过程中12例出现导管堵塞,经肝素封管继续使用,1例因导管感染取港,17例病人因化疗结束远期预后较好,不愿长期维护输液港而取港,其余18例持续使用。结论DSA导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输液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静脉输液 DSA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05 至 2020.02 时期内收治的吞咽困难患者共 55 例,划分为 A 组( 22 例)和 B 组( 23 例)。 A 组为常规手术救治, B 组为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救治,评估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72.73% , B 组为 95.65%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B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3.04% , A 组为 40.91%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吞咽困难患者,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救治模式,呈现疗效佳、安全可靠的优势,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吞咽困难 DSA 引导 经皮胃造瘘术 总有效率 并发症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通过PICC导管的方式为患者给药,有利于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与治疗,这对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长期开展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来说,为其实施PICC导管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的延长,在机械性静脉炎、堵塞、感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也容易导致出现PICC导管的断裂,此时需要在DSA引导之下将断裂PICC导管取出,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做好其护理配合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DSA引导 PICC导管 断裂 介入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头端异位的新方法。方法在X线透视下应用DSA技术将异位导管的头端按血管走行重新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理想位置。结果患者采用DSA引导下调整成功。结论DSA调整PICC头端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对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患者,给予系统的护理。方法对23例DSA引导下PTCD治疗患者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00%患者置管成功,1例患者脱管,其余1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黄疸有所减退,均带管出院。其中一例患者出现堵管现象,通过有效处理后导管引流通畅。结论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有效的护理能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 标签: 重度恶性阻塞性黄疸 PTC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光动力治疗消化道癌性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采用DSA引导下光动力治疗消化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护理干预。结果提供精细的心理护理;提供舒适、安全的避光环境;给予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饮食护理。经过以上护理,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1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实施细致、周到的护理干预是DSA引导下光动力治疗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DSA联合NVECG引导下进行PICC尖端定位,记录7个标志点的导管插入深度以及NVECG情况,并与常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O点P波呈正向,A点、B点、C1点、C2点、C3点、D点的P波主波方向均为负向,而E点为正向。结论NVECG法引导PICC置管时出现宽大负向P波以及Q波,且呈W波形,将标志着导管尖端已抵达患者体内上腔静脉下段,为PICC导管尖端相对理想的位置。

  • 标签: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DSA PICC NVECG法
  • 简介: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4月间应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53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影像学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术后MRI显示,12例病变完全消退,32例消退率≥50%,7例消退率25%~50%,2例消退率〈25%。并发症包括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皮肤黏膜溃疡,除1例发生永久性面瘫外,其余并发症经处理均消失。无肺动脉痉挛及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硬化治疗 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头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SA引导下导管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5月至今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系统性溶栓服治疗)和观察组(行DSA引导下导管溶栓治疗),各3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3.33%,观察组无死亡,死亡率0.00%(P>0.05);尿激酶用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结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导管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可降低急性肺栓塞死亡风险,缩短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省患者开支,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减少患者痛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DSA引导 导管溶栓 急性肺栓塞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SA(血管造影)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治疗+心理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03月--2020年03月本院纳入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另一组名为研究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心理护理)。每个小组分别15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总共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DSA 聚桂醇泡沫 下肢静脉曲张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并发症以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排除因肿瘤、囊肿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DSA透视引导下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结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变支进行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发症情况且对中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3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面部肿胀以及跳痛,服药后半月缓解,治疗优良率为96.4%(34/35)术后随访6-24月一例复发,复发率为5.8%。除出现术后恶心呕吐、面部肿胀、张口困难、咀嚼无力外,无其他颅内血肿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在DSA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以及经济的一种方法。

  • 标签: DSA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DSA引导下,将配制聚桂醇注射于下肢曲张静脉内,观察曲张静脉闭合、并发症。结果治疗135例(178肢)注射后均全闭塞,3个月后复发15例(15肢),全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SA 泡沫硬化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张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进行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分析探究可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有积极作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手术。结论鉴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积极作用,所以它应该受到主治医师和各级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应该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深入广泛的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影响 DSA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总结临床体会。方法 纳入2021.06-2024.04年我院行DSA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个月疼痛评分。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即刻缓解,2例患者明显缓解,8例患者术中球囊形态均呈理想“梨形”。术后 1 d、1 个月,8例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未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展神经麻痹、脑膜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0。结论 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卵圆孔 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本院统计设定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8月,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72例,按照就诊顺序不同分成平均两组,即常规组(先就诊者)、实验组(后就诊者),每组36例。常规组提供腰椎旁神经阻滞,实验组提供DSA类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SA类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作用准确,疗效可观,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DSA类CT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0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4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并对其在DSA引导下实施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以及研究组42例并对其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引导下进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的效果更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DSA 靶点射频热凝 臭氧消融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SA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治疗满意度作为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的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入院时间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护理路径 下肢深静脉血栓 DSA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