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 标签: 城阳城遗址 战国楚墓 彩绘陶器 科学研究
  • 简介: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9-31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协办、罗运环教授邀请。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15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20篇。会议期间学者们相互切磋,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收获甚丰。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 先秦史 楚文化 楚简 纪要
  • 简介:楚国的强盛与繁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研究不仅应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文化现象,此前的相关历史亦不容忽视。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此兴盛,而楚文化的兴起发展在古籍文献中仅见支言片语,其中深层次的背景不能不让人萦思。商代时,武丁的统治已达荆楚,《诗·商颂·殷武》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史记·世家》对先民的记载:商汤灭夏,之先祖陆终生六子,一支彭祖氏为殷之侯伯,一支则为之先民——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①。其后则语不能详。穴熊之世离《殷武》所载'奋伐荆楚'要古远,'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之荆楚定为穴熊之后世子孙。

  • 标签: 兼释 国初 太保玉戈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制的关系问题,同样是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郭店简1993年出土于纪山镇郭店村一号墓,今年是郭店简出土十周年纪念。由荆门市博物馆主办、加拿大籍华人丁永祥先生赞助的“郭店简考察·高级研究班”近日在市博物馆举办,以此作为纪念郭店简出土十周年的活动之一。

  • 标签: 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 楚国 竹简考察 高级研究班
  • 简介:<正>在早期文字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当一个形体所记录的词过多而易发生混淆时,常常改变这个形体的一部分而分化出新字,分化出的新字没有所谓“本形本义”,它只是借其所从出的“母字”的形体稍加变化,保持与“母字”相同或相近的读音,用来记录本属于“母字”而后分出的一部分词义.象“巳”字分化出“已”字,“足”字分化出”疋’字,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臼土)“(毁)二字的来源作些探讨,并试图对帛书中有争议的“萬”“兒”二字的释读作出解释.

  • 标签: 帛书 来源 形体 分化 本义 早期
  • 简介:<正>1987年10月20日至23日,两湖(湖北、湖南)史研究会在沙市市联合召开了一九八七年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两省史研究会与沙市市会联、市文化局共同举办,到会代表九十多人。除两省史研究会部分会员和其他方面代表外,还有来自河南、上海、云南、北京、山东、安徽等省、市的专

  • 标签: 楚史 两湖 民族关系 楚国 少数民族 学术讨论会
  • 简介:2009年3月20日,宁夏同心县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兴隆乡新生村滥泥沟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一块砂石质石碑,据村民讲该碑是在耕地时挖出,现在同心县博物馆保存。

  • 标签: 疆界 2009年 文物管理所 文物普查 同心县 博物馆
  • 简介:《国殇》对"殉国将士"予以"褒扬"的做法,与战国简关于"兵死"的祷祠实践相抵牾,基于此,以为《国殇》即"兵死"之"祭祷辞"的说法,恐难成立。在对包山简"东陵连嚣"称"殇"或有两种可能之推断的前提下,《国殇》以"兵死"为"殇"意味着"兵死"的"宗教身份"将由"非正常死亡"的"外鬼"而归入祖先类人鬼之列,使得"兵死"摆脱了作为"外鬼"的"强死"身份和地位以及"解"的遭遇。故《国殇》以"兵死"为"殇"并列入《九歌》诸神之中,实际上已经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孤魂野鬼"争得了"名分"。《国殇》题旨或与战国简"族殇"祷祠仪式中娱乐降神活动的"祝号"存在关联,而《国殇》性质的考察,或可与楚人"族殇"祷祠仪式中的"祝号辞"相联系,但将《国殇》与"祝号辞"对号入座式的比附或等同,则存在困难。

  • 标签: 《九歌·国殇》 战国楚简 族殇 兵死 祝号辞
  • 简介:宋玉的《招魂》是一篇取材于古招魂礼俗、带有巫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从题目的选用,到结构的设置,从对招魂巫术套语的模拟借鉴,到在招魂套语框架中的文学性发挥,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楚人招魂礼俗和招魂巫术的文化滋养,从而使其文本具有了神秘诡异、猎奇志怪、铺张夸饰、状写奢华的写作特质。然而,更值得令人关注的是,《招魂》通篇采用的是反讽的修辞手法,借对招魂全景的描写,寄寓了对被招魂者不知节制的享乐意识和奢华淫逸的享乐生活的问责,既表现出宋玉的讽谏睿智,又反映了宋玉理性的思考和是非判断。不愧为中国古代悼伤文学的开山之作和垂范文坛的历史名篇。

  • 标签: 宋玉 招魂 礼俗 巫术 反讽
  • 简介:耶律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十三世纪上半叶,他出仕蒙古宫廷,曾积极辅佐蒙古统治者推行“汉法”,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等方面,作出过自己的突出贡献。有关耶律材的生平事迹,国内的研究成果已经有许多,但对於他在早期蒙丽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学者们却一直较少留意。我们在查阅高丽文献时,找到了与此有关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在研究耶律材乃至早期蒙丽关系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耶律楚材 李奎报 蒙古时期 高丽时期 中国 历史研究
  • 简介: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省市县文博单位编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墓》(以下简称《报告》)专题考古发掘报告,为楚文化研究和我国青铜器研究提供了一大批重要的新资料,弥足珍贵。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化研究 楚墓 和尚 大象出版社 发掘报告
  • 简介:元代高僧石梵琦所作《北游诗》中,有《梁山泊》、《宋江分赃台》两首水浒诗,从未见研究者征引。在关于宋江起事的文献记载稀缺的宋元时期,这两首诗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可以作为考证宋江起事于梁山的重要文献依据,对了解当时人们对宋江起事的评价,也很有帮助。

  • 标签: 楚石凡琦 北游诗 水浒诗 宋江起事
  • 简介:公室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项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鬻熊,春秋时期世系详见正文。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成、庄、共、康、灵、平、昭、惠八王可称之为诸王作家群体,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鲂、王子胜、公子申、公子启六子可称之为公族作家群体。

  • 标签: 春秋时期 楚国 王室 族属 世系 作家群体
  • 简介:一、引文中国古代出土玉器部分存在黑色沁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玉器黑色“水银沁”或“黑漆古”的提法古已有之,清代学者将口口相传的关于玉器“水银沁”的说法记录书中,并将其与汞元素的关系明确道来。宋代直至清代,玉器玩家对黑色“水银沁”现象情有独钟,刻意模仿,利用“老提油”(烟熏火烤,将炭黑沁入玉中,本研究认为老提油的办法除部分炭黑沁入玉的瑕疵部位产生黑色现象外。

  • 标签: 黑色水银沁 XRF 科技检测 朱砂
  • 简介:本文將《繫年》中的大量字形與抄寫時代較早的新蔡葛陵簡、曾侯乙墓竹簡等系簡牘文字進行比較,發現《繫年》的字形特徵具有相當古老、正統的特色,尤其是與下葬年代在悼王元年(前401年)到悼王七年(前395年)之間的葛陵簡的字形特徵、書風最爲密合,與一般的戰國中晚期的竹書文字特徵很不相同,結合《繫年》編纂成書時代的最大可能性來推測,清華簡本《繫年》最可能抄成於肅王時代到宣王前期之間(從字形特徵看,以肅王時代的可能性更大),是《繫年》定型之後的一個早期謄録本。《繫年》和葛陵簡等材料的比對結果,讓我們看到戰國竹書文字縱向時代性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以形體特徵和書風爲基礎的戰國竹書文字分類研究應儘快深入進行。

  • 标签: 清華簡 《繫年》 新蔡葛陵簡 抄寫時代 戰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