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北赵和羊舌晋侯墓地的墓葬制度进行性别差异的分析,以考古材料为基本资料,参考传世文献,尝试总结出西周到春秋时期其所反映的性别特点。随着周礼的完善,晋国高级贵族妇女在墓葬制度上所受的限制逐渐增多,如墓圹、随葬青铜器、殉车的等级低于晋侯墓,但在不受限的地方则相对自由,如随葬陶瓷器和玉器较丰富;较之商代,异穴合葬墓的形制严格,夫妇整体性增强;部分随葬品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男女严格的性别分工。

  • 标签: 晋侯墓地 贵族妇女 墓葬制度 性别差异
  • 简介:我国古代将军的含义与现代将军的含义有很大不同。现代军衔也称西欧式军衔,把高级军官称为将军,我国有上将、中将、少将,国外还有五星上将、准将等。现代将军只授予军队实职,是高级军官的阶位衔称,退休后继续保留。而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

  • 标签: 将军 中国古代 军衔制度 魏晋南北朝 我国古代 地方长官
  • 简介:俄共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以党领军”的统军制度,为孙中山重新考量”以主义集合”军队提供了鲜活的参照物。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1921—1922年特别注重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1922年6月,陈炯明的背叛说明,孙中山的政治工作观念存在致命缺陷。在苏俄的引导下,孙中山决心由党建军,1923年8月,以蒋介石为首的考察团赴俄。此次考察对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改党建军,影响巨大。苏俄红军的政工制度成为国民党进行政治工作的模本,党代表制与政治部制是政工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孙中山 蒋介石 国民党 以俄为师 党代表制 政治部制
  • 简介:明代文官死后,国家举行官方祭奠、修坟、安葬活动,为官员构建死后的荣耀,彰显国家褒奖臣下之意。此项举措的落实,有赖于丧葬公文在各级政府间的传递与具体执行。丧葬公文既是政府行政文书,又是礼文化的承载体,研究其内容及运作,可以直观感受明代由国家主导的丧葬礼制建设,以及国家如何在丧葬层面完成礼仪与行政的有机结合。

  • 标签: 明代 丧葬 公文 礼制
  • 简介:<正>编纂地方志,主要在于对有关资料的运用;而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发挥,也主要仰赖其资料性。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存在价值的基础。因而,资料工作是地方志的基础性工作。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资料的重要性,正视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资料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征集,严格考证,详细鉴别,精心编写长编,建立健全资料制度,扎实做好资料工作。

  • 标签: 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事业 资料工作 修志 资料收集 工作机构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後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它起於隋,成於唐,至宋而一变。在此转变过程中,介於唐宋之际,与北方五代相对峙而存在的南方十国实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具体考查此时期南方诸邦的科举制度

  • 标签: 十国 科举制度 中国 历史研究 选官制度 设立时间
  • 简介:酒店规章制度是指酒店为保证服务质量和酒店运转秩序所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是酒店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科学合理的酒店规章制度是酒店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是国家法律法规在酒店中的具体体现,对促进酒店的依法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酒店员工 规章制度 现代化管理 国家法律法规 服务质量 科学合理
  • 简介:科举是以文字为取士标准,如明代万历时主考张位所说,“考试不凭文字,将何以衷?”真正做到以文字取士则视之为公正。科举的目的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朱元璋所言,“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做不到这点则无效率。如何使科举既公正又有效率是困扰隋以降统治者的重要问题。本文只说明统治者在实现科举公正和效率方面的努力。

  • 标签: 科举 统治者 古今 朱元璋 名实 文字
  • 简介:违宪审查泛指根据宪法或惯例,对特定法律或特定国家机关或官员(在德国还包括政党)的行为是否违反成文宪法进行的审查,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实施。违宪审查制度对于一国之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这一机制,宪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死法”,一部仅仅写在纸上的法律。自从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马歇尔开创性地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的判决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就不但成为一个宪

  • 标签: 违宪审查制度 法国 法国宪法委员会 法治建设
  • 简介:为了提高河南省各级钱币学会工作者的钱币学理论水平,推动钱币知识的普及工作,河南省钱币学会于1987年5月10日至25日在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首次钱币学会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各地市钱币学会干部、文博部门的文物保管人员及部分钱币爱好者,共58人。

  • 标签: 钱币学会 管理干部学院 保管人员 文博 日至 学术动态
  • 简介: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西藏的民族干部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一条艰难坎坷而又令人振奋的发展之路。截至1994年底,全逸已有44271名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2.1%。在各级各类干部中,藏族及其他步数民族干部占据主体地位:省级干部占67.7%,地级干部占64.1%,县级干部占60.9%;科技干部占73.7%(其中,高职占39.9%,中职占49.4%,初职占62.5%)。这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干部队伍,在以往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并将继续在西藏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 标签: 民族干部 队伍 和平解放 国家 历史过程 革命
  • 简介:《辉南县志(1988-1997)》于1997年动笔,到2000年封笔,历时三年,完成了160万字宏篇巨著,是吉林省第一部县级续志,受到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的通报表彰。续志的成功得益于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和省市专家的精心指导。同时,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组织后备干部参加修志,是实现创佳志与育良才双向促进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 标签: 后备干部 修志工作 地方志 《辉南县志(1988-1997)》 吉林
  • 简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是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的关键,是解决干部队伍新陈代谢、实现领导干部队伍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领导干部“能下”问题的意义、各地干部“能下”机制的实践、当前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及原因、完善领导干部“能下”机制的路径,对于当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领导干部 干部人事制度 “能下”机制
  • 简介: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社会转型阶段的深刻变化,不仅促使社会整体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而且对民族干部教育也带来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因此,直面转型期出现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转型期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做好的现实问题。要加强民族干部教育的立法,保证民族干部培养教育体制的制度化;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突出对于民族干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培训运行和管理机制,使其更加贴近民族干部实际。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社会转型期 少数民族 干部教育
  • 简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了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的职能,货币金银工作在基层业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人民币流通管理、反假和高科技、高技术电子化的应用等项工作更为重要。这就给基层央行从事货币金银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然而目前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货币金银工作提出的要求。下面以吐鲁番地区全辖货币金银队伍为例。

  • 标签: 货币金银工作 基层央行 干部队伍 金融体制改革 吐鲁番地区 货币政策
  • 简介:贺兰山昂首屹立在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阿拉善草原之间,东北控乌海、磴口方向,西南扼兰州、河西走廊要道,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自古“贺兰山下战如云”,为历代兵家所瞩目。清代诗人胡秉正诗云:“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顸望,灏气接蓬瀛。”道出了贺兰山的雄伟气势和屹立苍穹的秀丽风姿。隋唐以来,

  • 标签: 改革 宁夏平原 清代诗人 贺兰山 河西走廊 阿拉善
  • 简介:北宋一朝针对弊政前后进行过三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改革。通过对这三次改革的粗略考察,可以大体看清北宋一百六十八年历史的基本脉络。一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到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北宋统治者曾针对晚唐五代

  • 标签: 宋太祖赵匡胤 太平兴国 政治改革 晚唐五代 一百六 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