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240年编纂的《蒙古秘史》①中含有关于各个国家、城市、河流及民族的历史──地理通名②。然而这一开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佛教在蒙古人当中的确立,蒙古编年史家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越来越囿于佛教进化论的框框。当一名蒙古作者不得不描述其他国家时,他的兴趣首先局限于佛教的故乡印度,其次是主要的佛教区域西藏和中国。从18世纪后半叶起,在传统的蒙古历史编纂学中形成了新的流派。蒙古藏语文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藏一蒙宗教活动家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年)及其追随者的创作即是这一流派的明显的例子。松巴堪布的作品是用藏文写成的,在蒙古和西藏广为流行,他的历史作品,首先是《佛教在印度、

  • 标签: 历史地理 松巴 土耳其 蒙古编年史 准噶尔 佛教史
  • 简介: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中观-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 标签: 演化经济地理 产业集群 演化多尺度分析
  • 简介:本文全面回顾了人文地理学80年代以来的复兴进程。从学科正名、学术组织建设、学科理论研究和成果出版等方面评估了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探讨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优势学科强化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薄弱分支学科发展、高水平成果出版和跨世纪学科前沿人才培养等问题

  • 标签: 中国人文地理学 发展评估 前景展望
  • 简介: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对西南少数民族做了详细而又深入的考察,他的地理学名著《广志绎》记录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经济、文化、风俗、政治,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王士性目睹了土司制度的弊端,意识到土司制度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在这一背景下,他认为'改土归流'是大势所趋。王士性的'夷汉错居'观全面地概括了晚明时期所形成的西南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王士性《广志绎》是民族地理学独特而又珍贵的资料。

  • 标签: 王士性 少数民族史 土司制度 民族地理
  • 简介:<正>1月10日,西安历史地理学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三次年会。来自陕西师大、西北大学、西安师专、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及西安市社联等单位的25位同志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与会学者集中讨论了有关西安及其周围地区的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以及古都研究方面的问题。曹尔琴教授的《长安黄渠考》、吕卓民同志的《西安城南交、潏二水的踏查及历史变迁》二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并结合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西安市 西安城 历史变迁 学术会议 人文地理
  • 简介:对《现代人文地理学》一书的评述林富瑞(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由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教授等编著的《现代人文地理学》一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从事人文地理学教学与科研成果,并尽量吸收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全书共9章28.2万字。主...

  • 标签: 现代人文地理学 文化地理 分支学科 政治地理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教学
  • 简介:据清·乾隆《博山县劫载:“长城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以东,逾淄水……”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有载,孟姜女哭夫而“城为之崩”,后“赴淄水而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淄河与齐长城恰在城子村一带交汇,由此推测,本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大约与这一地理特征有关。

  • 标签: 文化风习 地理环境 地理特征 孟姜女 齐长城 列女传
  • 简介:本文对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我们认为,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较有系统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小城镇大体是指人口规模为1000-5000人的各种农业、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等聚落;这一时期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分类、小城镇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布、小城镇形态及空间扩展、小城镇位置变迁与历史发展、小城镇人口、商业、文化特征以及城镇内部用地结构与房屋构造等六个方面;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及学科发展的影响,小城镇研究内容窄、程度浅、系统性不强,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也较简单、落后。

  • 标签: 解放前 中国地理学界 小城镇研究
  • 简介: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史念海贰两相对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有关长城的作用长城是有关军事的设施。这是说建筑长城是用以防御敌对势力的进攻的。长城的建筑正可以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两相对立的局面,因而其中的一方有了建筑长城的必要。在悠久的历史时...

  • 标签: 明长城 《明史》 《史记》 匈奴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 简介:长江三峡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长江上的峡谷地区,广义则指西起重庆、东至宜昌的一个长六百余公里的沿江狭长形地带,本文的“三峡地区”即取其广义。长江三峡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都比较特殊。它在行政上归属渝、鄂两省市,邻陕、川、贵、湘四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我国几何重心,

  • 标签: 历史地理 长江三峡地区 西陵峡 地理位置 瞿塘峡 峡谷
  • 简介: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一个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便是古籍中的地名问题。几千年来,地名见录于古籍,数以万计,况且州域郡界,代有因革;山川陵谷,时有变迁;地名沿革,频繁交错;或同名而异地,或同地而异名;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 州域 因革 历史研究 李兆洛 西兴镇
  • 简介: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IX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RARD,www.rard.org)成立于2005年。2006年组建中同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副主任龙花楼研究员、陈玉稿副研究员.中心现有固定人员1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

  • 标签: 发展研究中心 地理资源 区域农业 农村 博士后研究人员 中科院
  • 简介: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这是本刊连续第三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本次入选CSSCI历史学类期刊共26种,按总被引次数与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的加权值高低顺序排序,《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位列第九位。

  • 标签: CSSCI 来源期刊 历史地理 中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通过对《禹贡》徐州篇与《鲁颂.閟宫》所记述的海、岱、淮水、东原、大东等一系列地理景观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二者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应是先秦时期人们对同一地域所见地理事实的记述。

  • 标签: 禹贡 徐州 閟宫 地理景观
  • 简介:近来,几部介绍晚清时期西方人在中国文化教育活动的专著,特别是评述与地理学有关的西人书籍在中国境内译写、传播与影响的著作陆续问世,如: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郭双林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还有王立新从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和教育活动与中国现代化关系角度出发撰著的《美国传教士与晚

  • 标签: 美国传教士 文化教育活动 基督新教 王立新 金楷理 郭双
  • 简介:查询13种外文数据库和76种外文期刊,依据文献的引用次数和可得性,遴选了1914至2010年间的521篇国外港口地理文献,通过梳理近百年的相关文献发现,效率评估、空间竞争、体系演化、港城互动、组织管理等构成了港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重点剖析了国外港口地理研究在研究成果、学者合作、研究区域和研究主题等方面的特点和新倾向。文章最后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港口环境的深度变化,海向腹地、港口价值链、物流资源整合等新的领域将成为国外港口地理研究的新近趋向和前沿领域。

  • 标签: 国外 港口地理 研究回顾 研究展望
  • 简介:<正>春秋初期,华夏诸国北边迫于戎狄,而南方则受威胁于楚人。楚人的先世,据旧史所载,说是颛顼的后裔,至熊绎时因事周成王,才受封于丹阳。楚国所封的丹阳,《汉书·地理志》说是在丹阳郡的丹阳县。其地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史记·楚世家·集解》引徐广说,谓在南郡枝江县。其地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 标签: 地理分布 春秋时期 当涂县 丹阳 楚世家 周成王
  • 简介:<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改革家中,王安石似乎是最为不幸的,以至于在他身后900年的今日,他的思想和政绩仍受到人们不应有的指责。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直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农田水利法,也遭到了无端抨击。或指其“不实不当”、“徒劳烦

  • 标签: 农田水利 熙宁 王安石变法 淤田 兴修水利 田赋
  • 简介:历史文献记载及婚俗残余反映古代岭南地区盛行一夫多妻制,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等是使得一夫多妻制盛行的主要原因.一夫多妻制在岭南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可分为山区、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三个地区,给当地社会和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岭南经济发达的城镇,重婚、"包二奶(情妇)"现象又有所抬头,是新形势下一夫多妻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折射.在正视这种现象同时,应充分认识它,并采取强有力措施革除它,以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 标签: 岭南 一夫多妻制 地理基础 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