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海洋功能区划是作出海域使用行政许可行为的重要依据,行政机关在履行海域行政使用权批准行政职权过程中,未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依据,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便依据不足。与行政许可存在重大利益关系的人是该行政许可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在行政许可决定前享有陈述、申辩及要求听证的权利。行政机关未予告知和保障该权利便构成行政许可程序违法。据此作出的行政登记也应依法撤销。

  • 标签: 行政许可行为 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使用 程序违法 例指 具体行政行为
  • 简介:3月的海南,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气候宜人,正是敞开怀抱、喜迎八方宾客的好时节。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如期而至,中外名人贤士汇聚于此,议经济、谈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思想荟萃、智慧激扬。

  • 标签: 经济潜力 大学教授 海南 财经 上海 海洋
  • 简介:历史性权利包括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以及非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两种类型。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构成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中的"相关情况"或"特殊情况"。沿海国可以依据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主张对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权利。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主权权利的综合体,中国依据历史性权利享有U形线内水域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海洋权利 南海
  • 简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作用、海洋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海洋开发的区域联动效应三个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增长绩效,从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经济发展动力 沿海开发 海洋产业 经济绩效
  • 简介: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四新”促“四化”,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经略海洋意识.海洋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海洋软实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最终确定影响海洋软实力的五大因素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政策管理能力、海洋科研创新能力、海洋文化建设水平、公民的海洋意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海洋软实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权重最高;海洋政策管理能力的权重次之;公民的海洋意识的权重最小.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26区县的海洋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及建议:促进山东省海洋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公民的海洋意识.

  • 标签: 海洋软实力 评价指标 软实力 提升战略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仲裁程序以其触发上的单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这种单方性同时意味着相对方的利益将立即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种单方性并非任意的单方性,而是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通过启动条件加以限制.综合考察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这些条件尝试做了“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这一新的二元划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了强制仲裁程序启动的条件,即必须具备“积极条件”且不能带有“消极条件”中的情形;在实践中,法庭(仲裁庭)对各个条件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一致,对“积极条件”中的“争端类型”条件着墨最多,在“消极条件”则是“协议阻却”和“任择性例外阻却”获得的关注最甚.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制仲裁 启动条件 积极条件 消极条件
  • 简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是人类共有的家。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37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古往今来,海洋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良好的生存保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面对资源,环境压力日增的今天,浩瀚的大海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重返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在全球兴起。肩负着管好用好海洋,造福子孙后代的神圣使命,国家海洋局于1964年7月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海洋管理机构,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9月初,本刊记者兵分四路,分赴南海、东海、北海及环渤海海域,就海洋维权、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采访。

  • 标签: 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事业 国家海洋局 海洋大国 蓝色革命 海洋管理
  • 简介:当前美国各界对华认知整体趋于负面,缺乏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国情的系统性深入研究,针对中国海洋战略长期目标和意图的研判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在许多中国权威人士与媒体眼中,美国依然习惯于以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不仅未得到缓解,

  • 标签: 中国文化 长期目标 海洋战略 文化层面 意图 结构性矛盾
  • 简介: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嗓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 标签: 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 中美印关系 多边安全机制 海洋强国战略
  • 简介:在2014年印尼新科总统佐科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建设海洋强国和成为世界海洋轴心是核心之一。在其就职演讲中,他强调“重塑印尼作为海洋大国的辉煌”。印尼是群岛国家,拥有17508个岛屿,海洋面积(不包括专属经济区)31661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716公里,历史上一直是海洋大国,居民谋海为生,蔚为风尚。同时,印尼部分海域毗连南海,与周边国家有海洋管辖界限的争端,但印尼当局历来强调,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不存在冲突。本文摘编印尼部分政要和专家关于建设“世界海洋轴心”的论述及印尼政要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以飨读者。

  • 标签: 南海争端 印度尼西亚 海洋 世界 态度 国家发展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职业高原的结构与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介绍有助于个体或组织更好地应对职业高原现象。

  • 标签: 职业高原 职业高原结构 职业高原测量
  • 简介:犯罪恐惧是犯罪率之外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社会治安治理应追求对犯罪率和犯罪恐惧的双重控制,而要控制犯罪恐惧,首先需要合理设定犯罪恐惧的测量标准,准确掌握犯罪恐惧的真实状况。国内外犯罪恐惧调查主要从认知层面、认知—情绪层面、行为层面测量犯罪恐惧,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测量困难性和条件现实性考虑,建议从认知—情绪层面测量犯罪恐惧,但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其他测量标准。

  • 标签: 犯罪恐惧 测量标准 评价 合理设定
  • 简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大国,其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在内涵、目标上存在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一带一路”与“全球海洋支点”之间存在对接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双方之间的对接可以从互联互通、渔业合作及安全合作三条路径中寻找可能的突破。但是关于对接的风险评估也是中国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在与印尼对接的问题上,需要注意中国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政治账与经济账之间的平衡,注意印尼国内治理不健全和大国平衡带来的可能风险。中国与印尼的对接固然存在诸多挑战,但是对接的成功不仅能够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地区环境的改善,更会带来战略意义上的突破。

  • 标签: 一带一路 全球海洋支点 风险评估 路径实施
  • 简介:(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次修正 会计法 修改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关于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实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仲裁条款,它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面临着诸多局限。首先,《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是有限度的,第十五部分第一节和第三节为缔约国提供了可以规避强制机制的附加说明和选择性排除条款。其次.中菲南海争端显然是关于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端,明显超出了《公约》的管辖范围。仲裁庭对海上地物性质及“九段线”合法性的裁决会对中国的主张“未审先判”。再次,中菲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中国根据《公约》298条做出的排除性声明是否能够排除仲裁庭对南海争端的管辖权?仲裁庭对此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最后。在可受理性问题上。必要的第三方问题及诉由消失问题的存在也使得本案不可受理。

  • 标签: 南海争端 中菲仲裁案 强制争端解决机制
  • 简介:该文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海洋利用与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辽宁海洋利用与保护、服务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辽宁沿海经济带 海洋利用 海域管理 海岛保护
  • 简介:欧盟颁布(2008年航空碳排放交易指令》将国际航空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随后,欧盟一直积极筹划将国际海运也纳入到该体系中。但由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等特点,欧盟此举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域外效果。然而,无论从国际习惯法,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角度看,其域外管辖的效力均应受到质疑。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航运大国,也应未雨绸缪,积极从法律、政治、外交等途径寻求应对之策,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海运碳排放交易体系 海运减排 国际法 管辖权 域外效力
  • 简介:一、《公约》的缔约已排除领土争议的可诉性制定《公约》的初衷是为了对国家在海洋领域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而排除了就领土争议制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公约》的序言中有明确的表述:“本公约缔约各国,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陆地或是说领土的问题,并不包括在《公约》规定的有关海洋法的议题之中。对《公约》涉及的范围也有明确表述:“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精神 仲裁案 《公约》 南海 审判
  • 简介: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 标签: 明清 宋元 贸易 海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