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全球气象是一个巨大的水和能量循环系统。如果一个系统内部有一个正反馈过程,系统就会不稳定甚至自行崩溃。青藏高原的虹吸效应将欧亚大陆中心的水分排到海洋,形成大气中一个正反馈过程,这样正反馈过程加剧了欧亚大陆变暖,消融了青藏高原的冰川,助长了中亚和中国北方的沙漠化过程。中国酝酿中的大西线工程若得以实施,将扭转这一危害性效应,有助于恢复中亚和中国北方生态平衡,缓解环球气候变暖过程。

  • 标签: 南水北调 大西线 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 沙漠化
  • 简介:计划利用莱索托水利工程从莱索托向南非最终输出70m^3/s的水,以保证南非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地带:比勒陀利亚—威特沃特斯兰德—弗里尼欣地区供水。1986年两国签订了条约,决定书发源于莱索托、流向西南的森库(Senqu)河系中的水通过一系列大型水库和长达200km的隧洞北调,实施这项30年总体计划已从IA阶段开始,该阶段包括卡茨(Katse)坝的施工,长82km的隧洞开挖,以及莱索托的穆埃拉地下水电站施工(见《国际水力发电和坝工建设》1989年第5期和6期,1990年第3期)。本文介绍1992年的进展,特别是隧洞掘进方面的详细情况。南非方面的业主是Trans-Caledon隧道管理局(TCTA),莱索托方面的业主是莱索托高原开发管理局(LHDA)。

  • 标签: 业主 南非 商业 计划 地区 开发管理
  • 简介:本文针对高原地区施工,描述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正确的配置资源、建立高原地区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如何提高高原施工效率来应对高原地区施工的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原地区 施工对策
  • 简介:结合江西省水库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群坝的风险评估指数排序方法,综合评定了大坝工程安全风险程度因子和溃坝损失影响因子,并综合考虑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管理因素的排序、总库容、灌溉效益、加固前期工作等情况,确定水库的综合影响因子。以这3大影响因子的乘积表示水库的风险评估指数的高低,风险指数越大,表明水库越危险,应优先得到除险加固。通过对江西省200余座不同类别的水库应用排序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用于群坝除险加固排序。

  • 标签: 大坝险度 溃坝损失 综合因子 评估指数 风险排序
  • 简介:蒸发量的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性工作。选用衡水市12处水面蒸发代表站1980~2013年的蒸发资料,计算了单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分析了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特点、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特征;计算了衡水市各县市的干旱指数,通过干旱指数得出衡水市属半湿润气候区。

  • 标签: 衡水市 水面蒸发量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特征 干旱指数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8月作了关于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指示,为再造壮丽秀美的祖国山河和治理黄土高原明了道路。本文根据“提出一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规划,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作出应有的贡献”的宏大计划,实现“再造一个壮丽秀美的黄土高原”的雄伟目标,并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广泛应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优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挖掘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 标签: 国土资源 秀美山川 持续发展 发展对策 黄土高原
  • 简介:本文基于淮河流域39个站点1961—2013年逐日降雨量,根据国家干旱等级标准和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限值进行修正,采用小波分析,结合ARCGIS软件运用反距离权重法,对淮河流域干旱进行时空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总体趋势是干旱频率减弱。Z值在趋势变化上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90年代后Z值变化较为平缓,淮河流域的干旱情况有了一定好转。空间上,Z值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的分布较为分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干旱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 标签: 干旱 Z指数修正 时空特征 淮河流域
  • 简介:影响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水浴的温度、时间和溶液的酸度等等。采用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同一时间下,随着酸性的增大,高锰酸盐指数就越大,同一酸性条件下,水浴反应时间越长,高锰酸盐指数越大;在测定时,水浴时间控制在30分钟,加入5mL硫酸(1+3)滴定时,样品的温度控制在60℃-80℃,这样能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结果做到最精确。

  • 标签: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法 水浴 酸度 反应时间
  • 简介:利用天山西部地区9个县市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气温和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确定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区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方法统计,研究区的气候类型为半湿润一半干旱区,其年干旱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和年际变化。近50年来,各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各分级年干旱指数发生的频次及频率也不尽相同,半湿润区湿润化程度较高,而半干旱区的年度和夏季的干旱化程度高,春、秋两季干湿化程度则基本相近。研究区50年以来的平均年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干旱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可以初步认为,水面蒸发量的显著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演变特征 趋势分析 天山西部地区
  • 简介: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区秦汉灌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环境减灾卫星(HJ1A/1BCCD)数据,计算和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垂直干旱指数(PDI)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确定了差异阈值为0.082,计算出灌区春灌第一次灌水时期各阶段的灌溉面积.经与地面监测和统计数据校验,计算结果准确率可以达到75%以上,说明了遥感干旱指数用于灌溉监测的可行性.

  • 标签: 遥感 灌溉面积 干旱指数 PDI 干旱指数差异阈值
  • 简介:文章基于四川省甘孜州近45年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I指数,并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旱年际、季节、和月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孜州的干旱状况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年均SPI指数降低率为0.02;该地区出现秋旱的概率最高,达29.63%;大多数月份的干旱状况呈恶化趋势,且演变幅度不同,其中3月份的SPI指数下降速度最快。分析结论可为四川高原藏区的干旱研究提供经验,并为甘孜州的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甘孜州 干旱 演变规律 SPI指数 趋势分析
  • 简介:根据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内涵及保定市地表水资源的特点,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三个方面选取10项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综合指数法结合GIS/RS技术对保定市地表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地表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较为脆弱的态势,其中以保定市西北部、西部、中部偏东及东南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脆弱性结构,将这些地区分成自然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和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三类。针对自然和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绿化面积等对策;针对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控制用水总量和人口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水技术、宣传节水知识等对策。

  • 标签: 保定市 地表水资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GIS RS
  • 简介:针对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对流域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全面分析和定量评价。

  • 标签: 小流域 雨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与平原河流相比,高原河流具有独特的水动力、地质地貌和生态特点。以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2010年遭受的地震为背景,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立足治理需求,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水文化重建模式,为结古镇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的水利支撑。将生态水力学与工程水力学相结合,根据扎西科河和巴塘河的特点(水文、地理和气候特征),以当地鱼类为保护目标,采用近自然修复技术,确定了河道的平面形态和断面型式。结合《结古镇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滨水空间进行了划分,并根据有关规范对三线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河道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可对扎西科河和巴塘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流域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原河流 生态保护 玉树 结古镇
  • 简介:利用597个气象观测站点1959-2014年的降水数据,按3个月(季尺度)为单位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我国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相应的干旱分区,同时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时间序列的特点,识别了干旱周期,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季节干旱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春季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等地,夏季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秋季干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辽河流域等地,冬季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太湖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等地;②我国主要干旱周期在10-15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干旱的第一主周期依次为13a、11a、4a和10a。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分析 中国 干旱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