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抗逆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调节作用。本文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概述了植物乙烯合成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机制。乙烯合成由甲硫氨酸开始,经过重要中间代谢产物ACC氧化裂解形成乙烯,其中ACC合成酶催化反应为限速反应,为调控乙烯合成重要环节。乙烯信号转导由内质网上乙烯受体识别乙烯开始,胞质中经条保守途径,由EIN3将转录信号传递至细胞核,最后以ERF类转录因子激活或抑制相关基因表达。ERF转录因子参与防卫反应诱导和寄主对病原菌不亲和互作建立,受其调控防卫基因被诱导表达后随后防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不同作用。

  • 标签: 乙烯合成 信号转导 诱导抗性
  • 简介:本试验采用甜叶菊组培苗叶片为材料,以RAPD分子标记检验水浴温度与时间、取样重量以及优化步骤等三个DNA提取影响因素,进而以SRA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RAPD结果进行验证,以提高甜叶菊组培苗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水浴温度、时间为70℃30min(A2),取样量为0.1g(B2)时,提取到常规步骤9上清液V(C4)即可满足常规分子标记要求,且提取时间可减少1~1.5h。

  • 标签: 甜叶菊 DNA提取 分子标记
  • 简介:Na^+/H^+逆向运输蛋白植物耐盐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根据不同植物功能相同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真盐生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BigeloviiTorr.)克隆出包括有1683bp完整编码区在内2591bp(GenBank登陆号为DQ157454)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SbNHX1)cDNA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pA上,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得到T3代转入单基因种子。200mmol/LNaCl胁迫培养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20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生长状况好于野生型植株,植物表现有耐盐性。

  • 标签: 北美海蓬子 Na^+/H^+逆向运输蛋白 转基因拟南芥 耐盐性
  • 简介:鉴定合成或通过高通量随机组合方法获得潜在功能片段生物学功能需要套高效便捷酵母表达专用载体。酵母表达载体pYES2多克隆位点处不含起始密码子,通过设计含有ATG和EcoRⅠ酶切位点特异性引物扩增段Intron,利用In-Fusion重组技术(Clontech)将该片段构建至酵母表达载体pYES2,得到个含有ATG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YES2-ATG。为了检测该载体功能,扩增不含起始密码子DNA序列nlea,该序列由本实验室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耐盐功能。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ES2-ATG-nlea酵母中进行功能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诱导后,含pYES2-ATG-nlea重组酵母菌株耐盐能力明显高于含pYES2-ATG空质粒菌株,表明该载体系统上添加了起始密码子nlea成功表达,具有耐盐性,同时证明改造载体系统可用于没有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序列功能筛选和鉴定。pYES2-ATG酵母载体系统不影响原始载体基本功能元件表达,同时能使不含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序列酵母中正常表达,大规模进行多个基因功能鉴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起始密码子 酿酒酵母 pYES2 In-Fusion重组技术
  • 简介:β-1,4-葡聚糖内切酶(endo-β-1,4-glucanase,EGase)植物组织生长、开花、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个新水稻β-1,4-葡聚糖内切酶家族基因OsGLU1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cDNA全长1827bp,包含个1572bp开放阅读框,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OsGLU16基因编码蛋白第54~第516个氨基酸残基区域具有高度保守GH9催化结构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V35S—OsGLU16-EGFP,并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植株表型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株系表现为株高和穗长显著下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植株表型特征,这为进步丰富β-1,4-葡聚糖内切酶基因家族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β-1 4-葡聚糖内切酶 水稻 OsGLU16 克隆 过表达
  • 简介:本研究以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出乙酰辅酶A羧化酶BCCP亚基基因,并对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编码258个氨基酸,有四个功能保守区,第四功能保守区是生物素化功能域,并且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是表达、有功能。云南小油菜BCCP亚基与甘蓝型油菜Bp4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30个氨基酸发生变化;云南小油菜BCCP基因ORF与甘蓝型油菜Bp4mRNA同源性高达96%。

  • 标签: 云南小油菜 乙酰辅酶A羧化酶 BCCP亚基
  • 简介:谷子是中国北方重要杂粮作物,米色是评价谷子品质重要指标,目前关于谷子米色形成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选用米色分别为深黄、浅黄、白色和绿色谷子品种各2个,对这8个谷子品种进行了总类胡萝卜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与米色差异间关系分析,以及分子水平4个β-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在籽粒不同灌浆阶段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CCI指数作为米色测定综合指标,可对不同品种米色差异进行鉴定,且分别与总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与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8个品种SiLCYB基因组DNA克隆发现,只有深黄品种JG21出现序列变异,有两个SNP位点,且第二处单核苷酸变异使相应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精氨酸。SiLCYB表达不具有组织特异性,叶中表达最高,茎中最低。通过对籽粒不同灌浆阶段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SiLCYB与另外3个β-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SiLCYBLCYE,SiHYD,SiCCD1)表达分析发现:SiLCYB大多数品种中表达基本恒定,且与β-胡萝卜素积累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而SiLCYE不同品种普遍呈现出与SiLCYB同增同减表达模式,但表达水平低于SiLCYB;同时发现2个降解相关基因(SiHYD,SiCCD1)表达与β-胡萝卜素积累灌浆特定阶段表现出了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SiLCYB与降解基因SiHYD和SiCCD1共同作用,通过影响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籽粒积累,进而影响米色形成。

  • 标签: Β-胡萝卜素 米色 SiLCYB 籽粒灌浆 表达模式
  • 简介:EST-SSR标记是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s,EST)数据信息,并结合SSR标记特点开发出新型分子标记。本文利用12对EST-SSR标记对湖北省内目前主要栽培8个黑杨品种进行分子鉴定,同时对不同EST-SSR位点进行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仅需4对EST-SSR引物即可将8个亲缘关系较近黑杨品种完全区别开来。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多态位点百分比为5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9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61,平均杂合度为0.35。这些结果表明,杨树EST-SSR标记完全可以应用于品种鉴定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标签: 杨树 EST-SSR标记 品种鉴定
  • 简介:作物种子蛋白是人类和牲畜日常蛋白质主要来源;与肉类相比,植物蛋白质营养品质往往不够完全,主要表现在禾谷类作物种子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低,而豆类和蔬菜类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半胱氨基酸等含硫氨基酸。采用传统育种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方面的成效不大,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进展为改良植物种子蛋白质营养品质提供了有效技术路线,目前已发展了几种分子水平上改良作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方法,包括内源蛋白质序列修饰、同源优质蛋白基因过量表达、异源优质蛋白基因转移和表达、人工合成新蛋白基因、以及增加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等。本文重点从上述5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进展,并就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作了讨论。

  • 标签: 作物种子蛋白 营养品质 必需氨基酸 基因工程
  • 简介: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体内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植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调节作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e,CHS,EC2.3.1.74)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个关键酶,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成分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基于番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内含子外显子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结构保守性以及染色体上分布。研究表明:查尔酮合成酶(S1CHS)是含有8个成员多家族基因,蛋白质序列编码位于160(S1CHS05)~438(S1CHS08)个氨基酸之间;相似性33.7%(S1CHS02和S1CHS06)~92.0%(S1CHS04和S1CHS07)之间,表明这些序列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此外,结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均含有较少内含子(0~2个);序列比对表明这些基因具有较高保守性;它们不均匀分布番茄1、5、6、9和12号染色体上。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了解该基因家族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我们进步分析该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查尔酮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 简介:采用YC4和YC9组合群体,该组合在F4代通过分子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杂合型。通过近红外检测技术检测,YC4组合中高油酸类型表型频率为NIR值低于80%占19.77%,高于80%占80.23%。YC9组合中高油酸类型表型频率为NIR值低于80%占28.35%,高于80%占71.65%。考种结果表明,筛选紫色种皮高油酸花生且产量高于‘冀花5号’花生品种50%以上材料,YC4组合群体共筛选到材料69株,果类型50株,大果类型19株。果类型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大果类型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YC9组合群体共筛选到19株材料,果类型13株,大果类型6株。果类型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大果类型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或茧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非常明显。通过继代选择,获得3个紫色种皮高油酸新品系ZG-4-19-5-3、ZG-4-20-18-1和ZG-9-15-9-5,油酸NIR值分别为86.92%、85.77%和88.14%,分子鉴定结果与其表型致。该批新种质材料创制不仅提高了高油酸花生医疗保健价值,同时对中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丰富及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花生 紫色种皮 高油酸 荚果性状
  • 简介:本实验以野生甜椒(CA157)、栽培甜椒(CA52)和二者渐渗系(CL122)群体为材料,进行了耐低温IL系筛选和低温胁迫对甜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渐渗系CL122整个低温处理及恢复过程与CA157表型相近,耐寒性显著高于CA52。低温胁迫下,对三材料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SⅡ光化学效率、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有些指标与抗性密切相关。说明野生甜椒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控制其耐寒性关键QTL,幼苗低温应答指标可以鉴定植株抗性,但应选择差异化较明显时期。

  • 标签: 甜椒 渐渗系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抗病品种培育是防治青枯病、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手段。‘浙杂301’是以自育兼抗青枯病和根结线虫株系‘T5678161—11—2—2’为母本,AVRDC引进兼抗青枯病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07-0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有限生长类型杂交代番茄新品种。母本‘T5678161-1—2—2’系从‘HAWAII7996’与‘T9178’和‘斯特番茄’杂交分离后代中经10代单株选择而成。‘浙杂301’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对‘浙杂301’进行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浙杂301’高产,品质优良,耐贮运,高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青枯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平均产量可达8.627x10^4kg/hm^4。该品种适合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等青枯病、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高发地区种植。

  • 标签: 番茄 抗病 杂交 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 简介:构建能够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人工染色体文库可以加快突变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速度.为了克隆水稻突变基因需要,我们利用pYLTAC7载体构建了籼稻品种H359基因组TAC文库.该文库包含41088个克隆,保存在107块384孔板.插入片段大小50-100kb之间,平均插入大小为77kb,推测该库覆盖水稻基因组接近7.4倍.

  • 标签: 籼稻 H359品种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基因组文库 TAC文库
  • 简介:霜霉菌是十字花科作物寄主范围很广专性寄生菌。本研究综合运用病菌形态学观察、病菌致病性测试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方法对北京地区大白菜和甘蓝寄生霜霉菌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二者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两病原菌形态学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对大白菜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大白菜霜霉菌对大多数参试大白菜材料具有致病性,而甘蓝霜霉菌只是诱导大多数大白菜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对个别易感大白菜材料具有较弱致病力;将rDNA—ITS序列提交至NCBI,大白菜和甘蓝霜霉菌rDNA—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JF975613和JF975614,序列比对发现二者序列致性高达99.59%;利用19个十字花科霜霉病菌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二者与寄生在甘蓝和甘蓝型油菜上霜霉菌以100%支持率聚在同分支。

  • 标签: 大白菜 甘蓝 霜霉菌 致病性 RDNA-ITS
  • 简介: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是花青素代谢后期重要酶,是决定花青素从无色到有色关键调控点。本研究以‘贵妃’芒果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得到了个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1260bp,开放阅读框为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进步扩增得到其基因组DNA,全长为3022bp,分析发现其含有五个内含子,已报道植物中表现保守。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芒果DFR蛋白与火鹤花、小麦和大麦等植物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对不同着色果皮DFR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果皮中表达量较高,而黄色果皮中表达量较低,暗示DFR调控花色苷合成功能待深入研究。

  • 标签: 芒果 花色苷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西红花总苷是栀子果实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药理作用,也是国际流行天然色素"栀子黄"主要成分。番茄红素β-环化酶b(lycopeneβ-cyclase,LCYb)催化合成了西红花总苷代谢途径前体化合物-β-胡萝卜素。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栀子果实克隆了条长1672bp序列,含有个1500bp开放阅读框,编码499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结构域,分子量为56.39kD,N端有个40个氨基酸组成质体定位信号肽,属于LCYb亚家族,因此命名为GjLCYb2。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利用两原核表达系统诱导GjLCYb2融合蛋白表达,pSYNO-1系统可以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可溶蛋白,pET-28a(+)系统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荧光绝对定量qPCR检测结果表明,栀子果实发育成熟过程,GjLCYb2基因表达量变化与西红花总苷合成量变化趋势致,表明GjLCYb2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操作靶点,进行栀子果实中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调控。

  • 标签: 栀子 西红花总苷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 简介:植物体胚发生过程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生化反应,不同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类型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楸树不同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生理生化差异
  •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杂交、回交和自交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最主要病害之。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条安全有效途径。Pm21是目前最有效抗白粉病主效基因之,加快其小麦育种应用,对我国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将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37抗白粉病基因Pm21导入农艺性状好、产量较高、较易感白粉病农大系列小麦品种92R137与农大系列小麦品种回交代利用Pm21SCAR1265标记进行检测,筛选山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单株,进行辅助育种应用研究,经两次回交和两次标记辅助选择,从农大3291/92R137//农大3291:组合后代中选出具有Pm21基冈且产量性状好品系13个,从农大3214/92R137H农大3214^2组合选出9个,从农大3213/92R137//农大3213。组合选出35个,从农大3197/92R137//农大3197^2组合选出8个,从农大3383/92R137//农大3383^2组合选出15个,从农大3308/92R137//农大3308^2组合选出2个共计82个进入初步产量鉴定,根据初步产量结果和农艺性状表现选出9个优系参加2005年秋播产量试验。

  • 标签: 标记辅助选择 普通小麦 白粉病抗性 Pm21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