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用于PCR植物基因组DNA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只需将少量(4~6mg)植物叶片、适量(200μL)TE缓冲液、和粒钨合金珠放入1个2mL离心管,多功能组织细胞研磨器振动5min破碎组织后,直接取1μLDNA溶液作为PCR模板。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扩增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基因型检测。

  • 标签: 水稻 DNA制备 PCR
  • 简介:针对多浆旱生植物霸王富含多酚和多糖类物质特点,常规异硫氰酸胍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摸索出霸王叶和根总RNA提取方法。本方法主要通过提取缓冲液中加入4%β-巯基乙醇以去除多酚物质干扰;用2mol/L醋酸钠(pH4.0)、水饱和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以去除多糖和蛋白物质。采用该方法提取霸王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电泳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1.8~2.0之间,其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进步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 标签: 霸王 多酚 多糖 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 RNA提取
  • 简介:为研究株诺丽内生真菌M50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并鉴定此菌株,本研究对实验室保藏诺丽内生真菌M50,采用ITSrDNA测序鉴定内生真菌M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细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性进行测试;以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为指示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性进行测试;以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为指示癌细胞,采用MTT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内生真菌M50鉴定为Leptoxyphiumfumago;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3.16±0.22)mm、(12.06±0.31)mm、(7.89±0.17)mm和(11.05±0.22)mm;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50.00%、18.36%、12.35%和46.91%;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5.46μg/mL、53.33μg/mL、80.48μg/mL。说明内生真菌M50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研究为解决药源问题带来新希望和契机,为开发诺丽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诺丽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 抗肿瘤
  • 简介: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组成部分。林木季节性休眠机理研究已经多个物种开展,涉及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林木中发现CO/FT调控机制,揭示了植物“休眠”本质。旦生长停止,植物休眠便进入程序性阶段,并最终导致分生组织细胞对生长信号响应能力完全丧失。研究表明,林木响应环境信号中止或恢复生长发育过程存在复杂分子调控网络。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诱导、建立和解除过程分子调控机理。

  • 标签: 多年生木本植物 季节性休眠 分子机制
  • 简介:SSR和SNP被推荐为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优选标记技术。本研究选用大面积推广11套玉米杂交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NP芯片分型平台和SSR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分析比较两标记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应用。基于上述两检测平台获得3072个SNP位点和40对SSR引物基因型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参数。结果显示:(1)两标记数据获得率均较高,3072个SNP位点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8.4%,40对SSR引物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9.47%。(2)两标记均具备较高品种区分能力,3072个SNP位点平均MAF(minorallelefrequency)值为0.357,MAF值大于0.30占71%,平均DP(discriminationpower)值为0.515,DP大于0.5占56%;40对SSR引物平均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为0.605,PIC大于0.51有32对,平均DP值为0.745,DP值大于0.71有29对。(3)两标记位点鉴定样品杂合率、亲子关系方面结果是,样品杂合率均介于0.4~0.6之间,平均杂合率分别为0.525和0.514;SNP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百分比介于95.2%~99.9%之间,SSR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介于36~40个之间。综上所述,SSR和SNP两标记在数据完整性、区分品种能力、位点稳定性等方面差别较小。

  • 标签: 玉米 SSR SNP 真实性鉴定
  • 简介:为了探究LEC1基因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本研究利用地塞米松(DEX)诱导型表达载体pINDEX3,通过农杆菌分别介导大叶落地生根短缺LEC1(KdLEC1)新海15号下胚轴以及棉花两个LEC1基因家族(GbLEC1A,GbLEC1B)和KdLEC1新陆早33号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胚诱导及再生过程,获得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植株。同时以KdLEC1转基因新海15号胚性愈伤组织系为试材,分别进行DEX和无DEX悬浮诱导处理,实时定量PCR分析KdLEC1相对表达量。研究表明:经为期13个月植株再生过程和PCR鉴定,获得了两棵KdLEC1转基因新海15再生植株;分别获得了棵PCR鉴定正确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新陆早33再生植株,其再生周期约为10个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KdLEC1相对表达量2.5倍和23倍之间波动,表明pINDEX3可以不同水平诱导外源基因KdLEC1表达。本研究旨在为LEC1棉花体胚发生过程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从而为棉花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新海15号 新陆早33号 LEC1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 简介:淀粉含量是烤烟烟叶醇化品质高低项重要指标,但目前淀粉含量测定方法较多且缺乏系统比较,造成不同测定方法获得结果横向比较性较差。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连续流动法、碘显色法、费林试剂滴定法、离子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5常见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红花大金元和K326烟叶淀粉含量测定应用。使用5方法测定了两个醇化初期烟叶样品淀粉含量,采用标准偏差、回收率以及t检验法,比较了烟草行业标准方法连续流动分析法与其他测定方法结果之间差异性。结果表明,与行业标准连续流动法相比,费林试剂滴定法以及酶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偏高,且准确度偏低;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偏低,虽具有很高精密度,但准确性不高;而碘显色法测定结果不但表现出较高准确性和精密度,且与连续流动法测定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

  • 标签: 烟叶 淀粉 连续流动法 碘显色法
  • 简介:为了确保反应体系可行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大蒜野生近缘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新疆大蒜野生近缘为材料,采用L16(44)正交法,对其反应体系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蒜野生近缘PCR扩增影响最大是dNTPs浓度,影响最小是Taq酶浓度。筛选出15对引物,经过程序和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反应程序为:94℃条件下预变性1min,其次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环境下进行5个循环反应,再与前5个循环相同环境下,提高其退火温度至52℃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2μL10×PCRBuffer,dNTPs浓度0.225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U,模板DNA用量75.000ng,ddH2O补足20μL,为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为进步开展大蒜野生近缘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大蒜野生近缘种 SRAP 正交试验 反应体系
  • 简介:植物叶片中含有的多糖、蛋白质和多酚等物质,很大程度会影响总DNA提取质量。本研究以剑叶虾脊兰(Calanthedavidii)和银带虾脊兰(Calantheargenteo-striata)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设置样品重量(0.05g,0.10g,0.20g)、清洗时间(10min,20min,30min)、水浴温度(25℃,60℃,45℃)、水浴时间(2h,1h,0.5h)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因素、不同处理对DNA得率和纯度影响,以获取最佳提取条件。研究发现剑叶虾脊兰和银带虾脊兰DNA最佳提取条件均为:样品重量0.2g、清洗时间30min、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2h。该处理下剑叶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490.5ng/μL,A260/A280均值为1.953;该处理下银带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139.83ng/μL,A260/A280均值为1.967。各因素对剑叶虾脊兰DNA产率影响次序为:样品重量>清洗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各因素对银带虾脊兰DNA产率影响为:样品重量>水浴温度>清洗时间>水浴时间。本研究为虾脊兰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虾脊兰属植物 正交试验 DNA提取方法优化 分子生物学
  • 简介: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acyl-CoA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重要催化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hypogaeaL.)克隆到LACS1(GenBank登录号:KT932703),分析了该基因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同源性,采用实时Real-TimePCR技术对LACS1组织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生LACS1基因全长2219bp,包含1992bpORF,编码663个氨基酸,有22个外显子和2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花生LACS1有真核生物酰基辅酶A合成酶保守结构域,并含有保守激活位点和绑定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花生LACS1与大豆、野生大豆、鹰嘴豆、绿豆、甜橙等15物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68%~86%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花生LACS1与鹰嘴豆等豆科植物亲缘较近。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花生LACS1花生根、茎、叶、针、仁和花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差异明显,其中花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大小顺序为花>针>叶>茎>根>仁,地上组织表达量高于地下组织。花生LACS1可能参与花生角质层脂质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脂肪酸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生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 组织表达 油脂
  • 简介:本研究以广西野生金线莲为材料,对植株形态和授粉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蒴果成熟度、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对无菌播种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外形优美,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84.8%;蒴果成熟度对灭菌消毒和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授粉后生长75~90d蒴果为最佳外植体材料;相较MS和1/4MS,1/2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快;培养基细胞分裂素6-BA、ZT和KT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生长素NAA为0.3mg/L时对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香蕉汁对种子萌发及之后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 标签: 广西金线莲 种源特性 无菌播种 萌发
  • 简介:本研究对基因枪导入了pBAC128F/R质粒(含有玉米Adh1内含子1CaMV35S启动子驱动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以来自拟南芥菜逆境诱导表达类型——亲水蛋白rd29b基因启动子驱动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1B基因逆境诱导表达类型质粒)T4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稳定表达研究。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转录因子DREB1B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基因组。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株系DREB1B基因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叶片除草剂抗性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转基因株系可抗到150mg/L。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4个株系(编号为1,18,30和76)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较大,同株系,干旱与未干旱处理相比,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5倍。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脯氨酸含量高2~3倍。干旱条件下,T4代田间小区产量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编号为30,51,70和76)产量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rd29b基因启动子来增强外源DREB1B基因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抗旱性。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DREB1B基因 脯氨酸 抗旱性
  • 简介: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erineacetyltransferase,SAT)是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利用该基因提高作物甲硫氨酸水平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拟南芥SAT1(ArabidopsisthalianaSA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功能,构建了带有His标签AtSA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0b(+)-SAT1-His(6)。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获得了抗原蛋白SAT1-His(6)。该抗原蛋白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SAT1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表明,该抗体可用来检测转AtSAT1基因转基因玉米株系SAT1蛋白积累量,为后期对该基因开展进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拟南芥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WRKY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最重要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之,植物应对生物胁迫(病原菌和病毒等)和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冷害和热害等)等系列逆境应答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等植物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功能进行了总结。目前已经报道WRKY转录因子功能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植物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模式和功能特征,为未来探索作物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植物 WRKY转录因子 胁迫应答 功能
  • 简介:自交不亲和性是普遍存在于显花植物生殖隔离现象,可以抑制近亲繁殖而促成异交。由S-核酸酶介导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类型花柱S决定子基因编码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异花授粉下则会被花粉SCF复合体所标记泛素后被26S蛋白酶体分解,从而发生异交亲和;然而自花授粉过程,自我花粉SCF复合体不会泛素标记花柱S基因编码S-RNase,从而拥有活力,分解花粉管RNA导致花粉管生长发生障碍,进而蛋白质合成受阻,引起自交不亲和。Cullin1是SCF复合体个基因,SCF复合体SKPl-Cullin1-Rbx1-F-box晶体结构当中充当重要角色,该综述将主要介绍并讨论基于S-核酸酶自交不亲和Cullin1基因研究进展。

  • 标签: 自交不亲和性 SCF复合体 Cullin1基因 泛素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是基于RNAi而发展起来新技术,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目的。因此HIGS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和作物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和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真菌。并可以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为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策略。本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最新进展,为该技术更多植物病原真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
  • 简介:植物受体蛋白激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抗病防御反应、细胞分化、宿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花生上蛋白激酶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和QTL定位,获得了个抗青枯病候选蛋白激酶基因;通过RT-PCR克隆技术获得了段长为2154bpORF序列,暂命名为AhLRPK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AhLRPK1基因编码蛋白质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进化分析和高级结构等。结果表明AhLRPK1基因编码717个氨基酸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个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多个LRR基序以及个激酶结构域;与拟南芥LRR亚家族进化同源性分析显示AhLRPK1属于LRRⅤ亚家族,与拟南芥AT3G13065蛋白亲缘关系最近;AhLRPK1基因在花生基因芯片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茎和花中表达量最大,在青枯菌诱导情况下,AhLRPK1基因在抗感花生品种中都表现出下调表达趋势,AhLRPK1基因受乙烯利表达下调。这些结果有助于进步验证其生物功能。

  • 标签: AhLRPK1 受体蛋白激酶 抗病防御 生物信息预测 表达分析
  • 简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限制了亚种间遗传交流和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分析近等基因系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鉴定出了F1花粉不育基因S-d座位,利用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进行了定位;根据基因组序列资料和利用较大作图群体对S-b和S-d两个座位进行了物理作图;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批复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育性基因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S-b座位初步定位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b座位紧密连锁,其中R830STS、PSM7、PSM8、PSM9、PSM59和PSM60位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1.2cM、0.9cM、0.9cM、0.9cM和0.9cM,而PSM202、PSM206、PSM208、RM13、R2213SSTS和RM413位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2.1cM、3.8cM、4.1cM、4.4cM和5.3cM.2、根据S-b座位精细定位结果,从IRGSP下载了S-b座位所在区域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进行了拼接,同时将与S-b座位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与序列拼接图进行了电子整合.根据整合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和STS标记,利用500株作图群体,最终将S-b座位界定在PSM8与PSM215之间182.2kb范围,其中PSM214、T17、T18和T19与S-b座位完全连锁.3、通过对近等基因系E11-5代换片段遗传效应分析,1染色体代换片段上鉴定出个新F1花粉不育基因座S-d.根据基因组序列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座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d座位紧密连锁,其中PSM27、PSM24、PSM26、PSM23、PSM31、PSM25、PSM37、PSM41、PSM42、PSM43、PSM44、PSM12和PSM13位S-d座位端,与S-d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0.6cM、7.2cM、7.2cM、

  • 标签: 水稻 F1花粉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利用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植物研究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80年代发展起来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门新兴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凝缩程度、与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基因工程育种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基因工程
  • 简介: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主要非生物胁迫之,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全面解析植物耐涝机制,对选育耐涝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其数字化信息、高灵敏度、广泛检测范围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体多种功能研究。目前水稻、玉米、油菜、黄瓜、大豆等多个物种,已有从转录水平分析植物对水淹胁迫分子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报道,这对于深度解析植物耐涝分子响应机制和加快作物耐涝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转录组测序技术植物水淹胁迫应用方面的综述。因此,本研究着重综述了植物水淹胁迫测序组织及时间点选择、各阶段基因表达水平、GO功能富集、小RNA功能特征几个方面,并展望了新代测序技术植物抗逆机理研究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水淹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