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作物种子蛋白是人类和牲畜日常蛋白质主要来源;与肉类相比,植物蛋白质营养品质往往不够完全,主要表现在禾谷类作物种子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低,而豆类和蔬菜类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半胱氨基酸等含硫氨基酸。采用传统育种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方面的成效不大,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进展为改良植物种子蛋白质营养品质提供了有效技术路线,目前已发展了几种在分子水平上改良作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方法,包括内源蛋白质序列修饰、同源优质蛋白基因过量表达、异源优质蛋白基因转移和表达、人工合成新蛋白基因、以及增加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等。本文重点从上述5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进展,并就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作了讨论。

  • 标签: 作物种子蛋白 营养品质 必需氨基酸 基因工程
  • 简介: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植物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调节作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e,CHS,EC2.3.1.74)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第一个关键酶,在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成分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基于番茄全基因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内含子一外显子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结构保守性以及染色体上分布。研究表明:查尔酮合成酶(S1CHS)是含有8个成员多家族基因,蛋白质序列编码位于160(S1CHS05)~438(S1CHS08)个氨基酸之间;相似性在33.7%(S1CHS02和S1CHS06)~92.0%(S1CHS04和S1CHS07)之间,表明这些序列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此外,结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均含有较少内含子(0~2个);序列比对表明这些基因具有较高保守性;它们不均匀分布在番茄1、5、6、9和12号染色体上。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了解该基因家族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我们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查尔酮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 简介: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杂合体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杂合体花粉育性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性均正常。说明M45461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质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质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籼粳分化 偏分离 细胞质 Rf-1位点
  • 简介:木质素(Lignin)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产物之一,它为植物细胞壁提供了必要强度、疏水性以及对外界恶劣环境抗性。其中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一种关键酶,参与S-木质素、G-木质素和H-木质素合成。本文主要对CAD基因特征、CAD在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作用及酶学分析、CAD基因在木质素合成调控中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且对CAD基因研究方法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作出了展望。

  • 标签: 肉桂醇脱氢酶 木质素 生物合成
  • 简介:采用YC4和YC9合群体,该组合在F4代通过分子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杂合型。通过近红外检测技术检测,YC4合中高油酸类型表型频率为NIR值低于80%占19.77%,高于80%占80.23%。YC9合中高油酸类型表型频率为NIR值低于80%占28.35%,高于80%占71.65%。考种结果表明,筛选紫色种皮高油酸花生且产量高于‘冀花5号’花生品种50%以上材料,YC4合群体共筛选到材料69株,中果类型50株,大果类型19株。中果类型中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大果类型中荚果形状也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YC9合群体共筛选到19株材料,中果类型13株,大果类型6株。中果类型中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明显;大果类型中荚果形状多为普通型或茧型,果嘴形状多为中等或非常明显。通过继代选择,获得3个紫色种皮高油酸新品系ZG-4-19-5-3、ZG-4-20-18-1和ZG-9-15-9-5,油酸NIR值分别为86.92%、85.77%和88.14%,分子鉴定结果与其表型一致。该批新种质材料创制不仅提高了高油酸花生医疗保健价值,同时对中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丰富及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花生 紫色种皮 高油酸 荚果性状
  • 简介:本实验以野生甜椒(CA157)、栽培甜椒(CA52)和二者渐渗系(CL122)群体为材料,进行了耐低温IL系筛选和低温胁迫对甜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渐渗系CL122在整个低温处理及恢复过程中与CA157表型相近,耐寒性显著高于CA52。低温胁迫下,对三种材料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SⅡ光化学效率、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有些指标与抗性密切相关。说明野生甜椒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控制其耐寒性关键QTL,幼苗低温应答指标可以鉴定植株抗性,但应选择差异化较明显时期。

  • 标签: 甜椒 渐渗系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针对多浆旱生植物霸王富含多酚和多糖类物质特点,在常规异硫氰酸胍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摸索出一种霸王叶和根总RNA提取方法。本方法主要通过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4%β-巯基乙醇以去除多酚物质干扰;用2mol/L醋酸钠(pH4.0)、水饱和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以去除多糖和蛋白物质。采用该方法提取霸王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电泳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其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 标签: 霸王 多酚 多糖 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 RNA提取
  • 简介:抗病品种培育是防治青枯病、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手段。‘浙杂301’是以自育兼抗青枯病和根结线虫株系‘T5678161—1—1—2—2’为母本,AVRDC引进兼抗青枯病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07-0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有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母本‘T5678161-1—2—2’系从‘HAWAII7996’与‘T9178’和‘斯特番茄’杂交分离后代中经10代单株选择而成。‘浙杂301’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对‘浙杂301’进行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浙杂301’高产,品质优良,耐贮运,高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青枯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平均产量可达8.627x10^4kg/hm^4。该品种适合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等青枯病、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高发地区种植。

  • 标签: 番茄 抗病 杂交 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 简介:霜霉菌是一种在十字花科作物中寄主范围很广专性寄生菌。本研究综合运用病菌形态学观察、病菌致病性测试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北京地区大白菜和甘蓝寄生霜霉菌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二者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在形态学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对大白菜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大白菜霜霉菌对大多数参试大白菜材料具有致病性,而甘蓝霜霉菌只是诱导大多数大白菜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对个别易感大白菜材料具有较弱致病力;将rDNA—ITS序列提交至NCBI,大白菜和甘蓝霜霉菌rDNA—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JF975613和JF975614,序列比对发现二者序列一致性高达99.59%;利用19个十字花科霜霉病菌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二者与寄生在甘蓝和甘蓝型油菜上霜霉菌以100%支持率聚在同一分支。

  • 标签: 大白菜 甘蓝 霜霉菌 致病性 RDNA-ITS
  • 简介: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是花青素代谢后期重要酶,是决定花青素从无色到有色关键调控点。本研究以‘贵妃’芒果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得到了一个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1260bp,开放阅读框为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进一步扩增得到其基因DNA,全长为3022bp,分析发现其含有五个内含子,在已报道植物中表现保守。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芒果DFR蛋白与火鹤花、小麦和大麦等植物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对不同着色果皮中DFR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果皮中表达量较高,而黄色果皮中表达量较低,暗示DFR调控花色苷合成功能待深入研究。

  • 标签: 芒果 花色苷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西红花总苷是栀子果实中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药理作用,也是国际流行天然色素"栀子黄"主要成分。番茄红素β-环化酶b(lycopeneβ-cyclase,LCYb)催化合成了西红花总苷代谢途径前体化合物-β-胡萝卜素。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栀子果实中克隆了一条长1672bp序列,含有一个1500bp开放阅读框,编码499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结构域,分子量为56.39kD,N端有一个40个氨基酸组成质体定位信号肽,属于LCYb亚家族,因此命名为GjLCYb2。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利用两种原核表达系统诱导GjLCYb2融合蛋白表达,pSYNO-1系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可溶蛋白,pET-28a(+)系统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荧光绝对定量q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栀子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GjLCYb2基因表达量变化与西红花总苷合成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GjLCYb2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操作靶点,进行栀子果实中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调控。

  • 标签: 栀子 西红花总苷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 简介: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生化反应,不同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生理生化差异
  •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杂交、回交和自交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最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一条安全有效途径。Pm21是目前最有效抗白粉病主效基因之一,加快其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对我国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将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37中抗白粉病基因Pm21导入农艺性状好、产量较高、较易感白粉病农大系列小麦品种中。在92R137与农大系列小麦品种回交一代利用Pm21SCAR1265标记进行检测,筛选山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单株,进行辅助育种应用研究,经两次回交和两次标记辅助选择,从农大3291/92R137//农大3291:组合后代中选出具有Pm21基冈且产量性状好品系13个,从农大3214/92R137H农大3214^2合选出9个,从农大3213/92R137//农大3213。组合选出35个,从农大3197/92R137//农大3197^2合选出8个,从农大3383/92R137//农大3383^2合选出15个,从农大3308/92R137//农大3308^2合选出2个共计82个进入初步产量鉴定,根据初步产量结果和农艺性状表现选出9个优系参加2005年秋播产量试验。

  • 标签: 标记辅助选择 普通小麦 白粉病抗性 Pm21基因
  • 简介: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L.)核不育系1161A和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BCF1为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Fc)。研究结果表明,从86对多态性SSR引物中获得了5个连锁标记:Ol11-G11a、Na10-F06、Na14-G10、CN48和BrGMS961,其中Ol11-G11a、Na14-G10和Na10-F06等3个SSR标记与K121S育性转换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1.6cM、11.0cM和19.7cM。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图位克隆及其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油菜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基因(Fc)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 简介:本研究以6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及1个耐旱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干旱胁迫对超级稻剑叶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超级稻剑叶含糖量、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提高;有效穗及穗实粒数下降,千粒重提高;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在正常灌溉及干旱处理条件下经济产量均位居前三位,且较其他品种产量提高均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安徽江淮丘陵区可以推广种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

  • 标签: 水稻 孕穗期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 简介: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基础。更多还原

  • 标签: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 简介:蓖麻花序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蓖麻单产因素之一,PLC基因调节花粉管极性生长。通过RT-qPCR对Lm型蓖麻花序中PLC基因家族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LC基因表达量与蓖麻花序轴发育时期相关。蓖麻基因中共有6个PLC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导肽亲水性蛋白,α-螺旋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具有PLCXc、PLCYc和C2三个特征结构域。此外,蓖麻PLC2、PLC2M、PLC4、PLC4X2、PLC6蛋白定位在其他细胞器;PLC2N定位在线粒体,预测剪切位点序列长度为23个氨基酸。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LC基因家族对蓖麻花序发育过程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蓖麻 PLC基因 RT-Q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依赖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本研究首先构建带有种子特异性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及带有组成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然后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中油119总基因中扩增出依赖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片段,再以扩增出PFK基因片段作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一个相应小片段。将两个PFK基因片段反向连接,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分别构建成可转录表达出发夹RNA(hairpinRNA,hpRNA)结构种子特异型和组成型油菜RNA干扰载体,为今后油菜利用RNA干扰(RNAi)提高含油量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FK) 发夹RNA(hpRNA) 载体构建
  • 简介:为了解烟草杂交组合Florda301×GDH94杂种优势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分析了该组合6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表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农艺性状贡献进行了分析;利用6对SRAP引物,对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进行cDNA-SRAP差异表达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厚〉叶长〉叶宽〉叶面积;中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叶长、叶宽,叶长与叶宽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即叶产量因子、长势因子、叶数因子,提供信息占全部信息量95.99%。6对SRAP引物在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中共扩增出66条带,其中差异条带32条,占48.48%;差异表达类型分为UNF1、ABF1、UNP1、UNP2、DMP、DMP2六种,分别占:19.20%、8.04%、4.60%、5.75%、2.30%、6.90%。从杂种特异表达片段中分离两条片段分别与GDP-甘露糖4,6-脱水酶和蔗糖6-果糖基转移酶同源。本研究结果为烟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标签: cDNA-SRAP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