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构建节约型水保,探索种植香草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应用作物报酬递减律的原理,在莒口虎山开展了7个处理、3个重复和1个对照,共28个小区两种肥料(干猪粪和钙镁磷)的分区定肥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施用猪粪增产效果明显,施用钙镁磷增产效果欠佳.结论:株施干猪粪11.6g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为当地适宜的经济合理施肥量.

  • 标签: 香根草 分区定肥 水土保持 试验报告
  • 简介:为了筛选出适宜杨树伐嫁接更新的优良品种,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84K杨和转基因杨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嫁接,调查比较伐桩与不同品种接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不同品种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84k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8种新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84k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平均蓄积量均最低;3)中林2001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以及中林2025杨平均胸径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01杨平均树高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25杨之间平均蓄积量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埃瑞达诺110杨、107杨和108杨是适宜杨树伐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 标签: 小美旱杨 伐根嫁接 品种筛选 更新效果
  • 简介:通过3种不同地类(香草、普通草地、裸地)小区的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对比红壤坡地香草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香草植物篱不同部位的防蚀机制.结果表明:1)香草植物篱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相比裸地,香草减流21%,产沙量只有裸地的18%;2)香草植物篱的产流时间明显滞后,在降雨强度较大条件下的减流减沙效应更显著;3)减流效应主要依靠地下部分根系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4)减沙效应主要依靠地上部分庞大的生物量削弱雨滴动能,减轻对土壤颗粒的破坏.

  • 标签: 香根草 植物篱 减流减沙 防蚀机制
  • 简介:以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式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的浮岛模型,要始终保持浮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浮岛在水中的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浮岛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浮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浮岛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浮岛的布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沉坠式 辽河
  • 简介:草系统通过世界银行于1988年由格雷姆肖先生引入中国.自1997年"福州会议"、1999年"南昌会议"和2003年第三届国际香草会议后迅速传播开来,在中国南方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本文在汇集了我国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香草在中国的可能的种植区域及与此有关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标签: 水土保持 香根草 种植区域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种植季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口库湾、干流水葫芦生长情况的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水葫芦的生长对水口库区南平水质的影响,初步探讨水葫芦生长的成因,提出治理水葫芦的建议.

  • 标签: 水口库区 水葫芦 水质 影响 建议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对植物根系固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油松单施加拔出荷载进行直接拉拔实验,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干密度对拔出过程中-土界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拉拔实验中根系有被拔出和被拉断2种破坏模式:-土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简化模型分析-土间的摩擦情况,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且根系直径在一定范围时,-土的最大摩擦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土体干密度的升高单调增大。

  • 标签: 根系 摩擦特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干密度
  • 简介:在福建省东山县滨海沙地,对连栽条件下木麻黄林地际和非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木麻黄林的际和非际土壤pH值均小于一代林,表明木麻黄连栽引起际土壤酸化;际土壤有机质、CEC值、水解性总酸度、全氮、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Mg^2+和ca^2+含量随着木麻黄连栽而降低,且心土层(20-40cm)差异更大,但土壤全磷、全钾变化不大;与一代林相比,二代木麻黄际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大,脲酶无明显变化。第二代木麻黄林地际土壤养分的消耗、生物活性的降低和有毒物质的累积等,可能造成土壤肥力衰退,林木生长受阻。

  • 标签: 木麻黄 连栽 根际 土壤化学性质 酶活性
  • 简介:对汀江流域长汀1972-2014年共43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汀江长汀降雨量主要集中在3-6和8月间,径流和输沙量也集中在这段时间,反映了该流域水沙年内分配一致性的特点;汀江长汀径流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上升和下降波动,突变年份并不完全一致,相同的是在2000年后,径流和输沙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水土流失治理前后期的年均水沙变化及相同降水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前后期的水沙变化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对流域水沙影响较大,做好水土保持可以减少输沙量。

  • 标签: 水土流失治理 水沙变化 长汀
  • 简介: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的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及密度等结构特征的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的消风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消风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的低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通过苇群的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5x3+0.0336x2-0.5428x+2.7416(R2=0.821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的拟合方程为:y2=-0.0012x3+0.0806x2-1.5362x+65.09(R2=0.845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的抵风消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的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

  • 标签: 河岸带 芦苇群落 消风减噪效应 京杭运河
  • 简介:为了探究三峡库区的建立对乌江流域(重庆)即重庆东南地区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以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eCognition和ArcGIS平台,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建立重庆地区乌江流域1995、2005和2015年湿地景观数据库,利用景观动态变化度、景观破碎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乌江流域湿地景观近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乌江流域整体湿地景观面积近20年处于增长趋势,动态变化指数最高为水库,最低为水田;2)湿地景观转移以湿地景观内部转移为主,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转移为辅,人工湿地增加比重高于天然湿地;3)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湿地环境先恶化后得到改善;4)1995、2005和2015年,天然湿地景观分维数均低于1.6,人工湿地均高于1.7,说明人工湿地景观格局比天然湿地复杂。天然湿地的稳定性指数远低于人工湿地,且接近于0,说明自然湿地内部空间结构更加脆弱。通过三峡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乌江流域(重庆)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该地区的湿地环境总体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库区蓄水,以及龙潭水利工程、江口电站等水利设施修建,乌江流域湿地总体面积增加,人工湿地变化较天然湿地更为明显,但天然湿地相比人工湿地更易受外界干扰,应加强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保护该地区湿地景观,建立乌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以及为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湿地景观 动态监测 遥感与GIS 乌江流域 三峡库区
  • 简介:摘要2010年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采用种植行距为2m的香草等高绿篱水土保持措施,可使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46.7%、75.8%以上;可使临界侵蚀量增加50.6%;可使土壤分散率降低28.1%;可使水稳性团聚体增加27.6%。说明香草等高绿篱能有效地防治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水土流失。

  • 标签: 香根草等高绿篱 土壤侵蚀 土壤抗蚀性
  • 简介: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种降雨模拟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一,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所产生的雨滴粒径与能量分布与天然降雨更为接近,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中。目前,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的降雨模拟大厅不断涌现,同时根据雨滴发生基本原理搭建的手控、简易的降雨模拟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降雨模拟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 简介:概算投资为2754.5万元的将乐县安福口溪万安河流治理工程,2011年5月通过福建省水利厅的验收。该工程竣工后如不加强管理,会产生新的河道於积、水质污染、河床抬高,其他的河流治理不当会影响整个工程效益,因此要完善尾工工程、确定工程保护范围、优化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设计、加强监测、安全渡汛、强化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落实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的管护措施,使将乐县安福口溪万安河流治理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 标签: 安福口溪万安段 治理工程 效益 问题 对策
  • 简介:以深圳市观天路西延道路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道路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成因与特点,按照深圳城市生态水土保持要求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项目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为开发建设项目中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典型的经验。

  • 标签: 道路工程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设计 生态文明
  • 简介:以福银高速公路尤溪联合为研究区域,探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的监测方法。研究表明,遥感监测、实地建立径流小区、人工模拟降雨法、水文观测和实地调查测量法的综合集成是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较好的方法体系:通过遥感法来监测项目建设前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径流小区法、水文观测法和侵蚀沟法以获得项目土壤侵蚀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法进行监测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监测。

  • 标签: 开发建设 土壤侵蚀 监测 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