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利,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利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入选普通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钠200斗g;23例入选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硝钠至靶病变远端:12例为对照组,经微导管注射O.9%氯化钠溶液至靶病变远端。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tb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CTFC)。结果3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普通组12例靶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2±8.3)帧降至(38.1±7.5)帧;而改良组2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5.6±6.9)帧降至(27.3±6.8)帧;对照组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4.3±7.4)帧降至(50.8±8.2)帧。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治疗中,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钠均能改善“无复流”现象。经微导管注射硝钠至靶病变远端比经指引导管注射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硝普钠
  • 简介: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 标签: 高血压 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 一氧化氮 内皮素
  • 简介: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 标签: 硝普钠 无复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盐酸苯那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苯那利(苯那利组30例)和安慰剂组(安慰剂组3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ET-1、AngⅡ、NO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盐酸苯那利治疗后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浆ET-1、AngⅡ及NO水平升高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经盐酸苯那利治疗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 标签: 盐酸苯那普利 充血性心力衰竭 内皮素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