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临床护理教学运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感染科实习护生,共计60名,纳入时间段2017年6月~2019年11月。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效果,运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实习护生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带教对策不同,对照组实习护生运用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护生采用PDCA循环教学,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水平以及带教满意度。结果:运用PDCA循环教学方式的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染科教学效果,本次研究需要选取科室部分实习生,结果显示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明显提升,带教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PDCA循环 感染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控制内科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选取在我院内科 ICU病房接受治疗的 162例患者,随机均匀分为两组,每组 81例,护理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选择可对医院感染加以控制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感染发生几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 6.2%)、( 98.85)均优于对照组( 32.1%)、( 85.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 ICU病房患者时选择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ICU病房 护理措施 内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 ICU医院感染的因素以及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收治的 1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调查所发生医院感染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中有 4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感染率为 29.3%,通过分析发现此类疾病发生感染主要是以多次侵入性操作、意识状态、住院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等。结论:针对神经内科 ICU医院感染所发现的原因并总结,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并给予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或消除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ICU医院感染 感染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关于护士在医院感染方面的防控知识调查内容和结果。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医院的 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不同职称、护龄、文化程度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结果:职称、护龄和文化程度对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护龄长、文化程度高、职称高者的掌握情况显著高于护龄短、文化程度低和职称低者( P< 0.05)。结论:不同职称、护龄、文化程度的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护龄长、文化程度高、职称高的护士掌握情况较为理想,医院应据此制定相应方案。

  • 标签: 护士 医院感染 防控知识调查
  • 简介: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在家日常维护不当引起局部感染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查出肺癌6个月,经右臂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36d,第2次带管出院回家,在家洗澡,水不慎进入穿刺针眼处,没有引起重视。

  • 标签: PICC置管 临床护理 局部感染 PICC导管 肘正中静脉 日常维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并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在血透室感染控制探究。 方法: 本院自 2019 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共收治 90名在血透室治疗的话患者,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在进行不同的方法护理后,研究组的患者中45例患者只有 2例出现感染,而对照组出现了 5 例感染( 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 97.77%)高于对照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在血透室中控制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率,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强管理 血透室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PICC导管患者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心理状态、感染痊愈时间及.PICC置管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PICc置管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感染痊愈时间,PIcc置管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PICC导管 感染
  • 简介:通过介绍2009年以后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相关规范和制度,明确目前护理教材中相关内容与这些规范和制度不完全一致。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了解规范内容,深刻理解变化的意义,及时掌握医学发展动态,并在授课中把这些内容体现出来。

  • 标签: 交叉感染 消毒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手术科室于2011年构建医院感染分级护理管理组织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观察2011年与2010年手术科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2010年我院手术科室发生医院感染91例,发生率为1.73%(91/5259),2011年手术科室发生医院感染69例,发生率为0.90%(69/768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护理工作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我们在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的108名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入组的这些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和观察组,对于常规组的54名患者我们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于观察组的54名患者,我们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最后我们对于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54名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2人,感染发生率为3.7%;常规组的患者中有7人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2.96%,观察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通过加强护理管理,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医院感染预防 护理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本院 XX科 21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3/105),对照组为 7.6%( 8/1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2%( 10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1.4%( 96/1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较好预防院内感染,有利于提升临床工作的有效性。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无法有效抵抗外部的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本文对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目的:验证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 12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实验组使用推拿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就诊,并随访一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61.67%,统计学分析(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推拿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从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的角度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作为口腔专科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应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形势,顺应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的变化。我们在综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专科医院感染及消毒供应特点进行建设和管理,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管理模式 感染控制 口腔医院 口腔专科医院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护理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46人,都是首次进行幽门螺旋杆感染检测,其中共检测出346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研究组(173例)和一般组(173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的诊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相较于一般组,研究组的清除率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良好的临床护理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言,显得尤为关键,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健康 体检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导致腹腔感染发热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8 年 9月~2020年 9月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腹腔感染发热患者70例划归为观察组,其余110例划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分析方式总结胃癌手术腹腔感染发热的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 结果:两组患者在患有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肿瘤TNM分期Ⅲ期以及D3手术方式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 腹腔感染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 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ICU中的住院患者 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ICU医院感染总发生率 5.7%低于对照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中使用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作用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ICU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关于护士在医院感染方面的防控知识调查内容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医院的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不同职称、护龄、文化程度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结果职称、护龄和文化程度对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护龄长、文化程度高、职称高者的掌握情况显著高于护龄短、文化程度低和职称低者(P<0.05)。结论不同职称、护龄、文化程度的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护龄长、文化程度高、职称高的护士掌握情况较为理想,医院应据此制定相应方案。

  • 标签: 护士 医院感染 防控知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