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3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1.83%),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疗法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降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性脑病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63例性脑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血液灌流。对照组127例性脑病单纯药物治疗。以血氨、神志恢复时间为考察指标。通过两组间对照,研究血液灌流对于性脑病治疗的意义。结果统计血氨、神志恢复时间等主要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性脑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表现为性格智能改变、行为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等。本文旨在探讨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发病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成人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成人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豆状核变性患者包括不良心理、知识缺乏、饮食不合理以及用药依从性较差等,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尿铜含量、治疗依从性显著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

  • 标签: 成人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胃样腺癌(adenocarcinomaofstomach,HA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9例HA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9例HAS患者中,8例为男性,1例女性;平均为(64±1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黑便或进餐时呕吐。8例患者术前行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测,其中6例升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HAS在组织形态学上具有肝细胞癌的分化特征,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AFP表达。结论:HAS罕见,且易发生淋巴结及肝脏转移,及早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胃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左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胆道镜取石,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与对照组2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恢复,实验组通过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包括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两组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对照组为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开腹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采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肝外叶切除 胆道镜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而导致的发热性传染病,它通过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以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为临床特点,可伴有贫血、黄疸和脾肿大,严重时可引起肾衰、昏迷、甚至死亡。本文旨在探讨妊娠合并疟疾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妊娠与疟疾的相互影响。

  • 标签: 妊娠合并疟疾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四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不同毒性成分的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各中药100g,各均分成50g,一组经炮制减毒处理后设为观察组,一组不进行减毒处理设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一质普联用仪(LC-MS)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中四种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情况,分析并总结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解毒原理。结果观察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34±0.03)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3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26±0.02)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21±0.03)g;对照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71±0.02)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6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73±0.03)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55±0.02)g。观察组中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的毒性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应依据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针对性的给予减毒处理以减少或降低其内的毒性成分含量。

  • 标签: 中药 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 减毒 炮制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对我院接收的肝炎肝硬化6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看作研究组;同期另选取62例行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经采取肝功能检验,比较观察检验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情况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血清胆固醇等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可有效评定患者的组织受损情况,有助于临床对肝硬化发展情况予以深入了解,对治疗方案予以合理调整,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LDQ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L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CL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CLDQ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CLDQ评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HBVDNA定量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平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分别为(7.35±2.08)和(7.56±1.87),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后血清中HBVDNA定量、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ALT复常率情况均好于对照组,48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结果分别为(3.31±1.06)和(2.76±1.19)、80.98%和94.35%、81.39%和9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4%和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片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治疗效果,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护治疗以及护理满意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按照疾病的程度分成两个小组,观察1组与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是45人,同时对观察1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并结合疫苗接种治疗,给予观察2组的患者使用全程优质护理并结合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以及治疗手段后发现,观察2组的护理以及治疗方法能够显著优于观察1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上的论述得知,运用全程优质护理配合疫苗接种手段是提高患者护理以及治疗的首选条件,值得了医学领域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肝 治疗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差异。方法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择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及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究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差异。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脏形态失常的比例为46.0%,不规则回声增强比例为52.0%,被膜锯齿状比例为44.0%,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患者弥漫回声增强的比例为48.0%,低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以及脾脏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右斜径为(123.6±15.0)mm,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右斜径为(140.4±21.2)mm。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形态失常、不规则回声增高以及被膜锯齿状。酒精性肝炎的表现为弥漫回声增强。且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右斜径相对较大。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超声表现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孕妇妊娠结局、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550例妊娠妇女病历资料,根据HBV感染及HBVDNA载量情况分为3组,DNA阳性组(HBV感染,HBVDNA阳性)100例,DNA阴性组(HBV感染,HBVDNA阴性)297例,对照组(非HBV感染)150例,比较3组GDM发生率及各组中确诊GDM孕妇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新生儿的影响。结果DNA阳性组、DNA阴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A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DNA阳性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但DNA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DM间在ICP、羊水情况、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先天畸形、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GDM发生率增加,HBVDNA高载量增加了早产、巨大儿、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密切监测HBVDNA和血糖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补肾 中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市场中几种不同食用油进行气相色谱法试验,测定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检测的反式油酸甲酯和反式亚油酸甲酯的线性回归范围相同,均在0~2.0mg/mL之间,且两者的相关系数和检出限也相同,分别为0.999和10μg/mL,回收率为90.21~98.01。结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能得到准确有效的试验数据,且检测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法测定 油脂食品 反式脂肪酸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外伤性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2月-2017年5月给予手术治疗的100例外伤性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疼痛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破裂急诊手术治疗中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手术治疗 术前术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