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成功率、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为新生采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3月期间进行采血的新生,总计126例。采取随机法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试验组采取桡动脉采血。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采血新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以及血肿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新生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采血工作中,对比股静脉采血,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高、家属满意度更高,且用时较短。

  • 标签: 新生儿采血 桡动脉采血 股静脉采血 成功率 血肿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行预见性临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亚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行常规临床护理和预见性临床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8.53%高于观察组29.26%,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行预见性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亚 低温治疗 预见性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脐带绕颈胎儿行阴道分娩、急诊剖宫产与选择性剖宫产的新生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被确诊为脐带绕颈的125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47)、急诊剖宫产组(n=22)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n=56)。比较三组新生的预后情况。结果就新生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就新生评分情况,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相比,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加强产前检查,根据胎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分娩方式,尽量降低剖宫产人数,进而降低新生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脐带绕颈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临床诊断新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DIC前期58例和DIC的同期患儿58例,所有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均小于90分,对比同期正常新生58例,分别分为实验组A、B;患儿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A、B2组治疗前后及同期正常新生血浆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各项止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D、TAT、FDP、D-D/FDP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能对新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进行准确判断,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止凝血功能指标 检测 诊断 新生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脐带绕颈胎儿行阴道分娩、急诊剖宫产与选择性剖宫产的新生预后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被确诊为脐带绕颈的 125 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 n=47 )、急诊剖宫产组( n=22 )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 n=56 ) 。比较三组新生的预后情况。 结果 就新生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 ( P<0.05 );就新生评分情况,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相比,其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对产妇加强产前检查,根据胎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分娩方式,尽量降低剖宫产人数,进而降低新生窒息的发生率。

    【关键词】 脐带绕颈;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新生 为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脐带绕颈胎儿的影响,本文选取选取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脐带绕颈的 125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2 月 收治的被确诊为脐带绕颈的 1 25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 94 例,经产妇 31 例;脐带绕颈 1 周 98 例,脐带绕颈 2 周 14 例,脐带绕颈 2 周以上 3 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 125 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阴道分娩组 47 例,年龄 21~44 岁,平均年龄( 26.13 ±1.35 )岁,孕周 33~40 周,平均孕周( 36.4 ±1.3 )周;选择性剖宫产组 56 例,年龄 20~45 岁,平均年龄( 26.21±1.54 )岁,孕周 33~39 周,平均孕周( 35.7±1.27 )周;急诊剖宫产组 22 例,年龄 21~46 岁,平均年龄( 26.36±1.24 )岁,孕周 34~40 周,平均孕周( 36.46±1.23 )周。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血白蛋白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次年7月期间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的80例新生,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茵栀黄口服液,研究组加用人血白蛋白。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胆红素与白蛋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白蛋白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低蛋白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静脉留置针新生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两年内,选择 5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用数字法进行随机的抽取,各抽 2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新生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方法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选取60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患者的MDI和PDI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MDI和PDI评分均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护理中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升MDI和PDI评分,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因此应该在临床进行广泛推荐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 缺血 脑病 新生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常见的儿科急危重症是新生呼吸衰竭,患儿往往表现为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静息时不能保持正常呼吸,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临床治疗新生呼吸衰竭患儿往往以常规机械通气为主,充分利用机械装置辅助新生呼吸,便于起到挽救新生生命的目的,但该项措施极易造成患儿发生并发症,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近年来临床对新生衰竭患儿采取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的研究显示,高频振荡辅助通气能有效改善新生肺部氧合功能,促进呼吸系统功能早期恢复正常,将肺容量设置在恒定范围,避免吸气时肺泡膨胀或过度萎缩,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挽救患儿生命健康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新生呼吸衰竭救治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高频振荡呼吸机 新生儿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在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比较采用西那地非治疗的对照组(n=45)与采用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n=45)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可有效提升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静脉留置针新生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两年内,选择 5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用数字法进行随机的抽取,各抽 2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新生使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 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肺炎患者,对其中 50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设为对照组,另 50例在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追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疗程为七天。疗程结束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肺部湿性罗音、咳嗽、气促、发热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等指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减少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布地奈德 联合治疗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74例 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参照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 :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标优于参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MAP、 PIP、 RR与呼吸机通气时间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保持机体呼吸顺畅,确保患者预后效果,从而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4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参照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P、PIP、RR与呼吸机通气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保持机体呼吸顺畅,确保患者预后效果,从而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2例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基本护理方面相比较,研究组在ICU住院时间、睡觉时间以及摄奶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适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肠胃不适、低血压、头晕情况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患者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效果理想,缩短在院时间,促进机体康复,控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在新生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新生科住院的402例新生为研究样本,选择心脏彩超对所有新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分析所有患者的先心病检出率,比较正常新生及疾病患儿的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新生的先心病检出率为32.59%。其中,20例新生为房间隔缺损,25例新生为室间隔缺损,86例新生为动脉导管未闭。同时,正常患儿在肺动脉血流速度、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右心室前壁厚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等指标方面,与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实施心脏彩超,进行先心病筛查,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研究。

  • 标签: 心脏彩超 先心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肺炎患者,对其中50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设为对照组,另50例在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追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疗程为七天。疗程结束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肺部湿性罗音、咳嗽、气促、发热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等指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减少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布地奈德 联合治疗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52例新生,试验组应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监测成功率为92.31%,对照组为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风险处理意识、风险要素意识、风险处理态度、风险处理意向、治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可明显提升新生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成功率,并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认知以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