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银地区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方法:选择白银地区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儿童保健门诊的268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6个月-1岁组(A组)、1-2岁组(B组)、2-3岁组(C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268例婴幼儿中,70例发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26.12%,其中6个月-1岁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3岁和1-2岁组(P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母乳喂养 辅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银地区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方法:选择白银地区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儿童保健门诊的268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6个月-1岁组(A组)、1-2岁组(B组)、2-3岁组(C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268例婴幼儿中,70例发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26.12%,其中6个月-1岁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3岁和1-2岁组(P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母乳喂养 辅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部分中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的问卷调查,尝试在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关系方面做些探讨,以期将研究结果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人格特质 职业兴趣 中医专业 就业
  • 简介:摘要 : 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包括了《中药鉴定技术》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形势,老师和学生没有相应的互动,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还有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必须要实行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以使学生的中药鉴定技术得到提高,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探究。

  • 标签: 兴趣导向 多元化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学院教师的特点,提出“胜任力”的教师培养模式。方法: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学院的实践为例进行剖析,在2020年~2021年间对40例临床学院教师展开胜任力培养模式,对比培养前后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教学水平、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学生带教满意度。结果:与培养前相比较,培养后临床学院教师的理论、技能教学水平均明显提升,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带教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胜任力”培养模式能有效推动临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并且是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具体较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胜任力培养模式 临床学院 教师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35例应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肤体活动功能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幅度评分分别为(2.42±0.99)分、(2.46±0.78)分(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活动幅度评分分别为(8.85±1.03)分、(5.73±1.45)分(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34/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1%(27/35)(P<0.05)。结论在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与针灸联合的方式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 中药 针灸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白内障患者出院后用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9月16日~2017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白内障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白内障患者对点眼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提高,达到80%以上。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出院后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用药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白内障出院患者 用药指导
  • 简介:抓教育 重落实 使戒烟活动向高层次发展沈阳军区第211医院我院是沈阳军区的一所中心医院。目前,全院40多个科室、门诊部及机关办公室均达到了无烟单位的标准,在军队医院中率先成为“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的集体会员。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抓教育,形成戒烟...

  • 标签: 机关办公室 高层次发展 戒烟竞赛 重落 宣传教育工作 机关干部
  • 简介:男性,44岁,因“发现转氨酶高16年,右上腹不适10年,乏力2年,加重伴消瘦4月”入院。患者16年前查体时发现转氨酶升高,10年前无诱因感右上腹不适,无腹痛恶心,无呕吐黄染,无发热。6年前双上肢、前胸、后背出现多发散在充血性皮疹,压之可退色,无瘙痒、脱屑等不适,愈后有色素沉着,持续存在。同时上述部位出现散在褐色皮疹。

  • 标签: 慢性活动性肝炎 血色病 转氨酶升高 充血性皮疹 误诊 上腹不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系统评价结果是循证医学巾级别最高的证据之一,也是搜集、整理、分析医学信息的活动。本文通过对系统评价方法学特点的分析与概括,提出系统评价过程体现了重视来源信息的无偏性获取、个体信息的加权性处理、结果信息的慎重性解释和时效信息的发展性更新等价值取向。

  • 标签: 循证医学 系统评价 价值取向 医学信息活动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产科 2014 年 01 月 ~2014 年 06 月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选取此时期 500 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2015 年 01 起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施用品管圈活动,选取 2016 年 01 月 ~2016 年 06 月 500 例产妇作为实验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6% ,低于对照组的 2.00% (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0% ,高于对照组的 84.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率,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方法应用鱼骨图原因分析、因果关联方法,找出导致口服药看服到口率低的重点因素;应用柱状图设定重点因素的改善目标值;应用PDCA的工作方法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科以前口服药看服到口率低、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情况。结论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率,在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基础上,加强了和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药物相关知识,服药目的,提高自我健康维护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加强了主动参与管理患者的意识。

  • 标签: 品管圈 口服药看服到口 口服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阑尾术后患者中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6~2017.4期间该院收治的136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并将两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8.893、P=0.000,t=-33.017、P=0.000,t=-10.685、P=0.000);研究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0.026、P=0.002)。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帮助阑尾术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阑尾术后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