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训练。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认知训练能够改善中青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应对方式。

  • 标签: 抑郁症 正念认知训练 抑郁状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及康复训练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蒙医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及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结果3个月及1年的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6.25%。结论蒙医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蒙医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海军某舰艇支队官兵进行心理行为训练,证实了心理行为训练对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当前海军基层部队面临越来越多复杂任务的背景下,确保广大官兵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海军基层部队开展心理训练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标签: 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40只脑卒中偏瘫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其行为学和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效果。结果所有40只脑卒中偏瘫大鼠经康复训练后,行为学指标评分与未训练前相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偏瘫大鼠脊髓GAP-43阳性细胞、GAP-43mRNA方面,康复训练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大鼠的行为学指标评分并改善脊髓GAP-43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行为学 生长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在步行及ADL能力的作用分析。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外联合MTD平衡仪训练。结果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行走能力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研究可行(P>0.05)。治疗实施4周后,实验组和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Bathel三组指标均有可喜的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三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可观(P<0.05)。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MTD平衡仪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锻炼患者的步行及ADL能力,从而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等,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MTD平衡仪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准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前5天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内容包括医疗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训练、增加肺容积的训练、健康宣教(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等)予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0天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包括肺功能评定(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试)、运动耐力的评定(采用6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量表)。结果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康复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适当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瓣膜置换手术 术前康复锻炼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对整形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整形外科全麻手术超过2小时的患者共80例,依据住院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整形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要求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连续使用48~72小时,并结合踝泵训练。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治疗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整形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气压治疗 全麻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共60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之间,将60例患者通过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0例。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碳酸钙D3片、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进行联合治疗,设定为联合组。结果治疗1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观察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第一腰椎以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数值,高于相对应对照组的数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能有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药物 脑卒中偏瘫 继发性骨质疏松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采取移动技巧训练。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康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移动技巧训练 老年 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训练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体表神经电刺激。观察患者尿颜色、体温、尿道口分泌物情况,诊断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表神经电刺激 间歇导尿训练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两组不同康复训练在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康复训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合格率。结果研究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P<0.05),且研究组的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肝脏 呼吸训练 心理疏导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负性情绪,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

  • 标签: 情感关怀 放松训练 白血病 化疗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以此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随机数字表分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单一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生存质量评分(89.76±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2.00%)与对照组(3.00%)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可以获得有效的功能训练效果。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瘫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在手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84名手外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PBL-CBL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LBL-CBL的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其中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有助于提高手外科实习的教学效果,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 标签: PBL CBL LBL 临床教学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其在卒中后均出现了抑郁症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干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其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帕罗西汀 老年患者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30例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