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六手配合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7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9例。对照组1采用四手配合治疗,配有一名医生和护士并进行简单的心理治疗;对照组2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配有一名护士配合两名医生治疗,不进行心理治疗;实验组采用一名护士和医生保持长期座为操作,外加一名护士进行全程跟踪协同操作完成对病患的治疗,并增加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从实验数据来看,三组患儿改为六手操作较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的对照组1、2来看数据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1、2之数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家属对六手配合法治疗满意度最高达92.38%,对照组1、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可采用六手配合法辅以四手操作和常规操作,此种方法病患满意度高,病患舒适度增强,对治愈率提高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儿童牙病 六手配合法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80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最终总体成绩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改良PBL教学法突出了急诊医学教学模式自身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急救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改良PBL教学法 急救护理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式差异性分组观察,观察组39例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36例,仅开展常规根治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存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性;不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治疗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效果确切,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率,提高患者存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生物网片(prolift)前盆重建术最佳护理程序和护理措施。方法分析4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实施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术的护理资料。结果4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prolift 前盆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乳腺癌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为(87.3±4.2)分,术后1年复发率为4%(1/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乳腺癌传统根治术,术后生存质量高、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传统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保留灌肠操作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组按改良方法进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实验组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法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增强疗效。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保留灌肠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引发的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员流动、引流管放置、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等是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类型。结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住院时间是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6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恢复,保证其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科切口感染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切口感染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物质生活93.38±5.12分、躯体功能88.40±4.30分、社会功能88.61±4.52分、心理功能90.25±5.31分)、护理满意度97.50%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30人。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运用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的应用与临床。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伤口炎症因子指标;住院的费用。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伤口炎症因子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住院的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效果好。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 切口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患者手术中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手术时间、急诊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年龄都会影响到肝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论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有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将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对策对患者实行,从而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分析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7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另选择普通外科行相同手术治疗患者70例进行作为对照组,结合其基本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引发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性别、切口长度及切口引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偏大、体重指数偏高、手术持续时间长、且切口类型分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如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等,需注重加强术前护理、营养支持等,注重体温护理和切口监测,做好并发症预防,改善预后。

  • 标签: 普通外科 腹部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实施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我院方达和东软医院管理软件系统分别筛查出干预前后的病例资料并分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57%;遴选药物品种的合理性(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由干预前59.6%上升至干预后的96.8%;用药疗程从干预前2.05天下降到干预后1.46天。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监管措施实施后,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明显下降,临床应用趋于规范合理,但仍然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及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仍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予以研究组患者改进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非切口疼痛轻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时限,择取我院567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点评用药医嘱,汇总点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合理性。结果567例患者中,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328例(57.85%),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82例(9.17%),预防性使用157例(27.69%)。患者共计447例用药合理,合理率78.84%,120例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率21.16%,不合理类型包括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术前未用术后用、术后疗程超24小时等。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药学干预,以提高药物使用规范性与合理性,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手术 I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放射状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病患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由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安全有效且伤口相对隐蔽,病患更易接受,病患满意度高,在操作中便捷,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切除术 乳腺纤维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切口疝修补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为单数者纳入观察组,入院顺序为双数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分析讨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下降,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因此,积极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 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间于本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方式行心脏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最终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为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深部胸骨切口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心脏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术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异位,腺体分化良好、组织纤维化,病灶出现周期性出血,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内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查体、典型病史予以确诊,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首选治疗途径为手术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手术治疗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