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治疗中运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抗休克、气管插管以及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抢救成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抢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乙组是常规急救,而甲组是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总结相关时间、死亡情况、残疾情况、满意度。结果甲组的入院到确诊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确诊到治疗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死亡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残疾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总的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的抢救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的入院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残疾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脑血管病 急诊 规范化流程护理 抢救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另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此阶段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效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较对照组的80.0%显著升高(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各抢救环节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率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实验观察组患者均使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对照组则是使用优化之前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观察组的接诊至心电图时间、至导管室时间、至给药时间、至实施介入时间和至收住院时间均显著的比常规对照组要少,而在病情稳定、病情复发以及再介入率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且在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实验观察组也表现的更加优秀。结论在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工作,能够显著的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率,增强护理效果,获得患者及其家属更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流程 优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优质护理对肿瘤放化疗病人预防跌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的100例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的医治满意度、心理状态、跌倒常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患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跌倒常识掌握(88.54±13.77)显著高于对照组(68.98±12.32),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肿瘤病人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病患跌倒,提升医治满意度、降低病人焦虑、抑郁情况,临床可进一步扩展。

  • 标签: 优质护理 肿瘤 放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胸痛中心制定和优化预见性护理措施,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实施预见性护理1年期间(观察组)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情况,同时选取优化前一年(对照组)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制定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是常规的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检出时间,门-球时间,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检出时间和门-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基于胸痛中心制定预见性护理流程能够更好地缩短心电图、肌钙蛋白检出时间,提高效率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1.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 脊柱脊髓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化流程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接收的240个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给予实验组优化流程,给予常规组常规管理,对两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湿包数量分别为4例和15例,湿包率分别为3.33%和12.50%,提前放行数量分别为7例和21例,提前放行率分别为5.83%和17.50%,实验组和常规组的器械消毒不合格数量分别为3例和11例,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分别为2.50%和9.16%,损伤数量分别为13例和37例,损伤率分别为10.83%和30.83%,P<0.05.结论采用优化流程的方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降低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以及损伤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且能够降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开支。

  • 标签: 优化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和植入物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将标准护理流程联合穴位敷贴应用在神经外科术后的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对于有效的控制患者呃逆,改善患者的呃逆症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研究标准护理流程与穴位敷贴护理,分析将两者联合应用在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的使用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广大的神经外科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提供治疗与护理的经验借鉴。

  • 标签: 标准护理流程 穴位敷贴 神经外科术后 顽固性呃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7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并对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痴呆及抑郁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痴呆及抑郁情况的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痴呆水平、抑郁情况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在运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流程后,能使护理效率获得显著的提升,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的心情处于舒畅的状态中。对于患者的治疗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中被大力的进行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超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患者床边皮肤交接流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因患精神分裂症而至我院接受治疗并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患者60例按照我院2018年1月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时间前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以30例为一组,以实施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实施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不仅能降低压力性损伤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床边皮肤交接流程 精神分裂症 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