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观察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8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通过风险管理护理的研究组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不如研究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较大的提升护理质量,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妇产科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精细化管理属于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大量的新型医疗技术和医疗药物被人们研发出来,医学耗材使用的种类以及费用在逐渐的增加,这样就对耗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不断的提升医院耗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应当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加以实践运用,这样才能切实的规避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未来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医院耗材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院出现感染的情况在临床上已经非常的常见了,发生感染现象的对象主要就是患者及其家属,还有医护人员,此现象的产生不但会不利于患者的疗效,而且还会降低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其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改进和优化医院的日常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的感染率。本文主要结合感染管理的方式研究和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分析展开讨论。

  • 标签: 护理管理 感染管理 控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开展对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3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开展细节管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结果与细节管理前相比,细节管理后的消毒供应室清洗和消毒(95.18±3.04)分>(82.74±4.42)分、包装(95.82±3.27)分>(86.65±4.28)分、维护(96.02±3.44)分>(86.21±4.68)分以及环境管理(95.55±3.71)分>(84.46±4.19)分等方面的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而差错率(0.33<2.33%)相对更低(P<0.05)。结论加强细节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差错,为医疗器械应用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120 例创伤骨科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各 60 例,分别选择疼痛护理管理、常规护理。 结果 :观察组 VAS 评分( 1.22±0.31 )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满意度( 100.00% )、遵医行为( 98.33% )、舒适度( 100.00% )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当前疼痛感。

  • 标签: 疼痛管理 创伤 骨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将其分为2组,每组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细节管理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受试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1%,观察组为2.0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为79.59%,观察组为97.9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心内科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护理法,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规避部分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细节管理 心内科 护理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推动医疗改革深化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是医院发展探究的重点方向,结合现阶段的医院管理工作来看,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我们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从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切入,充分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不断地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大胆地改革创新,从而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人本管理理念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纳治疗的急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发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00%(48/50)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具有统计性。结论对于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标准后取得显著成效,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产科 的 护理管理 临床上 风险管理 具体 应用效果 。 方法 : 选取于 201 9 年 4 月 -20 20 年 5 月本院 的 产科 所收治 产妇 90 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借助随机分组处理方法,随机平分 成 两 个小 组, 基础 组 为基础性护理管理 、 实验组为风险 护理 , 观察分析 两组的应用情况。结果: 针对于 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实施效果上 ,与 基础组 比较, 实验组 优势 突出 ,差异显著, P<0.05 ; 在两组 不良事件实际发生率 上,与 基础组 比较, 实验组占据较低发生率优势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产科 的 护理管理 临床上,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运用效果十分确切。

  • 标签: [ ] 产科 护理管理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 情绪调节管理理论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职在岗的 37 例外科护士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应用 情绪调节管理理论方法 ) ,再选取本院 (在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职在岗的 37 例外科护士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 常规管理方法 )。 采用统计学分析 两组外科护士的压力应对情况( ① 自责、 ② 幻想、 ③ 逃避、 ④ 合理化、 ⑤ 求助、 ⑥ 解决问题等)评分、主观幸福感( ① 紧张状态、 ② 精力、 ③ 健康担忧、 ④ 心境、 ⑤ 情感行为控制、 ⑥ 生活满足感等)评分 。结果:两组 在心境、健康担忧、情感行为控制、生活满足感等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实验组在精力以及紧张状态等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实验组外科护士 的压力应对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情绪调节管理理论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情绪调节管理理论 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外科40名医护人员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指导,对两组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结果对研究阶段的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评分对比,乙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评分、实践评分和综合评分等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于外科患者给予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安全化管理后,整体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医护人员的各项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值得实施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 质量控制管理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本次受试对象,从中选取272例进行本次研究。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风险管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进而评估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5.6%(130/136),而患者对于常规护理的满意度为75.0%(102/136),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相比于常规护理,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显著减少,进而降低了患者投诉的发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卫生管理统计在卫生防疫事业管理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我中心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对卫生进行常规管理统计,实验组对卫生进行卫生管理统计,分析两组卫生防疫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卫生防疫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生管理统计在卫生防疫事业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卫生管理统计 卫生防疫 事业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分层次管理模式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的2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随机编码,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双数号码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对于两组护理人员,其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的是分层次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其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其在研究完成之后,在理论掌握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且两组护理人员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来说,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后,其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中护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 管理模式 分层次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选取2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中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安全措施评分(92.6±1.7)分明显优于实施前(71.5±1.8)(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100%(22/22)明显高于实施前89.17%(19/22)(P<0.05)。结论将中层级管理应用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可明显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各方面护理质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科室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中层级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