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武威亥母石窟遗址,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座藏传佛教遗址,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最原始的金刚亥母遗址。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陆续清理出土了一大批西夏、元、明、清时期的遗物,数量多达上百件.其中很多文物是国内仅见。经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共有49件文物被分别定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2003年,亥母石窟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遗址调查 石窟遗址 武威 国家文物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鉴定组
  • 简介:石刻文物是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和记录思想的载体,摩崖石刻就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史料,其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珠海地区有较丰富的摩崖石刻,目前较重要的有二十几处,以清代为多,竹仙摩崖石刻群即为清代摩崖石刻中非常重要的一处,石刻中多数都有明确的纪年,且有一定的规模。

  • 标签: 摩崖石刻 珠海地区 历史文化遗产 石刻文物 清代
  • 简介:一、墓葬概况及地理位置1980年春,卓资县碌碡坪乡忽坝村一位农民在采集盖房基石时,于村南部的冲沟内发现了大量的铜器和少量的金器、银器及铁器等物品。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原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闻讯后,

  • 标签: 卓资县 忽洞坝 墓葬 辽代早期
  • 简介:<正>1989年4月24日,都江堰市两河乡石城村罗家坡村民,在修复一个叫“七仙”的山洞时,壁坭土偶遇暴雨冲刷后,发现一通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镌刻的《薛仙记》碑。碑高1.3米,宽1.1米,嵌入4米处壁间。碑之上横排篆书“薛仙记”四字,碑文竖排真书29行,行32字,笔力雄健,至今完好。《薛仙记》碑载,该为青城七十二小洞之一,与青城八大之首太一相连。其深约千米,开扩处可容数百人。其间怪石嶙峋,支交错,异香馥郁,神奇莫测。之深处,有一小溪自岩缝中出,音韵清

  • 标签: 青城山 杜光庭 玉真公主 读书台 都江堰市 洞天
  • 简介:马蹄寺石窟群千佛第1窟中心塔柱南向面现存北朝壁画一方,内含地神和梨车供养人图像。其中梨车供养人榜题弥足珍贵。此文首次对其尝试性释读,并勾勒了梨车族人佛教信仰的盛况。

  • 标签: 马蹄寺石窟群 千佛洞 梨车
  • 简介:打制石器一般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球等,这种分类方式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打制石器对刃部的选择作为分类标准,将广东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常见的陡刃砾石工具分成边刃器、端刃器和对角斜刃器三大类,并据层位关系的早晚观察不同类石器群的组合情况的差异,对广东省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分期研究,将之划分成三期五段。

  • 标签: 牛栏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 陡刃砾石工具
  • 简介: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水帘石窟群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佛教建筑以崖面直接造像、浮塑浅龛造像以及形式多样的浮塑塔,融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地域佛教美术以及佛教美术民族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水帘洞石窟群 佛教建筑 艺术特征
  • 简介:大窑遗址第11号、25号遗址点位于大窑村南山的南坡,汪宇平先生等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发掘,两处洞穴发掘虽然间隔较长,但发掘资料保存基本完好①,基于2011年开始的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的新一轮发掘研究,有必要对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整理,本文对以上工作简要总结并报道.

  • 标签: 发掘简报 遗址 呼和浩特 清理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拉弦乐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乐器正式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系统门类,但由于拉弦乐器在历史上的使用和记载相对零散,导致目前学术界对拉弦乐器缺乏系统性研究。榆林窟第3窟、第10窟和东千佛第7窟壁画中出现的5件拉弦乐器图像,作为已知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史料,对它们进行分析、溯源和归类,不仅可以为拉弦类乐器的研究补充相应的材料,而且能够为我国民族乐器史的梳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 标签: 榆林窟 东千佛洞 拉弦乐器 胡琴 奚琴 嵇琴
  • 简介:自《敦煌古医籍考释》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收录其中后,一大批中医医史文献学者认定该书出自藏经,源于陶弘景。但从《辅行诀》一书一以贯之的五脏五味补泻、五行五味互含等主体学术思想考察,《辅行诀》不可能是源自陶弘景的藏经遗书。

  • 标签: 《辅行诀》 辨伪 学术思想
  • 简介:<正>从现有发表的资料来看,我国发现人类用火的遗址有20多处(1见统计表)。在这20多处用火遗址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7处: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4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10处。在这些遗址内,出土有烧骨,碳屑、烧石、灰烬、朴树籽以及火烧过的石器等。在山西省城西侯度旧石器遗址和云南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碳屑等,不少学者认为,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用火证据。但是也

  • 标签: 旧石器遗址 用火遗迹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 周口店
  • 简介:<正>殷墟“妇好”墓出土石磬(M5:316)上的“”(图一:1)铭文颇引人注目。此石磬略呈长方形,上窄下宽,长44、宽2.4厘米,表面磨光,近顶端处有一圆孔,直径0.2厘米。原报告将铭文隶定为“妊冉入石”。

  • 标签: 卜辞 铜器 孤竹 铭文 祖甲 喀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林省和龙市柳图们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获得的石器及石器的剥片方式、加工技术、原料利用情况等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的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测其属于东北地区以石叶、细石叶石核及其制品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工业类型,并与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发现的某些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东北地区 剥片 图们江流域 古人类
  • 简介:龙门石窟擂鼓台南部分佛像风化开裂严重,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些佛像,探讨微裂隙造像加固封护的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封护法对其中一尊开裂严重的宝冠佛像进行了试验性加固。结果表明,用这种材料进行封护不仅能够满足微裂隙造像加固的需要,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是一种可行的加固封护方法。

  • 标签: 龙门石窟 佛像 封护 加固
  • 简介:9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库木吐喇千佛及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第二阶段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分别代表双方签字。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出席了签字仪式。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签字仪式 合作协议 第二阶段 修复工程 石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