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本文计算了2000--2012年以来西宁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由此得到的生态盈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其结果,发现西宁市目前处于绝对的生态赤字,说明西宁市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不一致,西宁市土地利用正在远离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西宁市 土地利用 可持续性
  • 简介:青海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补偿标准偏低,激励作用不强;二是按户补偿的方式使得部分牧户在减畜和移民方面缺乏积极性;三是部分游牧户没有纳入到生态移民的补偿范围内;四是后续产业发展不足,移民户就业无门;五是牧民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建议: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公式和补偿方式。将户籍游牧人口纳入补偿范围;加强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续产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加大对牧民的教育及培训投入力度;以及拓宽资金来源。

  • 标签: 青海三江源 玛多县 退牧还草 生态移民
  • 简介: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和扶助机制。文章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必须尽快制订生态补偿法等法律法规,并使之能行之有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

  • 标签: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国民党在安徽的组织与发展并不顺利;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后,安徽省党部才逐渐得以正式成立,但在此过程中人员更动无序、机构改组频繁,党部内虽不以地域而分派,却以出身而抱团,运行过程相当混乱。全面抗战爆发后,新桂系主皖、朱家骅执掌组织部,两股人马的加入,改变了省党部原有的人事结构,因党派矛盾而引起的派系斗争更参入了地域主义的歧见,凸显了国民党中央政治生态在地方上的投影。

  • 标签: 党部改组 政治生态 派系斗争 地方意识
  • 简介: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8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西藏及四省藏区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方向,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地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保护碧水蓝天。”

  • 标签: 西藏工作座谈会 生态保护工作 生态安全 干部群众 藏区 从业人员
  • 简介:近年来,贵阳国家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生态科技之城,争当跨越发展先锋”为目标,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努力探索建立与高新区实际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奋力推动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 标签: 国家高新区 生态科技 新城建设 跨越发展 现代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简介: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生奄移民、休牧育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文章结合调查所得,阐述了在实施三江源保护工程中河南县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 标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移民 休牧育草
  • 简介:"近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全县干部群众在省市领导指导、支持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广大中小学校着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从小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参与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让珍视生态意识代代相传。"长汀河田二中校长丘钊武这样介绍。这是本刊记者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来到长汀听到、看到的福建西部美丽的小山城长汀,是驰名全国的生态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教育 中华环保世纪行 福建省长汀县 生态环境 福建西部
  • 简介:在医疗社会史视角中,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中西医协调,不仅仅是一场卫生防病实践,更是掌握国家公权的执政党对社会的一次整合。中医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西医彰显了现代科学的文明,对这两者的协调与整合,需要找到一个依托点。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个依托点便历史地落到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上,由此也使得这场医学协调活动不仅对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诞生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在卫生领域的延伸。执政党对中西医的成功协调,也展现了其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能力和风采。

  • 标签: 执政党 公共卫生事件 血吸虫病 中西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