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围绕“双廊客栈排污”事件探讨该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结果表明其话语实践正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关系位置、媒介资源、行动者身份和基本的价值主张而进行: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意见领袖的话语最具影响力,地方政府一般是公共事件中的“全能者”,原住居民则习惯性依赖他人来表达意义和价值诉求,企业商户的话语实践主要基于公关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 标签: 环境污染 群体事件 多元主体 媒介话语
  •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媒体进行宣传的一个热点。因而,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的新闻媒介。比如关于生态文明传播里的主要媒介形态;关于新闻媒介在生态文明构建中的功能作用。然后阐释了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的特点。比如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讴歌正面典型,引导舆论,让公众参与,践行低碳生活。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新闻媒体 宣传作用 《中国环境报》
  • 简介: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范松楠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就环境传播议题专访了该校传播学者赵月枝。赵月枝教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框架出发,不仅指出这一框架会为环境传播这一国内新兴传播学分支领域注入新鲜持久的活力,还将中国的环境传播实践置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世界"的理论观点。

  • 标签: 环境传播 环境正义 生态社会主义 历史与现实 市场与技术
  • 简介: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报道的难点。酒泉日报社坚持“播种生态文明思想,传承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媒体责任 新闻实践
  • 简介:本文试图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借助《新民晚报》海外版的十年历史,来寻找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以及遗传和变异的轨迹,认识和了解其在非母语环境当中的共生与竞争处境,总结其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创新扩散方式和生存经验,为华文对外传播的进一步拓展寻找经验和规律。

  • 标签: 华文传媒 新民晚报 海外版 对外传播 生态 创新
  • 简介:生态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如同大自然相互制约和依存的生态环境一样,媒体也存在一个相互制约和依存的生态系统。以往的传播学理论说到底还是对传播现象的一个静态分析,至于对传播的动态研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我们国内都是一块尚待开掘的研究领域。正如邵培仁教授所指出“当代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微观的传播过程及其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不太注重大众传播中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之间和它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更没有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媒介生态学”这个概念的提出,给了我们研究当代传播现象和动态传播的规律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媒介生态学 生态理论 中国大陆 大众传播学 传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