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系统辅助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的效果。方法以10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骨盆为实验对象(男7例,女3例),参考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骨盆骨折模型(依据Tile分型:B1型3例,B2型4例,C1型3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系统完成模型骨的自动复位并测量术中配准导航时间、自主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和复位误差。结果10例骨盆模型均通过机器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导航时间平均为47.4 min(32~74 min),自主复位时间平均为73.9 min(48~96 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21.3 min(83~170 min)。复位误差平均为2.02 mm(1.67~2.62 mm),复位结果满足临床手术要求。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系统可以辅助完成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同时彻底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放射暴露,为临床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解剖学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注册法和全身麻醉在机器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9月至2021年3月应用机器辅助D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5例。患者均为双侧电极植入。根据注册方法和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注册局部麻醉(简称局麻)组45例、改良注册局麻组100例、改良注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组170例。比较3组患者的注册误差、手术时间、电极植入误差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315例患者中,选择丘脑底核靶点204例,苍白球内侧核靶点11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种类及治疗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注册局麻组、改良注册局麻组、改良注册全麻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1±0.7)h、(1.5±0.6)h、(1.0±0.4)h,注册误差分别为(0.82±0.24)mm、(0.28±0.05)mm、(0.26±0.04)mm,电极误差分别为(1.02±0.36)mm、(0.67±0.21)mm、(0.52±0.1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15例患者共发生微电极相关出血2例(0.6%)、二次植入电极2例(0.6%),均为常规注册局麻组患者。结论随着机器应用技术的改进,其辅助DBS电极植入的精准性、安全性及植入效率均相应提高。

  • 标签: 深部脑刺激法 机器人 脑疾病 电极,植入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简称机器)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利用机器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载入术前计划和实施经皮球囊压迫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在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机器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三叉神经痛均即刻得到缓解,VAS评分的中位数由10分(9~10分)均降至0分。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损伤、复视、溃疡性角膜炎、感染并发症,但患者术后均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症状。1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面部麻木症状有所减轻;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手术侧咀嚼无力症状,6个月随访时其症状有所减轻。末次随访显示,13例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仍为0分,均无疼痛复发现象。结论机器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依托于导航、机械臂引导可精准穿刺卵圆孔,准确置入球囊,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机器人 经皮球囊压迫术 卵圆孔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患者术后1~60个月的日间和夜间尿控恢复情况,并系统分析日间尿控和夜间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2月—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行机器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白天和夜间的尿垫使用情况及预后,共44例患者随访数据合格。日间和夜间尿控恢复满意定义为使用尿垫≤1个,日间和夜间尿控完全恢复定义为不漏尿,评估机器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1、3、6、12、24、36和60个月的日间和夜间尿控恢复情况,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后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保留神经血管束是日间尿控恢复满意、夜间尿控恢复满意和日间尿控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90 d内并发症Clavien分级能够影响日间尿控恢复满意;术前肾积水是影响夜间尿控恢复满意的独立因素。结论保留神经血管束是促进机器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术后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此外,术后并发症和术前肾积水分别是影响日间和夜间尿控恢复满意的独立因素,但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机器人 回肠原位新膀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骨盆后环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机器辅助骨盆后环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14例青少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4.57±1.69)岁(范围12~17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5例、C3型1例;Torode-Zieg分型,Ⅲb型2例、Ⅳ型12例;Young-Burgess分型,APCⅡ型1例、APCⅢ型1例、LCⅠ型2例、LCⅢ型2例、VS型8例。记录骶髂螺钉通道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骨盆不对称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评分、螺钉置入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对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不对称性和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器辅助置入骶髂螺钉8例、辅助行三角固定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5±10.26)个月(范围12~51个月)。S1骶髂螺钉通道高度(14.85±3.59)mm(范围8~22 mm),宽度(13.78±2.64)mm(范围9~19 mm);S2骶髂螺钉通道高度(14.07±3.08)mm(范围8~21 mm),宽度(12.64±2.84)mm(范围7~19 mm)。手术时间(63.57±21.61)min(范围20~120 min),术中出血量(65.71±41.83)ml(范围20~200 ml)。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7例解剖复位、6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复位满意率为93%(13/14)。骨盆不对称性,术前(18.14±6.07)mm(范围9~33 mm),术后1周(5.43±2.44)mm(范围3~13 mm),末次随访时(4.64±2.27)mm(范围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1,P<0.001)。VAS评分,术前(6.93±1.21)分(范围5~9分)、术后1周(3.93±0.99)分(范围3~6分)、末次随访时(1.21±0.97)分(范围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89,P<0.001)。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为(86.14±7.35)分(范围70~95分),其中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3/14)。机器辅助骨盆后环通道螺钉置入均位于骨质内,螺钉置入准确率100%。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仅1例患者诉钉尾部不适感。结论对青少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机器辅助骨盆后环通道螺钉内固定具有微创、固定坚强、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青少年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置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2017年1月—2021年2月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右侧5例、左侧3例,年龄30~62(41.8±11.3)岁,交通伤1例、高坠伤7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撬拨复位骨科机器辅助定位置入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复查X线及CT,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均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及有无距骨坏死,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对踝关节进行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2~23(15.9±3.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距骨坏死,1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口服非甾体药物能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97.0(96.0,99.3)分,VAS评分0(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2.39,P值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置钉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精准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外科手术,微创性 距骨颈骨折 骨科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机器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术后生存预测模型,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AR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数据,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422例入组,其中男354例,女68例。RARC术后中位随访43个月,127例死亡,其中105例与肿瘤进展相关。RARC术后1、3和5年的总生存(OS)分别是86.3%(339/393)、72.5%(171/236)和54.7%(52/95),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分别是89.9%(330/367)、74.3%(162/218)和58.1%(50/8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75岁、肿瘤多发、术前合并肾积水、病理T分期、淋巴结阳性、低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此构建了预测术后OS的列线图A{C-index为0.713[95%可信区间(CI):0.681~0.745],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95%CI:0.688~0.754)}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的列线图B[C-index为0.715(95%CI:0.682~0.748),AUC为0.725(95%CI:0.694~0.756)]。结论RARC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可协助制定膀胱癌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膀胱癌 机器人 根治性膀胱切除
  • 简介: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常导致小儿肾积水。近年来,达芬奇机器手术系统的运用逐步成为热点,具有操作灵活、手术精准度高等优势,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疗效,从而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运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机器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于2019年9月18日成功实施的1例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直肠上段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0岁男性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22.1 kg/m2,术前检查示:直肠上段肿瘤距离肛缘14 cm,大小为2.5 cm×1.5 cm×1.0 cm,中分化腺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提示肿瘤浸润。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腹部无辅助切口,标本系膜完整。手术时间16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直肠上段溃疡型中分化腺癌,TNM分期ⅣA期(T4N2b);术后恢复顺利,第1天下床活动,第7天拔除尿管,第8天出院。结论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单孔加一孔 机器人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机器与传统腹腔镜行胰体尾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上的优劣。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集对比机器组与传统腹腔镜组胰体尾切除术近期临床疗效的文献。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保脾率、保脾血管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胰漏率、严重胰漏率、住院时间等。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7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机器组相比于传统腹腔镜组保脾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32,95%CI:1.07~5.04,P=0.03);保脾血管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07,95%CI:1.10~8.57,P=0.03);中转开腹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35~0.97,P=0.04);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42,95%CI:-4.30~-0.55, P=0.01);手术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7.11,95%CI:9.06~45.16,P<0.01)。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胰漏率、严重胰漏率及术中输血率等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胰体尾切除术在近期疗效上显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值得在有条件的大型医疗中心推广,关于2种术式在远期疗效上的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机器载体的微课对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培训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接受常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实验组3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基于机器载体的微课教程。骨科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骨科理论知识成绩[(88.63±10.24)分]与对照组[(87.85±9.62)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技能操作成绩[(92.12±7.5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5.35±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基于机器载体的微课教程能有效提高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技能操作能力,并提高教学满意度。

  • 标签: 机器人 微课 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同期行机器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6例行机器辅助腹腔镜双侧肾盂成形术的双肾重度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8±34.2)个月。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利尿肾动态显像及排泄性尿路显像明确诊断。术前超声结果显示患儿左侧肾盂前后径为(3.07±0.67)cm,右侧为(3.22±0.51)cm。手术方法采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左右侧顺次行肾盂成形术。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儿,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46.17±23.02)min,出血量为(29.17±6.07)ml,无Clavien-Dindo Ⅲ级以上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患儿左侧肾盂前后径为(1.37±0.25)cm,右侧为(1.47±0.19)cm,手术前、后两侧肾盂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利尿性肾动态显像,6例均提示无梗阻。结论机器辅助腹腔镜同期处理小儿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并具有缩短手术恢复期、节约手术费用、提高美容效果、有效降低患儿心理及经济压力的优势。

  • 标签: 儿童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机器胰十二指肠切除(RPD)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治疗壶腹部及其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Sinomed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为"pancreaticoduodenectomy"、"duodenopanreatectomy"、"whipple"、"laparoscopic"、"robotic"、"Da Vinci";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腔镜、机器、达芬奇,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分析比较RPD组与LPD组患者手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001例患者,其中RPD组451例,LPD组55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RPD组与LPD组患者手术中转开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0.35,95%CI:0.24~0.50,P<0.05]。而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1.23,95%CI:0.95~1.58,P>0.05)、出血发生率(OR=0.71,95%CI:0.50~1.00,P>0.05)、胰瘘发生率(OR=1.09,95%CI:0.80~1.49,P>0.05)、胃排空障碍发生率(OR=0.81,95%CI:0.57~1.14,P>0.05)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2.87,95%CI:-1.44~1.70,P>0.05)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D与LPD一样安全可行,且RPD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荟萃分析 机器人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机器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采用机器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的方式不同分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8例)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6例)。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9岁(范围:20~56岁) ;低中心静脉压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53岁(范围:38~69岁)。通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输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变化等。结果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M(QR)]为200(220) ml(范围:100~400 ml),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50(800) ml(范围:100~2 000 ml)(Z=-2.169,P=0.030)。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4(18)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29(20)min,低中心静脉压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3(23)min,两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3,P=0.747)。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无术中输血病例,低中心静脉压组术中输血5例,输血量1.5(1.5)U,两组输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术中阻断肝下下腔静脉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由(88.6±4.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67.4±3.8)mmHg,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2.4±3.3)mmHg(t=2.315,P=0.00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机器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可通过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控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机器人 肝切除术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器妇科手术极度头低体位下,持续深肌松和非持续深肌松两种肌松管理方案对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所反映的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8~80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的机器妇科手术患者50例,按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表分为持续深肌松组和非持续深肌松组,每组25例。持续深肌松组和非持续深肌松组分别维持术中肌松于强直刺激后计数1~2或仅单次给予诱导剂量。手术结束时给予舒更葡糖钠拮抗。记录头低体位前及头低体位结束时的ONSD,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外科医师要求增加气腹压力次数、苏醒期躁动及低氧发生率、术后24 h内患者肩痛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头低体位前ON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低体位结束时持续深肌松组ONSD明显小于非持续深肌松组(P<0.05)。与头低体位前ONSD基线值比较,头低体位结束后非持续深肌松组患者ONSD明显增加(P<0.05),持续深肌松组患者ON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上调腹压次数、苏醒期躁动和低氧发生情况、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深肌松组术后24 h内肩痛发生率较非持续深肌松组低(P<0.05)。结论对于极度头低体位下气腹妇科手术患者,术中维持深肌松可能有利于减轻颅内压的升高幅度。

  • 标签: 肌肉松弛 极度头低体位 视神经鞘 颅内压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包括Ⅰa期和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2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组(采用机器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131例)和传统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290例),采用Clavein-Dindo分级标准对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对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既往盆腔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身体状况进行分级)、术前贫血、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指机器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机器组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20.6%(27/131)、34.8%(101/290);χ2=8.620,P=0.003]。机器组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31)、6.2%(18/290);χ2=4.368,P=0.037]显著降低,其中机器组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0.8%(1/131)、5.2%(15/290);χ2=4.798,P=0.02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25/131)、28.6%(83/290);χ2=4.303,P=0.038]也显著降低,但机器组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10.7%(14/131)、5.2%(15/290);χ2=4.279,P=0.039]。(2)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机器组与传统腹腔镜组患者的Clavein-Dindo Ⅰ、Ⅱ、Ⅲ、Ⅳ、Ⅴ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131)和11.0%(32/290)、13.7%(18/131)和14.5%(42/290)、3.1%(4/131)和8.6%(25/290)、0(0/131)和0.3%(1/290)、0(0/131)和0.3%(1/290),两组间Ⅰ级(χ2=5.684,P=0.015)、Ⅲ级(χ2=4.361,P=0.03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器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3.1%(4/131)和9.3%(27/290);χ2=5.179,P=0.023]。(3)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BMI(χ2=15.801,P=0.000)、术前贫血(χ2=14.299,P=0.000)、总淋巴结切除数(χ2=10.425,P=0.001)、手术方式(χ2=8.620,P=0.003)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0.289,95%CI为0.097~0.864,P=0.026)、术前贫血(OR=0.309,95%CI为0.129~0.740,P=0.008)、总淋巴结切除数(OR=0.624,95%CI为0.403~0.966,P=0.034)、手术方式(OR=3.491,95%CI为1.030~11.840,P=0.045)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器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并发症少,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BMI、术前贫血、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方式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机器人系统 腹腔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图迈腔镜机器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Ⅲ期随机对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T2N0M0期。排除标准:需行急诊手术者;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且不能耐受手术;近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研究性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试验组采用图迈腔镜机器手术,对照组采用达芬奇机器手术,两组均行经腹腔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PSA和尿控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例,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67.7±7.5)岁与(66.4±6.3)岁]、确诊时PSA[10.5(7.7,23.7)ng/ml与13.5(8.9,24.7)ng/ml]、穿刺Gleason评分[6/7/8/9分:3/15/1/3例与1/13/5/3例]、危险度分层[中/高危:11/11例与8/14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无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发生。试验组与对照组估计出血量[(109.1±51.6)ml与(94.5±51.6)ml]、输血率[9.1%(2/22)与4.5%(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手术时间[64.5(130.5,214.3)min与88.0(65.3,11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切缘阳性率[13.6%(3/22)与36.4%(8/22)]、病理分期[pT2/pT3a/pT3b期:14/3/5例与8/9/5例]、术后1个月尿控恢复率[22.7%(5/22)与22.7%(5/22)]和PSA[0.055(0.021,0.103)ng/ml与0.032(0.010,0.089)ng/m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迈腔镜机器应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短期随访结果示患者肿瘤控制及尿控恢复良好,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与达芬奇机器无显著差异,长期影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达芬奇机器胃癌根治性全切术在BMI非超重和超重患者中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达芬奇机器胃癌根治性全切术在BMI非超重组和超重组中均安全有效,其对淋巴结的清扫在BMI非超重组的收益高于超重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