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7月18—20日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筹)与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主办。来自近30家军队与地方高校和社会团体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主题为“军事技术的理论、历史与文化”。专题报告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的“技术哲学研究的国际化与中国化”,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的“为什么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具有永恒性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刘戟锋教授的“技术与战争及其未来发展”,装备学院郭世贞教授的“军事技术创新实践中要大力倡导实验哲学精神”,国防大学胡思远教授的“海洋强国五大对策”。

  • 标签: 技术哲学思想 军事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军械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
  • 简介: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 标签: “四书”西文译本 罗明坚 耶稣会士
  • 简介:9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由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主办。会议邀请了数十位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海内外研究德里达的专家学者,就德里达的哲学思想进行交流探讨,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逝世10周年。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德里达 逝世 纪念 上海交通大学 欧洲文化
  • 简介: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 标签: 儒家 孔子 忧患意识 民族精神
  • 简介:民族文化有共同的形上根源,价值根源平等,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复兴传统文化,要有理性认识。.以柏拉图“理型论”和宋儒“理一分殊”观安置人类文化,形成“文化三层论”的文化思想模型,可以确立复兴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传统文化 理论模型 文化三层论 中国 民族文化
  • 简介:<正>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 标签: 爱国主义传统 当代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 师范大学出版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在联系
  • 简介: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封建道德纲常对人的束缚,但并不否定儒学,而是认为用人道主义阐释的儒学是真正孔子儒学。过去一般认为康有为这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实不完全如此,康有为实际上是用人道主义改造传统儒学,试图使儒学在近代蜕变为人道主义化的新形态儒学。同时,康有为也用传统儒学改造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西方人道主义中的个入主义观念。康有为的这些思想代表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特点,显示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在近代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 标签: 康有为 人道主义 传统儒学 相互影响
  • 简介:东亚儒家思想传统所见的四种“身体”:作为政治权力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社会规范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隐喻的身体。在东亚儒家思想中,“身体”在空间上处于社会政治脉络之中,并在时间上受到历史经验的召唤与洗礼,因此而成为一种既是理性又是感性的主体。“身体”有其不完整性,但是从不完整臻于完整之关键则在于“气”。在东亚儒学中,“身”与“心”虽具有互相依存性,但仍以“心”居于首出之地位。

  • 标签: 东亚 儒家 身体
  • 简介:11月8~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协办,主题是“中西哲学中的身体问题”。

  • 标签: 哲学学会 中西哲学 中国现代 哲学史 学术研讨会 外国
  • 简介:7月15—18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国理论网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等80多个单位的16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一,“中国梦”的哲学问题。与会学者从历史时间角度阐释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从现实空间角度阐释“中国梦”的哲学内涵,从本质特征上阐释“中国梦”所蕴含的思维方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梦 学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
  • 简介:7月16~18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和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哲学学会 中国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会
  • 简介: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理论关怀。

  • 标签: 梯利 历史社会学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 简介:1月12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联合举办,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1)如何理解信仰概念。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提出,信仰是人类根据以往有限的历史经验与实践理性,对超出这一有限范围的整体世界及其意义进行把握的一种独特倾向,具有超越性与未来性的总体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段钢研究员认为,应该着重区分“信念”与“信仰”,中国传统社会不是宗教社会,而是靠“信念”来运转的,现在中国社会需要的是“信念”,而“信仰”属于个人问题。

  • 标签: 社会信仰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学会
  • 简介:12月18-1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课题组、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现代天主教神哲思想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及中国国内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以“中国视角的道德与责任”、“西方视角的道德与责任”、“道德、责任及全球化”、“道德与责任”为主要议题,就当前世界面临的种种价值问题、当代伦理道德面临的现代性危机以及如何进行当代视域下的价值重建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现代性危机 道德危机 价值重建 国际学术研讨会 “985工程” 西方道德哲学
  • 简介:11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所长、荣誉学部委员陈筠泉编审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局、国际合作局、政治学研究所等单位及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有关人员、媒体记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经济文化交流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文明
  • 简介:10月13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来自美国、韩国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主持会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致开幕辞。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高清海 大学哲学 逝世 纪念 社会学院
  • 简介: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为“科学技术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方向一直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次研讨旨在纪念该校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主任刘孝廷回顾了中心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主任刘晓力教授作为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也发表了感想。

  • 标签: 科学技术 哲学问题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研究
  • 简介:12月21—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美国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CRVB)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相关院系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李建群教授主持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大理 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