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0前言山西兰花科创田悦化肥分公司气车间共有φ2650mm/2800mm的锥形夹套煤气发生炉16台,分为四套系统(即每4台炉为一套系统),每套系统设置1台蒸汽缓冲罐,气炉制气时所用的外来蒸汽先经减压阀后才进入蒸汽缓冲罐,从蒸汽缓冲罐出来的蒸汽再供气炉使用,配套空气鼓风机C600—1.3型6台,正常生产时4开2备。

  • 标签: 汽轮机驱动 紧急情况 造气风机 煤气发生炉 运行 空气鼓风机
  • 简介:备受关注的新型煤化工“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对纳入示范的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合成氨、煤制乙二醇、低品质煤提质等六大领域的能源转化效率、综合能耗、吨产品新鲜用水加以规定。根据对煤化工企业的调研,针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关键制约因素——气系统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的技术改造方案、

  • 标签: 征文通知 造气技术 煤化工企业 年会 技术改造方案 煤间接液化
  • 简介:当前,对于广大中小型化肥企业来说,将面临如何进一步增产、节能降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内煤化工行业升温,进而带动了固定层煤气炉的加快发展。煤化工的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旧系统改造及单炉大中修,都需要将原有的固定层煤气炉进行技术改造放在重要位置.各企业都希望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

  • 标签: 技术研讨会 培训班 操作法 固定层煤气炉 生产 炉箅
  • 简介:4回顾“十五”期间气技术装备的发展情况(1)系统工艺流程改造:小氮肥行业简化气流程、加粗工艺管线、加大除尘设备能力、降低系统阻力等项工作,成为该时期气技术改造的主题。集中余热回收流程开始推广而且量大面广,绝大多数传统工艺流程改为集中余热回收流程。

  • 标签: 造气系统 技术改造 煤气炉 UGI 工艺流程改造 “十五”期间
  • 简介:块煤焦固定床间歇气化气的工艺技术,因其独有的反应床层温度特点适应我国块煤焦资源利用,在我国蓬勃发展半个多世纪了。虽然流化床、气流床工艺技术以及其它各种连续气化工艺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冒出来,但在一些煤焦资源充分但资金不充裕的地方,固定床间歇炉仍在建设中。一些已新建流化床、气流床及其它连续气化床的工厂,原有的固定床仍在不停息地工作着。块煤焦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技术,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块煤焦固定床间歇气化造气 流化床 气流床 连续气化 炉况优化控制 造气炉
  • 简介:2设备是保证要使煤气炉实现高产低耗,在原料科学应用的基础上,必须选择优良的设备。各企业在气系统中对设备选型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无法达到一定的效益,从而许多企业走上破产结局,小氮肥厂在高峰时全国有1452家,目前仅存300多家。显然企业在新建或技术改造时一定要把好设备选型关。

  • 标签: 高产低耗 煤气炉 造气技术 设备选型 年会 造气系统
  • 简介:全国化肥工业信息总站全国气技术咨询部于2005年9月7~10日在江苏徐州市召开“全国气新操作法培训班暨炉箅生产与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河北科技大学德隆科技开发公司、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焦作市鑫达高压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协办,会议到会代表近百人,

  • 标签: 技术研讨会 徐州市 培训班 操作法 造气 江苏
  • 简介:近年来,化肥市场价格不断下滑,无烟块煤价格却又持续上涨,化肥成本不断攀升,给化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 标签: ZF-4型造气炉 炉况 监测 优化 化肥工业
  • 简介:如何提高气单炉产气量,是每一个气工作者讨论的永恒话题,一种优秀的操作方法是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本语文提出了“两佳两宜两恒、一低一近一匀”操作法,简称“三两三一”操作法。目标明确,指标具体。

  • 标签: 固定层造气炉 “三两三一”操作法 炭层高度
  • 简介:化肥生产企业“两煤变一煤”的技术已推广多年,各企业均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个别企业真正地长时间停掉了烟煤锅炉,达到了系统蒸汽自给,但大多数企业的烟煤锅炉都在低负荷运转或间断开停,新一代气“三废”流化混燃炉将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 标签: 合成氨 造气 两煤变一煤 流化混燃炉 两炉变一炉 三废利用
  • 简介:4试烧的实践——不自产甲醇的酵酸厂,用CO2制合成醋酸原料气原型炉的演实(1)试烧用的原料焦,即"921工程"投产后当地对口供给的铸造焦。其特低的挥发份含量,符合除CO外,H2+N2+缸+C:114+C02(V%)含量〈2%的要求,以及灰熔点高有利C02还原制CO和避免熔渣结块而破坏CO发生炉长周期稳定运转。

  • 标签: C02 造气炉 一氧化碳 甲醇 产能 开发
  • 简介:以1958年1月大连化工厂开始400t氨厂设计,3月上海化工研究院开始2000t氨配套8000t碳酸氢铵装置设计为标志,我国自己的间歇煤气技术,至今已经历整整50年的发展。

  • 标签: 造气技术 中国特色 间歇 固定床 固定层 移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