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酒精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单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1(MGAT1)信号通路的影响,为NAFLD患者康复干预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喂饲含45%脂肪的高脂饲料6周。待证实大鼠已诱发NAFL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组、安静组及饮食调整组,运动组及安静组大鼠均继续给予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辅以8周有氧运动,饮食调整组则恢复正常饮食并保持安静状态。于干预8周后利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并计算肝脏脂肪变性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MGA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8周干预后与安静组比较,发现运动组和饮食调整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指数[(分别为(31.5±4.7)%和(25.1±3.9)%]均明显下降(P<0.05),运动组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0.46±0.15)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2.16±0.37)明显升高(P<0.05),饮食调整组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0.89±0.26)无显著变化(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1.78±0.35)明显升高(P<0.05);与饮食调整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GAT1信号通路有关;有氧运动可能是NAFLD患者康复干预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有氧运动 高脂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1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与HOMA-IR的相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G、HOMA-IR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HOMA-IR与患者血浆D乳酸、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352,0.44,0.48;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常安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降低ALT、TG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改善肠源内毒素血症,改善IR,且安全较高。

  • 标签: 美常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胰岛素抵抗 TNF-α 血浆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肝祛脂饮对湿热蕴脾型酒精脂肪肝病的治疗。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南区消化病科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门诊及病房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酒精脂肪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养肝祛脂饮)、对照组(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肝功及肝脏超声指标。结论养肝祛脂饮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脂肪肝病,能改善肝功能,缩短用药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养肝祛脂饮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八段锦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3年7月,选择酒精脂肪肝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n=30例,药物单一治疗)、观察组(n=30例,药物、八段锦、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穴位埋线联用可有效治疗酒精脂肪肝病,可改善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八段锦 穴位埋线 体重指数 中医证候积分 胰岛素抵抗指数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情况比较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肪肝之间关系仍未达成共识,合并的脂肪肝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所以正确诊断、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炎症、纤维化等情况,并积极防治脂肪肝非常重要。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巨噬细胞在酒精脂肪肝炎(NASH)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雄性Alms突变(foz/foz)小鼠高脂饮食6、8和10周,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7 d、3周和4周分别构建NASH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MCD对照饮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NASH模型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的F4/80 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小鼠和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巨噬细胞。lysM-Cre/DTR转基因小鼠予MCD饮食5周后,分为转基因实验组(给予白喉毒素清除巨噬细胞)和转基因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检测转基因实验组和转基因对照组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并对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炎症评分。通过细胞因子分析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巨噬细胞调节NASH中炎症的作用机制。通过AML-12肝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共培养观察肝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氯膦酸脂质体清除野生型和NASH模型小鼠中的巨噬细胞,证实其在NASH预防中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ASH模型foz/foz小鼠高脂饮食饲养6、8和10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1.49±0.19、1.70±0.15、1.93±0.04比1.0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4.92、7.92,均P<0.05);NASH模型小鼠MCD饮食饲养7 d和3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2.70±0.99和3.08±1.71比1.00±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3.54,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小鼠MCD饲养4周时肝脏中F4/8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1型巨噬细胞增多,F4/80+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清除后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的炎症评分、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低于转基因对照组[(0.69±0.32)分比(1.95±0.74)分、(43.97±13.24) g/mg比(63.09±14.85) g/mg、(24.84±6.21) nmol/mg比(37.91±8.91)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72、2.41,均P<0.05)。细胞因子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清除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蛋白质水平(差异倍数分别为-3.98、-2.74,均P<0.05)。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细胞核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蛋白质减少。体外研究发现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AML-12肝细胞中脂肪聚集;MCD培养基处理的AML-12肝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野生型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MCD诱导的NASH模型小鼠[(45.33±14.59) g/mg比(63.10±16.02) g/mg、(2.11±0.48) nmol/mg比(2.73±0.17)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73,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肌醇需求酶-1α、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葡萄糖调节蛋白78、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未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的NASH模型小鼠(1.84±0.36比3.05±0.83、1.50±0.84比6.65±1.47、0.87±0.12比2.28±0.52、1.68±0.43比4.76±1.13、1.42±0.19比2.75±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28、4.56、4.41、2.85,均P<0.05)。结论NASH中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并与肝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分泌、脂肪合成因子上调、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引起NASH进展。巨噬细胞清除剂氯膦酸脂质体是预防NASH潜在的新途径。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巨噬细胞 肝细胞 转基因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清肝胶囊对酒精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酒精脂肪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肝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胶囊对酒精脂肪酒精肝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清肝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脂保肝汤治疗酒精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治疗的300例酒精脂肪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多饮水等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脂保肝汤治疗。方剂组成蒲黄10g、柴胡10g、郁金10g、陈皮10g、山楂15g、鸡骨柴15g、平地木15g、白术15g、苍术15g、丹参15g、黄芪30g。水煎服,日2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05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0例,总有效率为42.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脂保肝汤治疗酒精脂肪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降脂保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血脂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设计类型属于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年龄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共5 68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G组,2 397例)和超重或肥胖组(OG组,3 288例)。同时依据是否合并NAFLD把OG组分为无NAFLD组(Non-NAFLD组,1 670例)以及合并NAFLD组(NAFLD组,1 618例),计算TyG,比较各组间TyG、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使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参数秩和检验,相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或肥胖人群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G组和Non-NAFLD组比较,OG组及NAFLD组的年龄、腰臀比(WHR)、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脂和Ty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发现,TyG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HbA1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白蛋白、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呈正相关(r=0.044、0.190、0.245、0.512、0.449、0.144、0.232、0.183、0.392、0.081、0.187、0.075、0.256、0.836、0.355、0.718,均P<0.05),而与球蛋白(r=-0.040,P=0.02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408,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DBP、FPG、GGT、白蛋白、UA、TG、TC、HDL-C和VLDL-C均是TyG的独立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HbA1C、ALT、白蛋白、UA和LDL-C均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而FPG、Cr和TC均是其保护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TyG与超重或肥胖合并NAFLD关系密切。

  • 标签: 超重或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摘要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并不能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肝细胞癌(HCC)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精脂肪肝病NAFLD)在HBV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c阳性)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调查研究,纳入2015年至2017年在南方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CC的患者共1 605例。将HBV现症感染(HBsAg阳性、抗-HBc阳性)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作为参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与HBV既往感染者发生HCC之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HCC患者中,HBV既往感染者占比达86.7%。与HBV现症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相比,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NAFLD患病率更高(19.7%比8.5%,P < 0.001)。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丙氨酸转氨酶、肝硬化后,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更可能患有NAFLD(OR = 2.29,95% CI:1.40~3.74)。且这种现象只在肝硬化(OR = 5.26,95% CI:2.53~10.96)、年龄≥50岁(OR = 2.36,95% CI:1.33~4.20)的患者中存在。结论NAFLD可能是HBV既往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肝硬化、年龄≥50岁人群中。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汤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丹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化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65.7%(P<0.05)。结论疏肝健脾化瘀汤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疗效显著。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疏肝健脾化瘀汤 注射用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脂肪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酒精脂肪肝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轻酒精脂肪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 脂肪 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拟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酒精脂肪肝病NAFLD)进展中形态学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指标和肝内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及其相关。方法采用42%的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分别于1、2、4、8个月和12个月获取小鼠形态学数据和肝组织,通过HE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期肝组织内F4/80阳性细胞数评估肝内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应用秩和检验。结果(1)高脂饮食喂养小鼠后其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质量/体质量均逐渐升高;(2)HE染色结果提示高脂饮食喂养小鼠1~2个月主要形成单纯脂肪变,而4个月开始出现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后提示疾病进入酒精脂肪肝炎可能,8~12个月则为十分明确的酒精脂肪肝炎阶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肝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在NAFLD单纯脂肪变阶段不明显,而在NAFLD活动度积分>3以后出现大量的浸润,后期甚至呈团簇状改变;(4)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小鼠形态学指标(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质量/体质量)和病理学指标(肝细胞脂肪变比例、肝细胞气球样变程度和小叶内炎症)无关,而与NAFLD活动度积分显著相关。结论高脂饮食可以成功诱导小鼠NAFLD,并进展至酒精脂肪肝炎阶段,同时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小鼠肝组织内巨噬细胞浸润,其浸润的变化趋势与NAFLD活动度积分相关。

  • 标签: 巨噬细胞 脂肪肝,非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结合左卡尼汀对酒精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酒精脂肪肝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结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改善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在酒精脂肪肝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结合左卡尼汀,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患者各生化指标,具有较高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 左卡尼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 作者: 扈若凡 徐少勇 沈涵 景策 贾爱华 鱼馨文 邢影 梁声茹 明洁 姬秋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32;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441021,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32;北京四季青医院内科 100097,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100176,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西安 710032;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718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与酒精脂肪肝病(NAFLD)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风险。方法队列研究基于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调查,随访期为5年。依据超声诊断NAFLD,糖耐量试验诊断T2DM,用M30凋亡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CK-18水平。共有457例受试者被纳入作为研究人群,并分为3组。首先根据超声结果分为2组:NAFLD组(363例)和NAFLD组(94例)、再依照CK-18水平二分位将NAFLD组分为低CK-18-NAFLD组(46例)和高CK-18-NAFLD组(48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NAFLD人群中T2DM的发病风险,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19例受试者(3.9%)发生糖尿病。NAFLD组、低CK-18-NAFLD组和高CK-18-NAFLD组T2DM发生率分别为2.5%(9/363)、8.7%(4/46)和12.5%(6/48)。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与NAFLD组相比,低CK-18-NAFLD组和高CK-18-NAFLD组T2DM的校正后相对风险分别为3.37(95% CI:1.05~10.86,P=0.042)和4.71(95% CI:1.71~12.99,P=0.003)。结论超声诊断的NAFLD患者CK-18水平与T2DM风险存在相关

  • 标签: 细胞角蛋白-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T2DM伴随NAFLD患者70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排列表法分组,对照组(n=35)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35)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予以利拉鲁肽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FPG、2hPG、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资料提示,2型糖尿病和酒精脂肪肝病(NAFLD)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关系,二者并存导致不良的代谢和心血管风险增高。尽管NAFLD酒精脂肪肝炎(NASH)、肝硬化的确诊仍需行肝活检,但已有多种临床诊断工具可用于筛查NAFLD和评估脂肪变性。在诸多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管理方案中,通过减轻体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但仅靠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持体重减轻并非易事,故支持选择生活方式联合降糖药物的管理方式。

  • 标签: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风险 生活方式 吡格列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