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原则是保护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修复者对其保护修复的文物处理到何种程度的一种度的把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针对中西方的不同点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介绍了文物医生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因病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组合、不以唯美至上”的原则、标准,强调了“将一件件包含着准确、完整历史信息的文物流传给子孙后代,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的重要性。

  • 标签: 理念 原则 标准
  • 简介: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防止"青铜病"蔓延,必须除去有害锈,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经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剂,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I-转化成Cl2、Cu+转化为Cu2+和Cu,从而制止"青铜病"的蔓延.用此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 标签: 青铜器 锈蚀 有害锈转化剂
  • 简介:摘要锡磷青铜带以其本身的特点而深受用户青睐,随着技术进步,客户对锡磷青铜带产品表面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产品研究采用先进的水平连铸生产工艺,熔铸阶段加入稀土元素,细化晶粒,提高铸坯质量,采用罩式炉退火和气垫炉退火工序,确保青铜带产品性能均匀性,采用脱脂清洗和拉弯矫直工序,提高产品性能和表面质量。

  • 标签: 高性能青铜带 QSn6.5-0.1 生产工艺
  • 简介:<正>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地①和蔡坡战国墓地②是两个相连的岗地,原均属余岗,故合称为余岗东周墓地③。该墓地南距邓城东周城址仅4公里。余岗墓地为襄阳一带目前所知最重要的楚国墓地。这个墓地曾出土过较大量的东周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分散于多座中、小型楚墓之中,出土时器形完整,组合清楚;铜器内容丰富,制作精细,造型美观,

  • 标签: 青铜器 楚文化 内容丰富 楚墓 楚国 战国墓
  • 简介:今年1月,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青铜器震撼了学术界。这27件青铜器大多铸造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件件有铭文,共计4000余字,列数了西周13位帝王中除最后一个周幽王外的12位帝王的名号和一些重要史实。通过释读其中部分器物的铭文,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主要记载的是一个“单”氏家族的历史,铜器的所有者是一个叫“速”的人,他和他的祖辈都是西周王朝的重臣。

  • 标签: 陕西 眉县 青铜器 铭文 考古价值
  • 简介: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颂簋,是西周晚期的器物。通高30.1、口径24.2厘米。圆盖圆腹,子母口,盖顶有圈形把手。圈足,下附三兽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形耳。口沿上下各饰一周窃曲纹,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器同铭,各铸15行152字。铭文中提到此簋的主人名“颂”,故将此簋称之为颂簋。

  • 标签: 真实再现 青铜 周朝 省博物馆 西周晚期 器物
  • 简介: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渐强盛.郑国就是自春秋初年始渐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近年来,在郑国的国都--新郑郑韩故城相继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郑国青铜器,诸如新郑金城路铜器窖藏及城市信用社铜礼器窖藏①,新郑中国银行工地的16座青铜礼乐器坑及大批殉马坑②.诸多春秋郑国青铜器的发掘出土使学者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郑国青铜器上,研究郑国青铜器又使我们不得不对20世纪20年代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拟在已知图志、文章所提供李家楼大墓出土器物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区其它出土材料考证大墓的时代,并尝试对其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复原研究.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 简介:本文将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晋墓地出土的匈奴青铜“熏炉盖”文物与内蒙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匈奴金冠”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上孙家寨出土的“熏炉盖”应该是固定在皮革上的青铜神鸟冠装饰部件。

  • 标签: 熏炉盖 匈奴金冠 匈奴青铜神鸟冠
  • 简介:青铜器器物造型制约与局限,人物画像纹饰在圆柱体器物上为上下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圆面形器物上为内外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方柱体器物上则分为独立的画面进行上下分层布局与构图。为了克服器物造型对纹饰画幅的制约与局限,青铜器人物画像纹饰往往在狭小的画幅空间中表达多个绘画主题,或在一个绘画主题中,表达多个相关情节场景,以增加装饰纹样内容的丰富性。

  • 标签: 东周青铜器 人物画像纹饰 装饰工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纷争,激烈的社会变动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反映在美术上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关注对象。河南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铜鉴和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水陆攻战纹壶上的纹饰是此时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性纹饰。通过对“水陆攻战”纹样的产生、来源及其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所做的探讨,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使人的形象摆脱了被动与束缚,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空前活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之后的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水陆攻战 青铜 金银错 线刻
  • 简介: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它以其丰富的铭文、精美的纹饰及造型、高超的冶金和铸造技术及表面处理技术而闻名于世,大多数出土青铜器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如果处在潮湿、酸性、盐碱、开放等环境中很容易被锈蚀或损坏、锈蚀主要有无害锈蚀和有害锈蚀两大类,通过分析青铜组成及锈蚀机理,除去或转化氯离子,对其进行化学除锈和封护,是青铜器除锈和得以长期保存的关键.

  • 标签: 青铜器 腐蚀机理 化学除锈方法
  • 简介:青铜零件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其表面的油污会烧结形成烧结黑斑和表面发生高温氧化而形成一层较厚的黑色氧化皮,这层氧化皮和烧结物的组织致密,附着牢固,按一般铜及铜合金的酸洗方法酸洗往往难以彻底去除干净,甚至会发生过腐蚀,在后续的电镀中会造成镀层疵病,对于这类铍青铜零件必须采取特殊的酸洗工艺,即必须先经松动氧化皮处理,再进行混到浸蚀,才可以彻底去除干净,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铍青铜零件 镀前酸洗处理 烧结斑 氧化皮 腐蚀 高温热处理
  • 简介: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四耳簋进行了类型划分,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得出四耳簋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主要流行在西周穆王以前,分布地域相当广泛且为周人、商人后裔及其他方国的高级贵族共同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青铜簋的结论,同时指出四耳簋是周人重食文化的产物,填写了四耳簋研究的空白。

  • 标签: 四耳青铜簋 西周 高级贵族
  • 简介:新干大洋洲铜器群的年代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其中歧说多集中在青铜容器的年代上。虽然有学者已经指出大洋洲铜器“既没有商代前期晚段的二里岗上层期的铜器.也没有商代后期殷墟二期以后的铜器”,但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大洋洲青铜容器的年代属于年代跨度较大的不同时期,其主体年代属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和以妇好墓为代表的殷墟文化第二期。

  • 标签: 大洋洲 容器 青铜 上限 殷墟文化 年代问题
  • 简介:由湖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于11月18日正式开幕,作为上海博物馆2015年年底的跨年大展,是以湖南省博物馆2014年"皿方罍"回归这一重大文化事件为契机而举办的,共精选了包括皿方罍在内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铜器珍品展出。湖南位于长江中游,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中期来自中原的青铜文化进入湖南,商代晚期开始,湖南成为长江以南出土青铜器的主要地区之一。湖南出土青铜器在形制和纹饰上既有继承中原风格,也有融合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艺术风格,在商周青铜器中独树一帜。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 商周青铜器 商代晚期 青铜文化 长江以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青铜症的疗效。方法对因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出现青铜症的6例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并与5例未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青铜症患儿进行比较。高压氧压力0.06Mpa,时间1小时/天,10天为1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的6例患儿均在2-3天后青铜症消退,1疗程内均退完,效果显著,而5例未行高压氧治疗的患儿则在数月后才消退完全。结论高压氧对青铜症治疗效果显著,且未见有副作用。

  • 标签: 高压氧青铜症治疗
  • 简介:初一晨起理妆,见头发直竖,下意识地唱出了:“怒发冲冠凭栏处”之句。这是岳飞写的《满江红》的诗词。这首词,把笔者的记忆引向了遥远的童笠……(一)1944年10月间,在清远县白石潭乡景瑷图书馆操场上,有着新盖的停放国民政府第四军军长陈可钰遗体的灵堂。笔者当年才11岁,每天担水路过时,都进去看看吊唁的挽联。

  • 标签: 铜墨盒 情缘 《满江红》 国民政府 下意识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