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ICU护士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水平,规范ICU血液净化护理操作,降低并发症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以及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果2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0.965,第2轮咨询结果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10~ 0.292,P<0.05或<0.01。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构建的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ICU血液净化的实施、培训、质量控制、实施规范等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净化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护理质量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分别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类别对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方面有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病房环境、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护患沟通、身份识别等各个方面。同时应建立相对应的专业培训以及考核标准,增强护士的安全行为意识以及交流能力,使整个护理过程处于安全的氛围下。对用药管理以及确保手卫生的管理一定要重视,要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方法,探讨其对重症监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有50例患者。仅对参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在给研究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之外实施舒适的护理,比如环境舒适的护理、给予心理舒适的护理以及生活舒适的护理等舒适的护理方式。并将两组患者运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在护理前与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并比较患者所得的满意程度。结果在进行舒适护理以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每一项的评分都显著的高于参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运用舒适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重症监护患者的有效治疗,并且得到患者较高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 生命质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科室工作的护理重症医学护理人员25例,开展常规护理单元模式管理。选取2021年1-12月在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25例,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重症医学护理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质控问题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开展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重症医学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问题发生率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质控问题发生率,提升护理重症医学护理理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持续质量 重症医学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40例重症监护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监护 舒适护理 护理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症医学科中,提高对持续质量改进的认识,进一步做好监护室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需护理人员密切监护,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等特点,是护理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我科室自2021年6月起改变排班模式,持续质量改进,并进行全程监控。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施与改进,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及监护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压力也有所下降更有利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重症医学科 排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探究该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重症病人中使用统计学方法随机选择其中78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病人,将其均分成两个小组。对普通组实施呼吸内科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最后对比这两个小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普通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方式的研究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其中护理不当情况的出现率是5.13%,也显著低于普通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含义。结论 对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人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化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缓解过去护理不良问题的发生。该护理方式不仅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病人疾病症状的缓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内科重症护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需要的健康保健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短缺,所以在医疗服务的质量上一直处于下风,这种情况导致了近年来的医闹案件越来越多,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各大医院都认识到了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在国家的要求下,各大医院都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医疗品质,儿科作为医疗机构当中服务难度最高的一个科室自然受到了医疗机构的重点管理,而儿科重症监护室又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护理 质量管理 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相应的分析,本文将在数据库当中以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等相关关键词为索引词进行相应文献的提取与研究,在对文献出版年限进行充分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研究基点,深度挖掘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结构构建、应用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等相应内容,并进行最终的归纳总结。希望本文对于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的分析可以为医疗护理领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发展提供帮助,为敏感指标的规范构建提供助力。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护理质量敏感度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灵敏、科学、实用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为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建立血液净化专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要求设计专家信函询问量表,经过两轮专家对应,统计分析数据,最后确定血液净化专家护理质量敏感指数评价体系。结果:在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2和0.874。两轮调查后,共形成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分数、可操作性分数和计算公式均合理,专家识别度≥90%。结论:构建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系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 标签: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评估  
  • 简介:摘要:从结构维度、过程维度以及结果维度三方面入手探究指标内容,意在辅助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制定,为其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不同护理措施实施于临床中,以对比实验原理分析观察心理护理应用价值,同时深入探讨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数据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设定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开展实验,择该期间我院ICU重症患者60例为入组样本,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条件,取前3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30例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归纳,并以统计学工具完成分析验证,观察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数据高于对照组,心理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显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优于对照组,组间P值数据均小于0.05,突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ICU重症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可行性、有效性明显,有利于医疗事业和谐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重症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重症监护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4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集束化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同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融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重症监护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肺炎 呼吸功能衰竭 重症监护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我院重症科室的27名护理人员与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前后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后,身体约束率为18.75%,低于应用前的42.5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应用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关怀式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护理服务水平。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为提高我院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神经内科自2022年1月开始在科内组建医学质控管理小组﹐用以指导和监督神经内科临床各项医学护理管理事务,2022年1—10月为实施后,2021年3—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医学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保障临床医学护理管理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ICU重症护理质量与有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段时间内本院收取的80例ICU重症患者,以随机原则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ICU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ICU重症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缓解其焦虑与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重症监护室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实施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采用早期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心梗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为59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1%),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梗 早期溶栓治疗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90例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内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内科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 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判定。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情况出现概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控制 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