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健康指导),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和健康指导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锁骨骨折采用钛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探讨锁骨粉碎性骨折更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9例全部为锁骨粉碎性骨折,全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0个月,骨折部位全部愈合,根据Lazzcano肩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标准优50例,良9例,差0例。肩关节功能无障碍肩关节活动达正常生理活动度(100%)。结论应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易于塑形,便于恢复锁骨的正常生理曲度。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利于患者早期行肩关节功能练习,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锁骨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重建钢板
  • 简介:目的探索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收治的2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0例。常规组使用单纯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研究组复位时使用克氏针临时辅助固定后,再使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四个方面。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时,复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可以有效地维持锁骨的生理弧度,再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从而使得手术步骤简化,达到快速固定骨折的效果。

  • 标签: 锁骨 粉碎性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对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骨折部位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骨髓炎、营养不良等严重的并发症,经过对患者进行随访之后所有患者之中优有25名,良有14名,1名患者为的恢复为可,优良率为97.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较好的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具有方便、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以往认为肱骨近端Neer2部分外科颈骨折是髓内钉内固定的适应证,而对于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如Neer3、4部分骨折往往会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如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采用克氏针临时穿针维持复位,克氏针易受肌肉、肩峰阻挡,其临时固定强度不够,且易影响复位判断,同时克氏针会阻碍钢板防治,反复操作易破坏近端的骨质,影响固定强度。上述情况易导致钢板螺钉内固定失败。因此笔者对于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尝试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具有跨越骨折区,恢复维持力线的优势,其次髓内钉为中心固定,可提供更强的支撑,且易于复位。和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肱骨髓内钉手术过程相似,但相对容易。髓内钉内固定使得肱骨头复位更容易。在固定大小结节方面,钢板和髓内钉都有自己的操作难点:对于大小结节粉碎的患者,钢板固定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借助缝线进行缝合固定;而髓内钉对于大小结节的固定则完全依靠缝线缝合固定。由于弯钉入钉点更靠近大小结节骨折块,使得复位固定困难,因此直钉更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尤其是大小结节的复位。复位完成后如大小结节骨折块较大,可借助螺钉进行固定,如骨折粉碎,则可通过缝线缝合固定。必要时可额外增加空心钉进行固定。而对于肱骨头残存骨量少、肱骨头入钉点周围骨质不完整、肱骨骨折患者则不适合进行髓内钉固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肱骨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4~10岁的儿童。按承受暴力和骨折后移位的不同,分为伸直形和屈曲形,前者发生率为95%。骨折后易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及肘内翻等后遗症。本文主要探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治疗新鲜肱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药物治疗。笔者自1990年开始,治疗新鲜肱骨骨折280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到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肱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易导致患儿出现肘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受损、肘外翻畸形、肘关节活动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诊断主要依据肱骨骨折患儿的临床特点、骨折分型及移位程度。明确的诊断可以为患儿提供适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儿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就儿童肱骨骨折的病因病机、骨折分型、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骨折分型 保守治疗 克氏针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李 欣.手术治疗旋转移位型肱骨骨折217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我们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骨折,多采用肘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1]

  • 标签: 入路 外髁 外侧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一端带螺纹克氏针行小切口交叉固定治疗骨折21例,分析其疗效。结果随访4-20个月,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未见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肘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采用带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骨折,内固定牢靠,对位满意,能有效防止感染,退针等并发症,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螺纹克氏针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内上骨骺分离与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新鲜的I度、Ⅱ度损伤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度、Ⅳ度骨折不能手法复位者应手术治疗。

  • 标签: 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患有肱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石膏固定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肱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手术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我院骨外科(2002年3月~2014年12月)以肘后侧切口对126例儿童肱骨骨折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手术,并行尺神经前置。结果本术式完成手术126例,成功率超过99.20%,仅有1例肘关节屈伸功能欠佳,为陈旧性骨折。无其他重要并发症,避免了骨折畸形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本术式具有手术视野清楚,骨折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较快,并方便行尺神经前置,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对于儿童肱骨骨折移位严重,软组织肿胀明显,外固定失败以及陈旧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而对于儿童肱骨骨折来说,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克氏针 肱骨髁上 携物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肱骨骨折患者180例,其中99例(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81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6,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17.34、21.41,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骨折,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固定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肘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肱骨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接收的25例小儿肱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护理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肘关节出现明显改善,患者肘关节活动优良率由护理前的52%提高为92%,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肱骨骨折后对患者及时进行复位固定,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因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康复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肱骨骨折是骨儿科最常见的骨折骨折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其疗效与护理得当密切相关。通过对176例该骨折患儿的护理,总结出治疗前要密切观察患肢肿胀、血循、知觉、活动情况,判断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患肢摆放正确,患儿卧床使肘关节呈中立位,前臂与躯干呈90°角固定,正确及时地指导患儿功能锻炼,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功能锻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

  • 标签: 闭合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