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肱骨骨折是常见的疾病,多数为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困难,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差。切开复位并未寻求最佳的固定方式,导致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无法有效修复,也容易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问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材料学、生物力学、生物学效应上效果好,对成人肱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2例肱骨粉碎性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双柱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介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按MehneMatta分型:低T型6例,Y型5例,H型1例。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1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骨折进行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10例,占83.3%,骨不愈合2例,占16.7%,骨折不愈合均为鹰嘴窝,内外柱已愈合且关节面形态未见改变。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能够做到肱骨远端关节面近乎完全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肱骨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双侧钢板内固定在股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7月接收的80例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双侧钢板内固定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骨折应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4例肱骨骨折患者。参照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骨折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效果理想,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 肱骨髁间骨折 中药内服外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大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3-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3期
  • 机构:成都东部新区贾家中心卫生院   64142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8例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整理归纳,按护理方法随机分成2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几率为25.00%;对照组发生几率10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应用到我院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可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加高效的促进患者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术后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钢板固定治疗伴肱骨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伴肱骨粉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将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实施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伴肱骨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伴肱骨距粉碎肱骨近端骨折 双钢板固定治疗 近期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伴肱骨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伴肱骨粉碎肱骨近端骨折在近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够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近期临床效果 伴肱骨距粉碎 肱骨近端骨折 双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肱骨骨折疗效。方法 将2019年3月-2021年5月本院接诊的84例肱骨骨折患者,通过双色球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肱骨骨折护理过程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2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童肱骨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验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且整体优良率较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肱骨骨折护理过程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比较高,运用意义重大。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疼痛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骨折手术治疗,且治疗时间处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1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经不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疼痛护理组无论在护理满意度还是疼痛缓解情况均远远超过传统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肱骨骨折术后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广泛推荐。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术后 疼痛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对老年肱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21年3月到2023年2月期,经本院治疗的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总计58例,红蓝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在此基础上,提供观察组中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P

  • 标签: 手法复位 中药汤剂 老年肱骨外髁颈骨折 肩关节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骨折微创术后的护理价值。方法 时间以2021年1月~2023年6月为例,选入在我院进行肱骨骨折微创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4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天数分别是(17.03±2.07)、(33.91±3.22)、(9.03±0.64)天,短于对照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5.00%),远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患儿,在护理后其各项临床指标更优,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价值更高。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术 临床指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肱骨内上合并桡骨颈骨折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8月福州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2例肱骨内上合并桡骨颈骨折患儿资料。男6例,女6例;年龄(11.1±2.5)岁。肱骨内上骨折根据Papavasiliou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3例;桡骨颈骨折根据Judet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5例。其中2例JudetⅠ型桡骨颈骨折X线片检查漏诊,经CT检查确诊。内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9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3例;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8例,保守治疗4例。术后采用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双侧提携角并采用Ki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KEPS)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40.0±25.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3±1.2)周。末次随访时测量提携角:患侧为15.5°±2.6°,健侧为14.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EPS评分:患侧为(96.3±5.3)分,健侧为(98.8±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肘外翻、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各向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肱骨内上合并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特殊的肘关节伸直外翻型损伤,较易漏诊;治疗应以恢复关节匹配及关节稳定性为目标,力求获得良好功能。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桡骨骨折 肱骨内上髁 桡骨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骨折术后残留旋转畸形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453例Gartland Ⅲ型伸直型肱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根据复位情况分为2组:残留旋转畸形组(A组)69例,男44例,女25例;年龄(6.3±2.9)岁;术中透视正位X线片上Baumann角维持在65°~80°,侧位X线片上肱骨前缘线通过肱骨小头前1/3,残留部分旋转畸形,但提携角正常(4°~23°)。解剖复位组(B组)384例,男242例,女142例;年龄(5.9±2.7)岁;术中透视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端解剖复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提携角、术后6个月提携角和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克氏针固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3±2.9)个月随访。A组患者术中透视中位次数[6 (4, 6)次]少于B组[8 (6, 8)次],手术时间中位数[20 (20, 25) min]少于B组[30 (25, 3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术后6个月提携角分别为19.7°±2.7°、17.4°±2.7°,B组患者分别为20.2°±2.8°、17.6°±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评分结果显示:A组优28例,良30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84.1%(58/69);B组优241例,良104例,中34例,差5例,优良率89.8%(345/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未出现肘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结论儿童肱骨骨折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旋转成角畸形,对术后疗效无显著影响,并且可减少术中透射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肘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