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连续电流电刺激30 min。刺激开始前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0、12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浆中TNF-α,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计算氧合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时除SHAM组外其余4组犬MAP[(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 mmHg]、CO[(1.10±0.20)、(1.10±0.14)、(1.10±0.33)、(1.00±0.28) L/min]和CI[(2.00±0.46)、(2.00±0.27)、(2.00±0.70)、(1.80±0.45) L/min·m2]处于低水平。HEM组在制模成功90 min时MAP(54.00±5.66)低于STM组和THA组[(65.30±10.63)、(59.30±5.85),F=120.401,P<0.01];CO在120 min时STM组(1.60±0.34)高于HEM组(1.00±0.24,F=87.409,P<0.05),180 min时THA组(1.60±0.13)高于HEM组(0.90±0.21,F=65.491,P<0.05);CI在150 min时HEM组(1.80±0.43)低于STM组(2.93±0.58,F=95.519,P<0.01);180 min时SHAM组、STM组和THA组犬血浆中TNF-α含量显著低于HEM组[(0.25±0.10)、(0.42±0.19)、(0.50±0.11)、(1.08±0.37) pg/ml,F=17.244,P<0.01];氧合指数0 min时SHAM组[(580.0±11.2) mmHg]高于HEM组[(453.0±23.3) mmHg,F=77.931,P<0.01],180 min时STM组[(523.0±18.7) mmHg]及THA组[(505.0±24.7) mmHg]显著高于HEM组[(400.0±12.7) mmHg,F=156.538,P<0.01]。结论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方案应用到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 2016年 4月至 2019年 12月研究时段确认其中 64例因颅脑损伤导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为对照组( n=32)与实验组( n=32);对照组单纯应用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应用手术方案并配合右正中神经刺激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 93.75%),对照组为 24( 75.00%),即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更优( P< 0.05)。 结论:在对颅脑损伤致使昏迷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右正中神经刺激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治疗,获得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颅脑损伤后昏迷 生物反馈 治疗方式 观察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手术后ERAS中应用经皮神经刺激的成效。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需进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进行实验,以随机数字分组形式分成:比对组、试验组,35例比对组:常规的加速康复管理,35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经皮神经刺激。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值、首次排气时间检测值、离床活动检测值、住院天数检测值,满意率。结果:术后2-8小时,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试验组疼痛情况均低于比对组(p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妇科手术 ERAS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最后,在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为27例,一组为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参照组,一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刺激治疗的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中,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加以生物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生物电刺激 产后盆底肌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予以生物反馈与刺激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1、研究组2,每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盆底肌锻炼,研究组患者选用生物反馈及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1患者盆底肌力与阴道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研究组2患者盆底肌力与直肠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与刺激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治疗仪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养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D级以及E级个体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脊髓损伤 术后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I级、Ⅱ级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可以明显的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脑血流、生理情况。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出血昏迷 脑血流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对于脑卒中言语障碍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将90例脑卒中言语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言语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中使用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神经干 脑卒中 言语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DMS结合超短波等常规疗法对腰背筋膜炎的影响。方法将38例腰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超短波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MS治疗,所有治疗均为1次/d,每周六次,持续治疗3周。采用腰背筋膜炎疗效标准和腰背疼痛评分(NPRS)标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结合超短波疗等常规法疗法对腰背筋膜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DMS 超短波 常规治疗 腰背筋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机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 6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 将 60 例吞咽障碍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刺激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摄食 - 吞咽功能等级评定量表、 吞咽造影 VFSS评分以及 Barthel指数评分都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球囊扩张术和 吞咽刺激疗法的联合使用对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术 吞咽电刺激 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联合镜像刺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实施镜像疗法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刺激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上肢运动力指数、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经皮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χ2=4.021,P=0.045)、总体有效率(χ2=13.06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能显著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微波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刺激促进神经再生的机理,为周围神经刺激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切断坐骨神经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实施刺激)和实验组(实施刺激),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荧光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及背根神经节中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并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术后第3d实验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CREB阳性神经元数大于对照组(P〈0.05),且经RT—qPCR分析,术后第3d实验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BDNF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刺激作用于周围神经损伤近端,可上调相应脊髓节段及背根神经神经元内pCREB和BDNF的表达水平。

  • 标签: 电刺激 周围神经 脊髓 背根神经节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闭孔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刺激治疗5~26次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把疗效评定分为4类显效、有效、微效、无效。结果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显效+有效)率为78%;生物反馈-刺激治疗10~15次者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较好。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10~15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更好。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肌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后分为肌肉锻炼组(50例)与联合肌刺激组(50例)。我院医师对肌肉锻炼组患者采取单纯肌肉锻炼进行治疗,而我院医师对联合肌刺激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盆底肌刺激进行治疗。结果联合肌刺激组与肌肉锻炼组患者的产后盆底综合肌力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