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治期间采用面部肌兴奋刺激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5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纳入对照组42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纳入治疗组43例,予以传统针刺加面部肌兴奋刺激治疗。对两种施治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常规针刺组,配合面部肌兴奋刺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于施治前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实施评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施治后再度对比出现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更高。结论: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期间,予以针刺加面部肌兴奋刺激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部肌电兴奋点 针刺治疗 电刺激治疗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室非兴奋刺激(NES)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心脏感觉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保护老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纳入雄性C57BL/6J小鼠32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6只(对照组);IR组13只,结扎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120 min;NES组13只,模型同IR组,IR前15 min开始持续NES至再灌注结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CGRP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NES组小鼠梗死面积指数[(38.17±4.36)%比(45.33±5.68)%,P<0.05]减小。与对照组小鼠比较,IR组和NES组小鼠血清cTnI水平升高[(3.92±0.47)μg/L比(10.89±2.14)μg/L和(7.03±1.79)μg/L(均P<0.001)];心肌CGRP蛋白水平升高[(17.00±2.90)μg/kg比(26.33±4.55)μg/kg和(19.67±5.79)μg/kg,P<0.01];CGRP mRNA水平亦升高(1.05±0.10比1.40±0.20和2.20±0.75,P<0.01)。其中NES组小鼠血清cTnI水平、心肌CGRP蛋白水平较IR组小鼠降低,CGRP mRNA水平较IR组升高(均P<0.05)。结论NES可能通过调节心肌内源性CGRP表达保护老龄小鼠心肌IR损伤。

  • 标签: 心肌再灌注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电刺激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U池”的腾空、前空翻,障碍的天马行空、坡台的燕子展翅,在竞赛中变幻莫测的表演,动作绝对令人惊叹,这就是BMX。

  • 标签: 竞技运动 体育 "U池" 表演动作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刺激对小鼠心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活动无影响;脉冲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摘要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1声联合刺激出现背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手术的研究方向应该与植入者更高的要求一致。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语言显著依赖音调,精细听力的缺乏降低了语言的感知能力,植入者无法获得精细听力,如对音调的细微感知能力,便无法同常人一样去欣赏音乐。

  • 标签: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声刺激(Acoustic Stimulation) 电刺激(Electric Stimulation)
  • 简介:摘要无创脑刺激(NIBS)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具有治疗作用。当前针对NIBS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脑皮质方面,而小脑作为NIBS技术新兴的刺激靶点,研究者对其了解仍然有限。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脑NIBS不仅可调节小脑皮质功能,还能调控大脑远隔初级运动皮质区及相关脑区功能,从而影响皮质脊髓兴奋性。本文将对小脑NIBS调控皮质脊髓兴奋性的潜在作用机制、相关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小脑NIBS的临床应用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小脑 无创脑刺激 皮质脊髓兴奋性 经颅直流电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接受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脑仿生刺激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睡眠状态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脑仿生刺激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失眠症带来的负性效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 脑电仿生电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压疮是当今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社区和家庭中也较常出现。传统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皮瓣移植、负压疗法、伤口敷料治疗和其他的物理、生化、生物工程等手段。随着对疮面愈合进一步的认知及理疗理念在医学中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治疗压疮在国外已日趋成熟。本文就刺激治疗压疮的最新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就压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 标签: 压疮 电刺激 疮面愈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地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其代替唤醒实验极为普遍。但此类监测并非没有风险,其中咬伤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最高,可达0.63%。报道一例患者在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过程中发生舌咬伤,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旨在减少经颅生理监测神经外科手术中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颅电生理监测 并发症 舌咬伤
  • 简介:分别对15名运动员进行了刺激增长肌肉力量的观察与实验。看出:在训练之后进行刺激,肌肉力量增长25.6%,训练之前(非训练日)进行刺激肌肉力量增长8.1%,对照组只增长6%。训练(疲劳)加刺激的效果较好。在肌肉力量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弹跳、速度提高也较多,运动技术也有改进,相应的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我们观察的条件下看出:刺激促使肌力增长的时间与仃止刺激后肌力消退的时间大体相等。多数受试运动员反映,经过电刺激后体力恢复较好。我们认为训练后进行刺激,对局(?)肌肉来说是个大运动量训练,对整体来说又是个恢复手段。此法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治疗方法。

  • 标签: 电刺激 中跑运动员 训练课 肌力 肌肉力量 运动成绩
  • 作者: 刘周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医院  云南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以在我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减轻分娩镇痛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纳入200例在我院分娩产妇,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及试验组(n=100),对照组产妇不采用镇痛措施,试验组产妇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评估和对比两组产妇分娩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结果:T0时产妇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1-T3时试验组产妇VAS评分均较对照低(P<0.05)。结论:为产妇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PainGone)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腰腿痛患者72例。在痛区皮肤标志出痛点,住院期间每点使用HANS(韩氏经皮穴位刺激)治疗10分钟,每日1次共10天。出院后治疗组继续用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对照组不予该项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出院后1、2、3个月的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住院病人的VAS均明显降低,出院后治疗组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腰腿痛使用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具有良好镇痛效果。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HANS 脉冲镇痛笔 慢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肌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 9例,KMT2B 3例,GNAO1 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肌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肌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儿童肌张力障碍 致病基因 治疗
  • 简介:  我上的大学是国家重点,专业也挺热门的,所以对前途充满信心.快毕业时,北京有一个大型的人才交流会,我决定去看看.……

  • 标签: 兴奋过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咽腔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咽腔刺激联合酸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 标签: 低频咽腔电刺激 酸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