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新生血培养污染的研究现状污染来源以及血培养污染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建议从无菌采样技术,污染细菌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的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面降低新生血培养污染率。

  • 标签: 新生儿 血培养污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新生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合理配置设备,建立清晰的仪器使用规程,建立仪器故障处理机制,以及加强培训和管理,以确保管理策略的落实和执行。结果 通过实践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生仪器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仪器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维修率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结论 新生仪器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实施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仪器精细化管理,策略与经验,分享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新生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在新生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新生6764例住院新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2012年1月起对新生加强护理管理,对比3年间新生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加强新生护理管理,2012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率为1.34%;2013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1.02%;2014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率为0.55%;由此可知,对新生加强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逐年下降。结论:加强新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管理 预防 新生儿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精细化管理在新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新生15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前后,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患儿为对照组77例,主要为常规性管理,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为观察组77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比不同管理方式下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业务考核、护理记录等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知识教育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儿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新生护理中针对早产儿的呼吸支持措施,得出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对目前常用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案,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呼吸支持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支持 新生儿科护理 个性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窒息的复苏与护理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产房新生窒息患儿的随机分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苏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产房新生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产科儿科合作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包括妇产科医师与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复苏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仅由妇产科医师或助产士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中,窒息复苏和护理时,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更快地进行有效的复苏干预和支持,减少窒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妇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窒息复苏,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因此,在产房护理中,应推广和实施产科儿科合作模式,以改善产房新生窒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产科儿科合作 产房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新生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实践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74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突出且安全性有保障,仅有1例不安全事件发生,且患儿家长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性表示认可、满意,评价度较高,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实施于新生护理工作中,其方案内容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显高,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可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患儿家长对该项护理管理服务亦表示一致的认同与满意,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科 不安全事件 护理质量评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新生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标准化新生模型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实验对象为五年制本科本院新生见习学生(n=36),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18,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n=18,标准化新生模型结合PBL教学法),对比观察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习积极性、基础理论、案例分析、沟通技巧、临床判断能力评分高(P

  • 标签: 新生儿科 临床见习带教 标准化新生儿模型 PBL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儿科新生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研究。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住院儿科新生血液标本分离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儿科患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5.8%,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40.9%,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2%、0%、1.1%、12.8%;儿科患儿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高达23.1%,应引起重视。新生血培养主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新生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45.6%,MRCNS占87.3%;未出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与新生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明显不同,应对住院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加以关注。

  • 标签: 儿科 新生儿科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差异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新生中的应用中具有的优质。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新生重症监护室中抽取50例的患儿,共有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对这50例患儿都使用PICC导管,使用PICC导管的最短时间为7d,最长时间为7d,平均时长为(18.70±7.25)d。在使用PICC导管前持续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并且在对患儿使用PICC后发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下来,以方便后续的研究。结果:在这50例患儿中,其中有3例在使用PICC导管时发生了穿刺失败的情况,有3例患儿出现了局部渗血的情况,还有4例患儿出现感染以及1例患儿出现静脉炎的情况。结论:在使用PICC具有明显的效果,以操作简便,使用后创口小以及成功率高的优点,让PICC有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但使用PICC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还可能让患儿出现并发症,在对PICC的使用技术上加以改进以及做好对患儿的全方面护理工作将会大大提高PICC的使用效果。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 11个月和后 11个月,随机抽取 160名家庭成员,比较儿童家庭成员的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前后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儿童家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窒息复苏中应用产科与儿科合作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实行产儿科合作新生窒息复苏的新生作为观察组,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的行产儿科合作模式之前的新生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窒息、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窒息后死亡所占新生窒息比例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讨论采取产儿科合作模式进行新生窒息复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窒息的发生比例,减少由于新生窒息导致的死亡,是围产儿管理中的有效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 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儿科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尤为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同时作为护理实习生实习轮转的关键科室之一。儿科护理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点繁多、内容枯燥,而传统授课模式方法单一,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知识点掌握程度低。因此,如何做好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提高护理实习生护理素质都是当前需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法(CBL)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是以临床案例为根本、注重实用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近年在不同类型的临床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情景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新生早产儿败血症为研究主题,旨在探讨该病症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纳入的110例新生早产儿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预防感染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对策。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事件后的家属满意度。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3.64%。在研究组中,有30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23例患者表示比较满意,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而在对照组中,有26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20例患者表示比较满意,9例患者表示不满意。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科 早产儿 败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法应用于新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0名患者进行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并将其两组均分,组内设置105名患者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管理,实验组选择优质PDCA循环模式新生护理质量管理,对最终的康复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医疗操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内的管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新生护理质量。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规范护理过程,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持续监控,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在新生护理中广泛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提供更好的护理管理,促进康复质量的提升。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 用药安全性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高危儿由儿科大夫陪伴娩出,出现窒息严格按新生窒息复苏方案复苏,并加强复苏后观察治疗和护理。结果本院新生窒息抢救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儿科大夫陪护高危儿娩出,出现窒息时严格执行新生新法复苏,并加强复苏后观察治疗和护理,能提高新生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儿科协作 新生儿 窒息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