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及手部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功能重建方法。方法对16例前臂及手部毁损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急诊修复与功能重建。软组织缺损面积4cm×5cm-20cm×8cm,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的外露或缺损,其中患肢血供完全丧失8例,伴有大段血管缺损5例,伴有神经缺损3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平均13月,16例全部成活,伤肢均获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前臂及手部的毁损伤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损伤,正确评估损伤肢体的血循环及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缺损的范围,确定缺损且要重建的结构,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采用显微外科方法急诊修复,恢复患肢血循环,同期或分期进行功能重建,恢复患肢功能,可以挽救一些符合截肢指征的肢体。

  • 标签: 前臂 毁损伤 修复 重建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研究非植骨性手术治疗内生性软骨瘤的的效果。方法肿瘤刮除并完全破除病变囊腔,不植骨治疗58例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其中单发42例,多发16例,合并病理骨折12例。结果58例中46例获得随访,除2例复发,1例恶变,其余病例手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未再发生病理骨折。结论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彻底刮除术后不必植骨,可获得足够的稳定性。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选取了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均在烧伤后48小时之内实施整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烧伤后给予清创敷料覆盖创面处理,待创面结痂后实施整形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外观恢复优良率为76.0%,与对照组的44.0%相比有显著的临床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0%,与对照组的40.0%相比有显著的临床优势P<0.05。结论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仅能够有效预防后期感染与炎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手术外观恢复效果和手术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早期整形手术 手部深度烧伤 临床效果
  • 简介: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0~2002年收治热压伤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1~42[(28.46±7.36)]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Ⅲ度.创面分布:手背及前臂均烧伤13例,仅手背5例,手背并多指3例,手掌并腕前屈侧2例,手背并手掌2例,手指掌背侧中远端1例.合并症:合并指骨骨折6例12指,肌腱缺损4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软组织挫裂伤2例,皮肤撕脱伤1例.损伤程度按田社民等[1]提出的分类方法划分为中度损伤21例,重度损伤5例.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部 热压伤 合并症 软组织损伤
  • 简介:古代字书中的木部字和手部字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关系:1.由手写形态相近和音误两种原因造成的混讹关系,包括木旁之字混到手旁和手旁之字混到木旁两种情况。2.两部首因意义上有联系而同义互用,两部首因意义互通而分化别义等情况。

  • 标签: 手部 木部 混讹 互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因手部创伤而在我院行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88例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在术后护理的价值与应该注意的事项。结果有86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一期创面愈合,无不良反应,且其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结论术后护理对于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来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修复 手部创面 术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热损伤后手部皮肤瘢痕挛缩的特点及矫形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手部皮肤热损伤后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1例(24指)。所有患者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患指无法完全伸直,关节总活动度为(152.71±17.41)°。根据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以及皮片(瓣)供区情况,采用瘢痕切除松解、"Z"字改形或瘢痕切除后植皮、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片、皮瓣均成活,受累关节得到完全或基本矫正。矫正患指时无需松解神经血管束,其中1例机器热压伤病例合并关节附属结构挛缩。术后关节总活动度为(227.83±28.09)°。术后各患指指端指腹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亦无血运障碍,基本恢复患手形态及功能。结论明确患指挛缩及受损程度,术前评估时可不必重点考虑指血管神经束挛缩和关节退化问题,与屈曲挛缩角度、范围无明显相关,患指屈曲挛缩矫正后无感觉及血运障碍。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瘢痕挛缩 畸形矫正
  • 简介:【摘 要】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对急诊科共 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 VITEK仪器完成。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 2 CFU/cm2,四分位距( 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 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 0 CFU/cm2, IQR为 0-0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 3株。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共128指)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传统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69.44%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如肌腱粘连等发生,促进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手部肌腱损伤 综合护理 术后康复
  • 简介:本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8例手部皮肤套脱伤行腹部袋状皮瓣转移术患者,  术后3周进行断蒂,本组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断蒂

  • 标签: 伤腹部 手部皮肤 术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5例18指,其中伸肌腱缺损5例7指,屈肌腱缺损10例11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5-9cm,平均7.4cm;屈肌腱缺损范围4~7cm,平均5.4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3个月,平均1.5个月。移植伸肌腱缝合采用改良Kessler法,移植屈肌腱缝合采用套圈缝合法,A2、A4滑车缺损者在移植肌腱的同时重建滑车。术后患肢予以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康复功能训练,4指因肌腱粘连于二期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疗效评定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达优者4指,良6指,可4指,差4指,优良率为56%。结论:临床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肌腱粘连,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 标签: 同种异体 肌腱移植 肌腱缺损 肌腱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血管球瘤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手部血管球瘤患者72例,确诊后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术后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无1例复发.结论诊治的成功关键在于:血管球瘤的临床三联症表现,手术采用显微技术完整切除瘤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标签: 手部 血管球瘤 诊断 显微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本院治疗的手部创伤后早期肿胀的患者86例(其中36例为闭合性损伤、50例为开放性损伤行手术治疗)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甘露醇治疗,研究组行抬高患肢+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小剂量甘露醇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相对于对照组(79.07%)更高(P<0.05),并发症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部创伤 手术 早期肿胀 甘露醇 &beta -七叶皂甙钠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急诊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方法2003年9月-2006年7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及其相关方法处理15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15例全部成活.术后3~28个月随访,外形与感觉等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皮肤撕脱 显微修复
  • 简介:托幼机构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对象,而越来越多的报道称托幼机构手部卫生能引起一系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托幼机构手部卫生成为了当前科学工作者研究热点。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托幼机构手部卫生对手足口病流行的影响,手部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手部卫生干预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应采取适宜的手部卫生干预措施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降低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及其发病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为今后手部卫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适合托幼机构的手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预性研究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手烧伤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的规律性。方法10例新鲜前臂材料,血管分别灌注过氯乙烯乙酸乙酯或乳胶填充剂,制成动、静脉分色腐蚀铸型标本和解剖剥制标本,观察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结果手部浅、深血管弓,掌心血管,指掌侧总血管呈紧密伴行关系。手掌侧和背侧部浅血管以及手指的掌侧和背侧部血管,无伴行关系或伴行不紧密。结论手部动静脉血管配布规律是,浅层血管呈网络型分布,动静脉无伴行关系,越接近深部,动静脉伴行关系越紧密。指部血管伴行关系都不紧密或没有伴行关系。

  • 标签: 静脉血管 手部 血管 关系 临床意义 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