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的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的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的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摘要:根据该地区在不同震级和震源的设置,在不同震级的震源范围内,分别对所选的子台组进行了分析。在相同的地震活动中,由于 P-震相与 S-震相的精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偏差。利用该模型,对地震波理论的走时和对走时矩阵进行了奇异值分解,得到了估计震源参数标准误差的参量空间协方差矩阵值,并给出了理论上的标准误差等值线,并利用该方法对数字地震台网的定位性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定位 能力分析
  • 简介:从功能上讲,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的使用是想通过话语实施一种行为,目的是改变灾民的态度。因此,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是一种言语行为。结合信息传递理论、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和语言顺应论,构建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言语行为的顺应性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和指导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的使用,从而达到改变灾民态度的目的。

  • 标签: 顺应理论 心理援助用语
  • 简介: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后,甘肃省卫生厅立即成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指挥部,下设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负责各医疗队心理干预人员培训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在震后21天内,心理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共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90余场次(8194人次),个别心理辅导617人次,会诊精神疾病患者31人。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增加,急性应激障碍显著增加。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甘肃省自身力量薄弱,需要国家的支持。

  • 标签: 岷县、漳县地震 心理危机干预
  • 作者: 史慧敏张琳吴文华马佩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1-10-20
  •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地震灾区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对灾区患儿心理干预方法的建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地震灾区30例患儿进行调查,将其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组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负性情绪的发生程度,且每组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后自身对照存在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地震灾区患儿的负性情绪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引导患儿走出精神的困境,帮助其保持较良好的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心理救援服务。方法选取灾后255名受灾群众为研究样本,收回有效问卷255份。使用自编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及基本心理状况访谈表了解基本信息。使用PCL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了解心理状况。结果参与问卷调查者均未筛查出PTSD,94.9%的受灾群众在灾后普遍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多样化以及长期持续的灾后心理援助对于改善受灾群众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地震灾区 心理状况 PCL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简介:在5月15日CCTV直播的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上,央视记者张泉灵坦言,自己在灾区也曾完全失控,“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痛哭,直到把心里的痛苦和积郁都痛快哭出去”,才走出帐篷继续播报灾情。作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见证惨烈景象的人群之一,记者在执行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样需要适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援。为此,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联合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针对赶赴灾区的新闻记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心理反应及调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 标签: 新闻记者 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 心理学 新闻工作者协会 地震
  • 简介: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非震区大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控制感
  • 简介:本文分析了地震对岩土锚固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在锚固工程设计时考虑地震力作用计算方法和适用于抗震要求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型式。

  • 标签: 地震 锚固系统 压力型锚索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 标签: 中医心理干预 手术患者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肝癌手术应激患者的反应及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化疼痛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强化疼痛管理的基础上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理应激反应评分的差异,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生理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理状态的评分比较,刚入院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h、术后6 h、术后12 h,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其心理状态也优于刚入院时。

  • 标签: 解决模式 肝癌手术 应激反应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面临致癌因素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罹患肿瘤。据统计,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使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通过化疗获得明显疗效。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获益于化疗疗效的同时,也承受着化疗副反应对躯体及心理造成的不适,甚至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化疗所带来的副反应可以导致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而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对化疗所产生的副反应亦不尽相同。此外,不同种类的肿瘤所导致的患者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

  • 标签: 肿瘤 心理 副反应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技术兵器的大量运用,使战争形式更加呈现立体化、多样体的特征,也使战场的时间、空间、打击目标、力量构成,较之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场环境与战场面貌的根本性改变,对军人心理将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群体应激时更引起因应激原的二次效应而致的大量减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战时作战部队无精神专科医生随队保障,对战时精神疾病作出明确诊断比较困难,也无必要,因此统称战时心理应激反应或战时心理疲劳反应为好,前者与病理心理相近,专家容易认可,后者与社会标准有关,病人容易接受,不易造成压力。

  • 标签: 应激反应 诊断 心理学 分级救护 影响因素 战争
  • 简介:摘要为了找出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康复的负性心理反应及对策,保障母体及胎儿的安全,对入院38例病人进行了护理观察、调研,针对影响患者康复的负性心理反应,制定对策,实施护理,最终消除负性心理反应,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安心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提示应重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心理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本站2019年1月—2020年6月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档案资料统一封存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实施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献血者不良情绪,抑制献血反应的出现,提高献血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献血者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采血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所必须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血液作各种检验,以利于掌握各种临床指标,作为诊治疾病的重要参考。但静脉采血属侵袭性操作,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心理压力,部分患者不愿配合,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使诊治措施难以进行。医务人员应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行采血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正确配合标本的采集。

  • 标签: 静脉采血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行介入诊疗患者大都接受了健康教育,对介入诊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外周介入中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穿刺部位往往在健侧,而疾病在对侧,这就给患者造成一些心理压力。本文分析在行介入诊疗时患者对穿刺部位的心理反应,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30例(均行股动脉穿刺),外周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同样行股动脉穿刺。通过观察和询问,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揭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只有捕捉到患者对关键问题的心理症结,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才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 干预 健康教育 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