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痤玫瑰痤疮应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医用面膜或冷喷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360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科研组、常态组,其中常态组180例患者实施甲硝唑凝胶治疗,科研组180例患者开展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医用面膜或冷喷治疗。比对2组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科研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态组(P<0.05)。结论:玫瑰痤疮应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医用面膜或冷喷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玫瑰痤疮 甲硝唑凝胶 超分子水杨酸 医用面膜 冷喷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月至 2020年 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肝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尿激酶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冠脉再通率为 60%,高于对照组的 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时间、心衰、休克及 5周死亡率下降,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MSDF数据库探究阻断RBD-ACE2结合或能特异性识别RBD-ACE2结合物的脂质分子。方法:借助Pymol、Autodock、Ligplot等软件及LMSDF 数据库。结果:筛选出可紧密与RBD-ACE2结合物结合的脂质分子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脂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16-5p(miR-16-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 1.19和骨肉瘤细胞MG63、Saos2、HOS内miR-16-5p、四分子交联体15(TSPAN15)mRNA和蛋白表达。在MG63细胞中转染miR-16-5p或si-TSPAN15,观察其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SPAN15、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Starbase网站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miR-16-5p与TSPAN15的靶向关系。将miR-16-5p和pcDNA-TSPAN1共转染,评估高表达TSPAN15对过表达miR-16-5p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hFOB 1.19细胞(1.00±0.12)相比,MG63、Saos2、HOS细胞中miR-16-5p表达量(分别为0.32±0.05、0.40±0.04、0.45±0.06)明显降低(F=156.204,P<0.05),TSPAN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F=71.718、110.35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明显减少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150.136、117.228、154.971、89.479、98.373、130.880,均P<0.05)。敲减TSPAN15明显降低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93.206、107.030、109.326、115.625、146.113、139.30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显著降低MG63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量(F=156.755、181.419,均P<0.05)。miR-16-5p靶向调控TSPAN15的表达。高表达TSPAN15可部分逆转miR-16-5p对MG63细胞内TSPAN15、CyclinD1、MMP-2、MMP-9、p-PI3K、p-AKT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6-5p通过靶向TSPAN15基因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16-5p 四分子交联体15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对相关的肿瘤药物分子靶标的表达量及突变进行测定,比较不同靶标所对应的抗肿瘤药物对实体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份肿瘤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出4个肿瘤药物相关靶点,分别为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β3-微管蛋白(Tubulinβ3)、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位点多态性[DHFR (C829T)]。铂类、甲氨喋呤、伊立替康、长春碱类和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90.0% (36/40)、85.0% (34/40)、70.0% (28/40)、67.5% (27/40)、62.5% (25/40)。伊立替康、甲氨蝶呤、长春碱类对间叶源性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8.9%(20/29)、62.1%(18/29)、68.9%(20/29),显著高于非间叶源性肿瘤的18.2%(2/11)、36.4%(4/11)、36.4%(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7、15.345、17.278,均P<0.05),铂类药物对非间叶源性肿瘤的化疗有效率为72.3%(8/11),显著高于间叶源性肿瘤的58.6%(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1,P<0.05)。毒副反应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蒽环类>铂类>甲氨喋呤>长春碱>伊立替康。结论对不同肿瘤药物相关分子靶标、不同源性肿瘤对同一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及毒副反应进行了预测,为个体化治疗儿童恶性肿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依据。

  • 标签: 儿童 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个体化医学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及血浆肌钙蛋白(ScTnI)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分析ScTnI对预后的作用。结果 在肺段栓塞比、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血浆肌钙蛋白 预后作用 
  • 简介:摘 要 : 目的 观察比较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 白蛋白治疗小儿 肾病综合征( NS )重度水肿 的 临床 效果。 方 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 收治 的 NS 重度水肿 患儿 76 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有 38 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利尿消肿、维持酸碱平衡、抗凝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白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 97.37% VS 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3 例,发生率为 7.89% ( 3/38 );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10 例,发生率为 26.32% ( 10/38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白蛋白比较,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 NS 重度水肿 患儿 的 临床 效果 满意 , 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临床 推广与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白蛋白 肾病综合征 小儿 重度水肿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分子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诸多领域是,包括:国防领域、航天领域、抗腐蚀性涂料等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运用高分子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高分子材料成型与控制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因此,笔者就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高分子 材料成型 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既往临床诊断中主要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应用,但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恒温扩增技术因为具有引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检测方法相对多变,能够对传统PCR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并在分子诊断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恒温扩增技术 分子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死亡在鲁迅的笔下衍生扩展,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死亡是进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开始变得 心理扭曲,甚至出现负面人格,在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妥协中走向了死亡。本文将对孔乙己、陈士成、魏连殳、子君这些知识分子的死亡进行分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着手,研究他们死亡的原因。研究可以知道社会价值观对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在社会价值观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再加上自身性格的缺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死亡。

  • 标签: 知识分子 封建礼教 心理扭曲 死亡
  • 简介:摘要:对于沥青再生技术而言,再生中新旧沥青的混溶过程是一个关键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合适的新沥青胶结料等级及其用量的确定,并对保障沥青再生效果及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分子尺度构建新旧沥青混溶模型,在微观模拟新旧沥青混溶过程的同时,计算分析再生沥青的宏观物理性能。

  • 标签: 再生沥青 分子动力学 新旧沥青混溶 再生剂
  • 简介:摘要:有机分子材料与无机分子材料相比,具有多种类、容易合成、成本低廉、简单的制备工艺等优点,可大大降低有机电子器件的生产成本:同时,有机分子材料具有好的柔韧性和强的可塑性,可用于柔性衬底来制备柔性的电子设备;并且,有机分子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灵活,通过官能团修饰、杂化等可以精确调控物理性质,继而满足有机光电及电子器件的需要。

  • 标签: 有机小分子 材料晶化 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亚型B(A)的血型鉴定方法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患者为先证者;以先证者、先证者丈夫及其2个儿子为研究对象。本例先证者为女性,45岁。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血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法对受试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并且根据测序结果确定其ABO基因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5-0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ABO血型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和次子为O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长子血清标本中检测出A抗原,其丈夫与次子未检测出A抗原。②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40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其基因型均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先证者长子的B(A)04等位基因来源于先证者,B(A)04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为顺式遗传。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罕见ABO亚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第7外显子c.640A>G突变是形成B(A)04等位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基因型 DNA突变分析 测序 B(A)亚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空分装置以往分子筛在故障进水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从中介绍分子筛纯化系统在操作等相关方面出现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分子筛 进水 分析 故障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肿瘤,对常规化疗及传统放疗的反应不佳,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研究发现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与诸多癌症相关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相关,探索脊索瘤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助于发现脊索瘤的治疗靶点和靶向药物。本文对Brachyury、受体酪氨酸激酶、SMARCB1、Wnt信号通路以及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脊索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及微小RNA(miRNA,miR)-217的靶向调控在骨巨细胞瘤(GCT)中作用。方法在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组(miR-217类似物组),转染miR-217组。评估各组骨巨细胞瘤的活性、增殖及迁移水平;检测miR-217、OPG、RANK、RANKL、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7(ATG7)、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骨巨细胞瘤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极差最小显著性差异(LSD)。结果(1)miR-217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调控都显著抑制GCT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620±0.019,inhibitor NC组为0.640±0.019,miR-217 inhibitor组为0.950±0.030,inhibitorN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217 inhibitor组与inhibitor 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00,P<0.01)]。(2)miR-217抑制GCT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OCN 1.41±0.06,OPG 1.41±0.04,RANKL 0.54±0.01,ATG 50.65±0.12,ATG 70.67±0.03,Beclin-1 0.56±0.10,LC3 0.83±0.04,F=265.100,P<0.01)。结论miR-217可能通过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来抑制GCT自噬,从而抑制GCT的发生。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微小RNA-217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EGFR-CAR)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双修饰慢病毒载体表达系统。方法人PD-L1-Fc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亚克隆筛选高分泌PD-L1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杂交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流式细胞术(FACS)鉴定对PD-1配受体封阻性能,Fortebio测定抗体亲和力,抗体全长测序,经保留鼠源CRD1、CRD2和CRD3人源化改造后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人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系,经5′RACE技术扩增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构建scFv,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1表达鉴定。基因合成EGFR-CAR(引入CD137协同信号胞内功能域)与PD-L1-scFv借助2A序列连接,克隆入慢病毒pLVX-EF1a-IRES-ZsGreen1表达载体,使用Lenti-X Packaging Single Shots (VSV-G)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包装病毒,感染293V细胞,FACS测定CAR膜表达,ELISA检测CAR感染293V细胞培养上清中PD-L1-scFv表达情况,转染激活人外周血T细胞,验证CAR膜表达。结果获得PD-L1抗体11E3,具备高度配受体封阻性能,经人源化改造后,亲和力稳定(2.67×10-10 mol/L),EGFR-scFv获得有效表达。进一步构建了EGFR-CAR和PD-L1双修饰慢病毒分泌型CAR(CTC0537-1)及膜表达型CAR(CTC0537-2),其病毒感染293V细胞阳性率为10%。CTZ0431-1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表达EGFR-scFv,检测培养上清存在PD-L1-ScFv;CTZ0431-2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EGFR-scFv和PD-L1-scFv有效表达,双表达病毒感染活化T细胞的CAR表达率为39.3%。结论成功构建了EGFR-CAR和PD-L1-scFv双表达慢病毒载体,EGFR-CAR中度结合亲和力,此为EGFR靶向和PD-L1抗体双修饰CAR-T细胞的实体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 标签: EGFR-CAR PD-L1-scFv 膜表达型 分泌表达型 合成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靶向肿瘤间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的第2代和第4代CAR-T细胞,并比较两者在体内外的性能差异。方法ELISA检测CAR-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手工计数检测其增殖存活能力;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其趋化性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亚型分布;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其杀伤效率;小鼠肺癌转移模型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第2代h4BBz CAR-T细胞的CAR表达率为(74.280±4.384)%,第4代h4BBz-7.19 CAR-T为(67.220±4.013)%;h4BBz-7.19 CAR-T细胞能够分泌IL-7和CCL19,使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趋化能力较h4BBz CAR-T细胞强,存活能力相当。在亚型分布中,两种CAR表达率在CD4+ T细胞群和CD8+ T细胞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但h4BBz-7.19 CAR-T细胞中的Naive和T记忆干细胞(T memory stem cell, TSCM)亚群在CD4+ T细胞群或CD8+ T细胞群中所占比例均较h4BBz CAR-T细胞高。在杀伤试验中,h4BBz-7.19 CAR-T细胞在低效靶比时显示出较h4BBz CAR-T细胞更强的杀伤效率(效靶比为1∶1、2∶1、5∶1、10∶1、20∶1时的P值分别为:P1∶1=0.004、P2∶1=0.000 6、P5∶1<0.000 1、P10∶1=0.022、P20∶1=0.116),且其T细胞表面免疫抑制分子PD-1的表达水平较h4BBz CAR-T细胞低。在NOG小鼠肺癌转移模型中,h4BBz-7.19 CAR-T组小鼠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缓慢,其生存时间更长(P=0.003 8),且对小鼠体重和脏器无影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靶向FAP的第4代CA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增强增殖存活、渗透趋化和特异性杀伤活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以延缓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从而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CCL19
  • 简介: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疾病,肝脏免疫微环境中炎性反应激活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也是酒精性肝病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其免疫微环境中细胞、炎性介质成分改变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免疫微环境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