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方式判断分期,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扫成像诊断的灵敏度(73.33%)、I期的诊断准确率(25例,41.67%)明显低于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灵敏度(98.33%)、I期诊断准确率(45例,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的Ⅱ期诊断准确率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采用3.0T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数字与双能量两种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行头颅CTA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8例,对照组行双能量减影CTA技术,观察组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技术,比较两组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减影成功率为17例(94.44%),对照组减影成功率为18例(100%),两组减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低于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数字减影 CTA 脑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结合显像结果对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式均能清晰显示腹部动脉及分支,观察组患者血管显示程度及肾动脉级别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动脉中对比剂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中,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有利于减少对比剂总用量,提高各动脉图像清晰度及质量,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腹部血管成像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肺内结节或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内结节或肿块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节或肿块类型分为恶性结节/肿块78例,良性结节/肿块8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23例,对三组患者肿块灌注参数、动态增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PS、BV及BF值较良性结节/肿块高(P<0.05),而MTT值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性炎症性、恶性结节/肿块间各灌注值呈明显重叠,TDC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增强扫描 螺旋CT灌注成像 肺内结节/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检查,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迭代重建,与常规浓度滤波反投影(FBP)成像,比较两种方法的碘摄入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救治,并经病理等方法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记录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各占位性病变在不同b值时的信号强度并分析比较差异。结果b值小于300时,BPH的b值信号强度大于PCa,B值大于600时,BPH的b值信号强度小于PCa,b值为1500和180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可通过b值信号强度不同,为列腺癌诊断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仪在临床上使用较多,该仪器在头颅、人体脊柱、四肢的关节以及不同的软组织的检查,并且该方法在各种大手术前检查中使用也相对较多,它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后续治疗等提供医学影像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质量,医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仪器的定期检查和管理,对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维修。本文将以核磁共振成像仪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应用和管理为起点,分为核磁共振成像仪常见故障,并根据具体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护和维修措施,为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仪 医学影像 应用和管理 常见故障 维护和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在早期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选取的患者50例,检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有临床症状17例,X线为阴性;50例患者,共有股骨头60个,X线无异常或骨质轻微异常改变、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不变形者,应用MRI检查均呈异常表现.MRI以条带状或线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表现18例;呈不规则形、斑片状、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股骨头29个;呈小囊状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股骨头13个.30个为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显示,敏感性居较高水平,并可对坏死的分期和部位反映,发挥早期诊断作用,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alue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earlydiagnosi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ethods50case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5toMay2013,intheearlystage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esults50patientswereselected,32casesweredetectedwith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17caseswereclinicalsymptoms,50caseswerenegative,60caseswerefemoralhead,caseshadfemoralhead.MRItoaribbonorcordlikeT1WIlowsignalandhighsignalintensityonT2WIwasperformedin18cases;isirregularandpatchy,T1WIlowsignal,T2WIhighsignalfemoralhead29;afollicularT2WIhighsignalandlowsignalintensityonT1WIfemoralhead13.30forarticularcaviGtyeffusion.ConclusionMRIcanbeusedforearlydiagnosi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dithasahighsensitivity,andcanreflectthestageandloGcationKoefynewcorrodssi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Earlydiagnosis;applicationvalue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3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部血管畸形患者,观察选择MRI磁敏感成像(SWI)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脑部血管畸形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分别实施T1WI检查、T2WI检查、3DTOF检查、SWI检查以及增强扫描。将最终SWI检查结果同常规MRI检查结果实施临床对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15例,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例,表现为脑静脉畸形的患者5例,表现出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2例。通过SWI检查,针对所有的畸形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主要包括患者表现出较小的畸形病灶,但是无法将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进行全部显示,通过3DTOF方法可以对患者所表现出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充分显示。通过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静脉畸形实施检查,最终发现在临床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以SWI获得的临床检出率最高。但是针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检出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畸形表现较小的患者选择SWI技术进行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针对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并且配合MR序列对患者进行检测,最终针对患者表现出每种类型的脑血管畸形情况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技术 脑部血管畸形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SCT组,MRI组及联合组,后比较三组诊断效果。结果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在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脱位与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挫伤、软骨损伤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较高,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利用Archie公式,将电成像测井微电阻率推导转化为井壁周围视地层孔隙度,从而生成视孔隙度图像。然后取一定的计算窗口,进行视孔隙度频率直方统计,形成类似T2谱的视孔隙度频谱分布图。引入核磁或交会孔隙度曲线,对孔隙度频谱进行重新刻度,使频谱既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同时也反映孔隙度的大小,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储层的孔隙及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筛选,统计出4种不同的频谱解释模式,在新疆某火成岩地层得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应用效果。

  • 标签: 成像测井 视孔隙度 频谱分析 孔隙结构 裂缝 溶蚀
  • 简介: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诊断乳腺癌并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已用于诊断乳腺癌以及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等。本文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腋窝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诊断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上海中山医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CCTA采用64层螺旋CT,MRA采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至少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CMRA和CCTA诊断的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狭窄(≥50%),并与CAG结果分析对比,评价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价值。结果CCTA和CMRA判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34.6%和82.1%、74.8%,CCTA和CMRA判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4.7%和48.5%、73.4%。斑块的钙化与否是CMRA和CCTA诊断斑块的准确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效能接近,C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而C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

  • 标签: 64层螺旋CT MR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肝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和影像成像延迟时间的因素。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肝门静脉检查的检查者中选出72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速度将其分为三个小组,为其注射同样浓度的对比剂,其中A组检查者注射速度为3ml/s、B组为4ml/s、C组为5ml/s。然后再分别为三组检查者采用同样注射速率注射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其中Ⅰ组检查者为300mgI/ml、Ⅱ组为350mgI/ml、Ⅲ组为370mgI/ml。结果本次研究中为检查者注入对比剂的速率越快,则肝门静脉主干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而CT值则会越高;注射对比剂浓度越高,肝门静脉主干达到峰值的时间越长,CT值越高。结论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和浓度均会造成不同的成像延迟施加,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设定。

  • 标签: 肝门静脉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 延迟时间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90例,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总结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和ADC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眼部软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临床诊断眼部软件组肿块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磁共振显微线圈检查,均应用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肿块数量,大小及形态学及两种线圈成像信噪比等,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有肌间血管瘤5例,淋巴瘤6例,黑色素瘤4例,转移瘤3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1例,炎性假瘤2例,脂肪瘤1例;显微线圈图像信噪比与16通道头颅线圈信噪比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磁共振显微线圈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及其范围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对患有眼部软组织肿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16通道头颅线圈 显微线圈 软组织肿块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36例,前列腺增生(BPH)2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MRI常规平扫(T1WI、T2WI、T2WI-SPAIR)的影像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改变及ADC值的定量定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不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所做出的综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6例PCa病例中33例(91.7%)诊断为癌症,3例(8.3%)误诊为增生,20例BPH病例中18例(90%)诊断为增生,2例(10%)诊断为疑似癌症,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0.0%,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1.5TMRI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到我院放射科检查的骨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波层扫描,比较分析常规轴位CT和后处理MPR图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在颌面部骨折、膝关节骨折、盆骨骨折和总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其5种骨折中差异不显著(P>0.05),后处理MPR图像诊断比常规轴位CT诊断骨折检出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能够全面、清晰、立体的显示骨折线、骨折位移等空间结构,外伤特别是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 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