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低剂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低剂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付亚东

付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石景山100043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检查,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迭代重建,与常规浓度滤波反投影(FBP)成像,比较两种方法的碘摄入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方法:连续收集100例疑似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及滤波反投影(FBP)成像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两组图像综合评价,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分。利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评分等。

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检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评价者之间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8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图像平均CT值均高于300HU,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碘剂量、碘注入率分别为16.5g、13.6g/s,对照组为21.2g、16.3g/s。

结论: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比常规浓度及滤波反投影(FBP)成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低,图像质量可达原高浓度、高电压而无迭代重建时的水平。

关键词:等渗低浓度;冠状动脉CT;迭代重建;滤波反投影(FBP)

随着多层CT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非创伤性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及准确性均有很大的提高[1、2]。冠状动脉成像时为了获得更理想的图像,使用的点浓度较高,增加了辐射剂量,也加重了肾脏的代谢负担。本研究利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与IR技术与常规浓度对比剂及FNP重建技术进行比较,评价冠状动脉图像的碘摄入量、辐射剂量、图像剂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及滤波反投影(FBP)成像行冠状动脉CT检查。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2±9.1)岁;BMI18.4~28.6kg/m2,平均(23.7±2.6)kg/m2。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

1.2排除标准

(1)体质量指标(BMI)>30kg/m2;(2)患者存在严重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等;(3)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术后的患者;(4)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120μmol/L);(5)孕妇及对碘过敏的人群。

1.3方法

实验组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含碘270mg/100ml),对照组使用常规等渗高浓度对比剂(含碘350mg/100ml)以5.0ml/s的流速经肘正中静脉注入60ml对比剂,以相同速率注入40ml生理盐水。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4参数

两组均采用飞焦点技术,,探测器准直2×64×0.6mm,准直宽度2×128×0.6mm,旋转时间280ms,时间分辨率75ms,FOV150mm×150mm~180mm×180mm,参考管电流390mAs,层厚0.6mm,螺距3.4;心率平稳且<70次/min,扫描开始及采集时相为60%R-R间期。对照组采用FBP重建,管电压100kV,同时烤漆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CAREDose4D);实验组采用迭代重建技术,管电压80kV,迭代重建值选择SAFIRE=3。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syngoMMWPVE36A)进行图像后处理。

1.5图像后处理

应用Circulation软件对扫描的血管进行重建,卷积函数值采用中等平滑B26f,单幅图像矩阵512×512。处理后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影像重组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

1.6图像质量评价

由两位经验丰富医师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3]为:冠状动脉图像边缘清晰,且无运动伪影者为5分;图像边缘稍模糊,有强度运动伪影为4分;图像边缘中度模糊,中度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为3分;边缘模糊,运动伪影明显的为2分;无法辨认的为1分。3分及以上者视为可诊断图像。

在原始图上进行测量,统一图像的尺寸。分别于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4个部位设定ROI,,ROI选取圆形或椭圆形且不包括血管壁的最大面积值,测量CT值,以其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测量左主干层面背部肌组织的CT值,以其标准差作为背景噪声。信噪比(SNR)=管腔平均CT值/管腔CT值得SD,对比噪声比(CNR)=(管腔平均CT值-背部肌组织平均CT值)/肌组织CT值的SD。

1.7辐射剂量评估

记录每位患者接受检查时机器自动生成的容积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剂量(ED),ED=DLP×K(K=0.017mSv?mGy-1?cm-1[11-12])总碘量(mg)=对比剂浓度(g/ml)×对比剂剂量(ml)/1000;碘注入率(g/s)=对比剂浓度(mg/ml)×对比剂注射速率(ml/s)/1000。

1.8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利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检验评价时,Kappa值为0.81~1.0表示吻合度非常高;Kappa值为0.61~0.8是表示吻合度较高;Kappa值为0.41~0.6是表示吻合度一般;Kappa值<0.4时,表示吻合度差。

2.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检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评价者之间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8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CT值为(378.5±54.6)HU,高于实验组(366.2±66.8)HU,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为(0.46±0.09)mSv,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18±0.12)mSv,两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碘剂量、碘注入率分别为16.5g、13.6g/s,对照组为21.2g、16.3g/s。

3.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总结出,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比常规浓度及滤波反投影(FBP)成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低,图像质量可达原高浓度、高电压而无迭代重建时的水平。

但是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受检者的BMI限定在30kg/m2以下,仅限于中等身材患者,对于肥胖患者是否使用该低剂量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

参考文献:

[1]徐磊,晏子旭,张兆琪,等.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700-703.

[2]AlkadhiH,Scheffel14,DesbiollesL,eta1.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influenceofobesity,calciumload,andheartrateondiagnosticaccuracy[J].EurHeartJ,2008,29:766—776.

[3]EarlsJP,BermanEL,UrbanBA,etal.ProspectivelygatedtransversecoronaryCTangiographyversusretrospectivelygatedhelicaltechnique:improvedimagequalityandreducedradiationdose.Radiology,2008,246:742.

[4]潘昌杰,王涛等.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低剂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10,48(10):800-801.

[5]侯阳,于兵,郭启勇.迭代重建对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3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