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历代的外科著作以及临床经验总结的分析,研究关于阳肿疡外用药的用药规律以及用药特点,并总结出常用药物,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获取满意效果。

  • 标签: 阳证肿疡 外用药 组方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25例患者中,第一类9例,第二类9例,第三类7例,分别占总数的36.0%、36.0%、28.0%;手术后25例患者中,第一类13例,第二类8例,第三类4例,分别占总数的52.0%、32.0%、16.0%。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候手术前主要为实证,手术后主要为虚,将其分布规律初步制定出来能够将有效参考提供给临床诊断及评价疗效。

  • 标签: 乳腺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患病率有日渐增加的趋势。研究显示目前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7.86%,男性患病率为34.72%,女性为25.34%,知晓率为60.7%,治疗率为37.7%,控制率仅为5.7%。中医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在中医型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证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中医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血瘀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 标签: 银屑病 血瘀证 代谢综合征 活血化瘀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虚实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辨证,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中医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痰湿凝结、肝气犯胃、气血两虚、胃热伤阴。其中虚为45例(占52.33%),实证为41例(占47.67%)。各型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热伤阴、痰湿凝结、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其中气血两虚、气滞血瘀与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不同型与生存期呈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证型 老年胃癌 生存期
  • 简介:【摘要】分析肝硬化中医型与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 2018 年 2 月一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240 例肝硬化患者为观 察对象, 根据中医型的不同分作六组:A 组:40 例血瘀阻络型,B 组:40 例肝气郁结型,C 组:40 例脾肾阳虚型,D 组:40 例脾 虚湿盛型,E 组:40 例肝肾阴虚型,F 组:40 例湿热内蕴型,均予以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六组超声特征。结果:六组肝右叶前后径、 最大斜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A 组患者肝左叶的上下径明显低于 B 组及 E 组,且 A 组脾脏厚径及长径比 B、C、 D、E、F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F 组门静脉主干内径明显低于 A 组、C 组及 E 组患者,A 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低 于 B 组,且 A 组、C 组患者门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B 组及 F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六组患者脾静脉的主干内径、 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肝硬化中医型与超声特征存在相关性,通过结合门 静脉参数及超声图像,可为肝硬化病情评估及中医型提供判断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中医证型 超声特征 门静脉 脾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中医护理为研究对象,探究脾胃虚寒患者在接受此种模式干预时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所收治的此种类别患者中选择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开展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以SAS与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通过对比P值与0.05的大小来确定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两项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好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在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对脾胃虚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医学工作者有义务将中医治疗发扬光大。

  • 标签: 中医 脾胃虚寒证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诊断及治疗水平提高,而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亦在临床推广使用。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有效方式,其中望诊是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笔者在对中医妇科中特色望诊研究资料进行大量阅读、参考的基础上,对其临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心得与体会。

  • 标签: 特色望诊 中医妇科 临证运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规律。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中医辨证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规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医型由多至少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阻络、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气血亏虚、其他型;对应治法温热散寒、清热化湿、攻补兼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其他治法;在使用的各类药物中,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结果通过对中医治规律的研究,提升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痹证主要是指西医学中的通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能够使不同类型疾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 标签: 痹证理论 中医证治 进展
  • 简介:摘要:干燥综合征指(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SS病因不明确,现代医学目前亦无明确方法根治本病。SS的中医治疗具有简便、廉价的优势,因此总结相关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病属于中医“燥”范畴,笔者通过查阅和分析古籍和相关文献,明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希望能对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启发。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燥证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胃病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72例脾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90例;全部实施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72例患者经过对症诊断及对症中药组分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脾胃病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脾胃病证 中医诊断 辨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候相关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试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2019年11月以前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共计956例为病人的病例数据资料,剖析其中医型、基本规律以及服药状况。结果:1.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型为心血瘀阻及气虚血瘀;2.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瘀血和气虚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3.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药及补气药的应用最多。结论:1.冠心病冠脉综合征属本虚标实,共同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疗可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兼顾兼症,辅以化痰清热等法,体现个体化治疗,达到辨证论治的最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中药,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腰痛并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主要是外伤跌扑、外感风寒湿邪、肝肾不足导致腰府气血不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上,结合患者特点,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本文总结多年跟师的临经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桃红四物汤 行气活血 临证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雷火灸对不同中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6月到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9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雷火灸进行治疗,分析雷火灸治疗不同中医型便秘的效果,对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和次积分的改善效果和治疗前相比都大大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雷火灸应用在不同中医型的便秘患者治疗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便秘的症状,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雷火灸 中医 便秘 证型 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中医优质护理对脾胃虚寒患者的有效性。在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98名选择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基础上观察组中医优质护理实施,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体有效性是97.96%的患者,这是显著高于83.67%在对照组,与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评分为(96.82±2.37)显著高于(70.22±7.81)对照组。结论:对脾胃虚寒患者进行中医优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认识价值。

  • 标签: 脾胃虚寒证 中医优质护理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