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研究

曹建庄

王永灿中医(综合)诊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痹证主要是指西医学中的通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能够使不同类型疾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关键词:痹证理论;中医证治;进展

痹证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容易导致关节功能丧失与关节畸形,具有较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安全[1]。痹证患者的血清以及关节滑膜组织中存在免疫异常,例如滑膜细胞类肿瘤样增生、细胞浸润以及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等。研究认为,痹证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密切相关,早期对于该类患者实施治疗十分重要,但是西药效果不佳,中药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2]。本文在于研究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进展,具体内容见下文。

1 痹证概述

痹证是由于热、湿、寒、风等邪气闭阻患者经络,对气血运行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关节、肌肉、肢体筋骨发生疼痛,若患者程度较轻容易累及四肢关节肌肉、若患者程度较重容易累及脏器,该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其中以类风湿关节炎较为常见。痹证的中医治疗独具特色,效果显著[3]。痹证在西医中属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类型,主要发生于温带、寒带区域;研究显示痹证的发病率约为0.35%,易累及人体多个关节部位,导致手足小关节变形,发病具有对称性,若疾病进展严重还可破坏和侵蚀人体骨组织和关节周围软骨,容易导致关节部位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等,增加患者残疾的概率。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严重后果,而对于该类患者早期实施治疗较为重要[4]

2.中医证治

痹证的基本病机为痰、热、湿、寒、风痹阻患者经络气血,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作为原则,可以采用养血活血、宣痹通络等方式。辨证论治以往常常将痹证分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痹,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等方式。在临床中痹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将痹证分为多个类型,对正虚型、邪实型、瘀血型进行论治,临证从兼病病位、病性寒热、虚实偏盛几个方面辨治,基本治法是活血化瘀,并按具体情况配合其他治法[5]

3.风湿热痹

雷公藤多甙片:服用剂量在1mg/kg-1.5mg/kg之间,患者分饭后三次进行服用,患者治疗周期为4周一个周期,患者连续治疗三个周期。雷公藤多甙为生物提取类药剂,成分中含有多甙、生物碱等,对于患者T细胞增殖活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于患者免疫球蛋白M、G、A生成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能对患者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对于关节功能损伤进行改善[6];雷公藤多甙片主要有效成分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等二萜类成分,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等三萜类成分,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等生物碱类成分也就是它的毒性成分所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通过含有生物碱等物质,不仅能保障患者药物疗效,同时还能够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4.风寒湿痹

对于风寒湿痹均主要进行中医外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过程所用的外治活动,中医外治的方法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整体治疗,皮肤、粘膜治疗、经络治疗等,传统中药的剂型包括棒、散、膏、丹、条、针、灸、熨、糊 等;中医外法辅助内治在治疗痹证、缓解痹证引起的疼痛症状方面,具有安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对于局部血液循环可显著改善,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等功效[7]。风寒痹阻证外治以清热除湿、通利关节为主,活血止痛药为辅,通过热熨、外洗、外敷、物理疗法促进药物有效吸收,对于患者关节的肿胀热痛迅速缓解;同时采用辅以温经通脉药,通过熏蒸、外洗、外敷、物理疗法等使药物吸收,能够迅速缓解关节的冷痛肿胀;部分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温肾散寒除痹为主,均取得显著效果[8-9]

5.小结

痹证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特征为侵蚀性、全身性、慢性外周关节滑膜炎,发病因素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性激素水平、感染、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关节晨僵、肿胀、活动受限等。痹证主要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该疾病易导致骨侵蚀和骨破坏,进而引起关节变形,由于该疾病易导致人体多个关节疼痛,同时导致患者关节僵硬,对患者关节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研究发现,多数疼痛主要与滑膜的增生和水肿具有密切关联,以往临床应用西医治疗,但是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本病治疗以改善机体功能,减轻病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常运用中医内外方式和中药外治方式,能够彰显中医治疗痹证的优势。新的理论与研究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但是对于痹证中药论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包三个方面: (1) 由于受治群体范围较小,同时治疗经验的重复性差,样本研究缺乏科学规范; (2) 对于中药以及新制剂的取效机制不明确,在医院难以难以推广,缺乏足量的实验研究; (3) 疗效评价体系不完整,对于理化指标的判定较为缺乏。随着现代医学理论、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研究也不断更新发展,相信挖掘中医痹证的临床治疗特色的前景无限光明,能取得显著实验研究成果。在实验过程中从传统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开发新的中药制剂或外用药,可以成为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涵,郭珍,郑耿东. 当代岭南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证型与处方特点挖掘[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745-3748.

[2]吴旻,苏伟.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痰瘀痹阻证的临床体会[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2):95-99.

[3]聂坚,杨绍丽,吴云霞,等.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严继林教授治疗痹证的方药规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21-224.

[4]韩尚晓,徐慧. 中医药治疗胸痹郁证合病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1):90-91.

[5]宁飞.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143-144.

[6]张洁,郑华,韩佳琳,等. 经典理论指导下中医优势病种"消渴病痹证"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的研究[J]. 光明中医,2020,35(7):961-964.

[7]赵云霞. 加味蠲痹汤辅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1):1444-1445.

[8]彭振兴,薛汉荣. 中医经典中辨治痹症的方证举例[J]. 江西中医药,2020,51(11):24-25.

[9]王静. 中医针灸辨证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后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9):105-108.


作者简介:曹建庄,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副主任中医师,本科学历,主攻中医内科,研究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