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南义煤总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2007年1月-2009年1月180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方法及并发症。结果1、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1)穿刺针误穿入动脉16例,(占总术8.8%),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11例。(2)皮下血肿10例,其中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3例。(3)穿刺部位渗血8例(占总数4.4%),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2、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有(1)导管内血栓形成24例,其中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16例。(2)导管相关感染24例,颈内静脉8例,6例为导管皮下隧道感染,2例为导管内感染。股静脉16例,10例为皮下隧道感染,6例为导管内感染。(3)(除外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导管功能不良(血流<180ml/min)20例,即导管贴壁及导管负压过高,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22例。4、导管意外脱落4例,均为颈内静脉。结论(1)中心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2)病情允许情况下首选右颈内静脉。(3)右颈内静脉风险大,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经验丰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化疗专科护理对降低肿瘤化疗患者中心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均实施化疗,随机分组,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模式分别是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均为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专科护理 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43-01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心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封方法,减少感染率和血栓率的观察。方法10例深静脉行血液透析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均使用有效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封;10例深静脉行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2500U/ml尿激酶+肝素溶液封,二组常规使用肝素溶液封,两组患者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10例感染患者中,治愈8例,反复感染2例,给与继续静脉抗感染后治愈;使用尿激酶组患者导管通常度明显高于常规肝素封组,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肝素加抗生素凤冠对中心行血液透析并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尿激酶加肝素封对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改善导管功能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心在临床护理中常见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2009-2012年ICU行深静脉患者450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时的配合、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450例患者中,时间最长108d,最短5d。导管脱落25例;导管阻塞38例;后局部感染4例;无一例静脉血栓形成;拔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的并发症预防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管道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 43例中心在急诊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 43例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入院至患者病情平稳中心,保留时间最长 17天,最短 7天,因管路堵塞拔除 1例,反复起卧、翻身自行脱出 2例。患者无液体渗漏。所有拔除后常规细菌培养,无一例因导管引起血源性感染。结论 研究认为合理、规范护理中心,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心;急诊科;重症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PICC)和常规深静脉术在心脏内科重症室(C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记录PICC组及常规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ICC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90.3%;其平均操作时间为(9.3±3.6)分钟,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8±5.3)分钟;PICC组平均留时间为(29.0±15.8)天。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7%。结论PICC组较常规深静脉操作简单、耗时短、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护士易于掌握,患者易于接受,适宜在重症或老年患者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 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中心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滑脱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诊的14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予以中心,随机分组,观察组(70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70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2组长期导管留置及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对比可知,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滑脱 预防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分析及危重症患者中心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了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我愿接受中心术的急危重症患者100例。根据科室的不同分为了ICU组50例,非ICU组50例。据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些极为重症患者当中,通过有效应用中心术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减少急危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中心术在急危重症患者当中应用所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在这当中,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3%。在这100例及危重症患者当中,困难的有23例,发生并发症为15例,非困难77例,发生并发症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中心术可以发现,中心术的成功率比较高,同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必须要注意导管的相关感染性,加强导管的护理工作,对于一些困难的急危重症患者,建议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术 急危重症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滑脱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70例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成35例/组,均进行中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长期、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和脱率。结果:观察组长期、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期间,加强中心滑脱事件的预防性护理,可降低脱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滑脱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滑脱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滑脱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导管护理)、实验组(40例,行防脱管护理),就两组的中心滑脱情况、舒适度情况、护理总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心滑脱率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防滑脱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中心的滑脱率,增加患者生活的舒适度,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滑脱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中心(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ICC后发生CRBSI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细菌感染的患儿分为革兰阴性(G-)菌组和革兰阳性(G+)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感染时体重、脂肪乳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70例CRBSI患儿,检出70株病原菌。G-菌占50.0%(35/70),以肺炎克雷伯菌(34.3%,12/35)和粘质沙雷菌(34.3%,12/35)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更严重;G+菌占47.1%(33/7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45.5%,15/33),大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86.7%,13/15),蜡样芽孢杆菌仅占6.1%(2/33),但2例蜡样芽孢杆菌CRBSI均导致患儿很快死亡;真菌占2.9%(2/70)。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暂停,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休克,G+菌组与G-菌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菌组胎龄、感染时脂肪乳用量均大于G-菌组,感染时体重小于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引起的CRBSI多为条件致病菌,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生化检查难以判断感染菌种,但胎龄较大、体重较小、脂肪乳用量较大者更易感染G+菌。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病原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探讨新生儿科经中心( PICC)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2007年 6月 -2014年 12月间 167例行 PICC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计算各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67例患儿中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肿瘤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9例设为观察组,进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术优质护理,将另外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管保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PICC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管保留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部位、时间及拔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12.68%(53/418)与右上肢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12.95%(72/556)与上臂静脉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经静脉穿刺中心中应用全面护理的效果,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后,从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经静脉穿刺中心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奇偶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全面护理,调查护理满意度,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72.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为100.00%,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组间生活质量各指标类似(P>0.05),经治疗,两组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神经外科经静脉穿刺中心中应用全面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全面护理 生活质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26例非计划性拔患者为病例组,208例计划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是非计划拔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加强期间的观察和护理,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率。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危险因素 护理 感染 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