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何应用静脉穿刺中心术以及护理方法。 方 法: 以我院在 2018 年 4 到 2019 年 5 月之间收治的肿瘤患者为选择范围,随机抽取 90 名患者,根据使用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5 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留置静脉输液港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静脉穿刺中心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1.11% ,而对照组仅为 75.56% ,且两组患者相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 P < 0.05 )。 结论: 静脉穿刺中心术可以降低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经中心( PICC )患者中运用集束化管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两组的导管使用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有差异( P<0.05 )。 结论: 通过将集束化管理运用在恶性肿瘤 PICC 患者中,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恶性肿瘤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经静脉穿刺中心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 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用药与护理,观察组 PICC给药与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治疗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经静脉穿刺中心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置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行PICC中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挑选100例肺癌化疗病例,均行PICC,分组后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UIS评分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确定感会加重不良情绪,而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同时在PICC中的相关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和自护水平均有提高作用。

  • 标签: 肺癌化疗 PICC置管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行PICC中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挑选100例肺癌化疗病例,均行PICC,分组后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UIS评分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确定感会加重不良情绪,而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同时在PICC中的相关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和自护水平均有提高作用。

  • 标签: 肺癌化疗 PICC置管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在乳腺癌患者静脉穿刺中心(PICC)带院外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PICC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信教育方式延续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导管观察得分(31.42±3.58)分,导管维护依从性得分(22.47±3.18)分,导管管理信心得分(16.84±2.87)分,异常情况处理得分(15.25±3.64)分,信息获取得分(17.66±2.79)分,带运动得分(21.68±3.44)分,带日常活动得分(30.37±3.7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59、10.521、9.886、12.354、10.648、9.677、13.521,均P<0.01)。观察组必要性掌握得分(92.41±1.65)分、携观察要点掌握得分(93.54±1.88)分、携注意事项掌握得分(96.25±1.34)分,对照组分别为(82.76±3.13)分、(85.37±3.49)分、(84.75±4.0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2.512、10.884,均P<0.01)。观察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0、静脉炎发生率为2.27%(1/44)、导管堵塞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移位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破裂发生率为2.27%(1/44),均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18.18%(8/44)、25.00%(11/44)、29.55%(13/44)、15.91%(7/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5.021、6.412、6.851、4.021,均P<0.05)。结论微信用于乳腺癌患者PICC带院外护理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掌握导管维护知识,减少院外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导管,留置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微信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经静脉穿刺中心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采用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采取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 ,配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延长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使患者顺利完成肠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肠外营养支持 胃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穿刺中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26例非计划性拔患者为病例组,208例计划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是非计划拔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加强期间的观察和护理,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率。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危险因素 护理 感染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护理中应用静脉置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局部出血、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应用静脉置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管保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感染(CVC-RI)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8例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即专科护理,B组即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FACT(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为29.5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行专科护理可改善其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肿瘤 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减少导管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常规组,2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中心相关感染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试验组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评分均显出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健康指导、治疗效果、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心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施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 50例)视为观察组;部分患者施行一般护理视为对照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疼痛、便秘、恶心呕吐、心理问题产生几率。对比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评分等,并结合我院自制的满意问卷询问患者的感受,总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 12%不良症状几率,对照组为 16%。观察组护理中护理的各项指标评估分值均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为 94%。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利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中更能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几率,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较为突显,患者对护理认可度高。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置入后早期流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导管置入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27例,并将其分为导管低流量组(43例)和导管正常流量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并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相关测量参数(导管尖端位置、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导管尖端距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距离)是否对患者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产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导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尖端接近和触及右心房壁(OR=5.393,95%CI=2.039~14.263,P=0.001)、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增大(OR=0.321,95%CI=0.124~0.827,P=0.019)、左室射血分数处于临界范围(OR=2.953,95%CI=1.113~7.835,P=0.030)和减低(OR=5.828,95%CI=1.869~18.174,P=0.002)是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与导管位置、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超声可以作为评估透析患者术后导管尖端位置和诊断术后早期流量不足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中心静脉置管 尖端位置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恶性骨肿瘤中心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骨肿瘤中心患者( n=6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护理组与参照组各 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67%低于参照组的 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恶性骨肿瘤中心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静脉置入中心导管, 分析一次性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普外科中心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 择取本院普外科于 2016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接收的行中心患者共计 980 例,以抽签法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480 )和研究组( n=500 )。对照组行基础形式进行敷贴以及导管处理,研究组专人定时更换。记录两组改进前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没有发生空气栓塞、脱等严重并发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的发生和用药频率、方式、材料、导管留置时间等要素相关。 结论: 中心并发症的出现多和护理操作不利以及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导致,因此通过加强护理细节,有利于预防中心并发症的出现,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发生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