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要“使令”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4-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 标签: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 简介:《西游记》和《儒林外史》分别成书于明代中叶和清康乾之际,是近代汉语中口语化较强的叙事性文本,其中的存在特征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和历时的延续性。行为动词中介存在结构类型多样,描写功能极强。

  • 标签: 西游记 儒林外史 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 “V着” “V了”
  • 简介:昔者成王告成武功,祖述克殷鸿烈,爰有《酌》诗。其开篇有言:“于铄王师,遵养时晦。”左氏征引,转相附会;毛郑阐抉,翻成幽圈。施及后世,治经史者多有发挥,言人人殊,纷若聚讼。今不揣椿昧,举其大端,率尔奋笔以陈之。

  • 标签: 考辩 成王 开篇 附会 经史
  • 简介:《太平》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 标签: 《太平经》 校注 中国道教 下层民众 东汉时期 中古汉语
  • 简介:<正>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100年,灭亡于公元前5世纪;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5500年,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唯独汉字,虽产生于公元前6000年,却一直使用至今。汉字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同知识分子在汉字造字的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地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理论,从而使汉字的造字上升到了一个自觉的阶段,使汉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汉语表达的需要。

  • 标签: 造字法 构字法 汉字 形声 象形 许慎
  • 简介:普通话中的某些歧义在冀州话中能得到分化刘淑学冀州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冀州话属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完成。语气词了2出现在尾,表示变化,即一种新情况的出现。两个“了”读者相同。(参看《现代汉语》,北京...

  • 标签: 普通话 歧义句 程度补语 冀州 可能补语 《现代汉语》
  • 简介:一个善良的承诺,让女孩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守候她深爱的男孩……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戚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注意到了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

  • 标签: 承诺 蜻蜓 故事 二十年 发现 东西
  • 简介:在俄语中有几种非常独特的用描写述谓表示主体性质特征的模型,它们是在类型意义场心基础上增加了表达语义关系的建构说明词而形成的近场心。本文主要对带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建构说明词描写述谓的模型的具体词汇填充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以带描写述谓特征述体模型旬为例介绍了适合所有类型模型学习的模型学习顺序,希望能够对我国俄语教材的编写和俄语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建构说明词 描写述谓 性质特征述体 模型句 类型意义场
  • 简介: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双语对译语料,考察时间副词"才"与尾"了"的共现偏误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对时间副词"才"与尾"了"不共现的本体语法解释不利于教学语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分析英、俄、韩、日、泰、越南等不同母语类型学习者的一语迁移,发现共现偏误的原因及共现偏误分布的特征,进而归纳出该偏误对所有学习者来说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时间副词"才"在教学语法和国别化教学中应给予区别对待。

  • 标签: 共现偏误 母语迁移 教学语法
  • 简介:<正>在修辞格中,争论较多的是夸张。往往有这种情况,明明是夸张手法,而有的人则照实际意义去评点。这种笑话,不仅出于一般人,有时甚至出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身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想就这一方面谈谈拙见,并求教于诸位。

  • 标签: 兼议 夸张谈 孔雀东南飞新妇
  • 简介:文章对明清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中的“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进行穷尽性分析描写,同时参考明清时期山东方言背景的其他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现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汉语北方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的发展演变情况,并且从地域性上挖掘明清山东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的某些特性;澄清人们在此句式研究问题上比较关注句式发展的时间性,而不注重地域性的挖掘的模糊认识。地域性的挖掘对汉语语法史研究又很有意义。

  • 标签: 差比句 时间性 地域性 山东方言
  • 简介: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宋濂,一生著作甚多,不少篇章脍炙人口。《送天台陈庭学》就是一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的作品。《送天台陈庭学》是一篇赠序。主旨是勉励友人尊孔读经,不断进修德业。作为规劝之文,辞气直露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规劝者的殷切之意,不易达到目的。为文素以温柔敦厚、雍容中和著称的宋濂深味个中奥

  • 标签: 含蓄委婉 宋濂 文学家 赠序 直露 尊孔
  • 简介:湖南师范大学郑贤章教授所著《(郭造音)研究》于2010年8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唐代郭适撰有《新定一切类音》一书,但久已佚失。《(郭适音)研究》从《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龙龛手镜》《类聚名义抄》《妙华莲华释文》等16种文献中收集到了《郭逢音》逸文651条,

  • 标签: 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 《龙龛手镜》 2010年 随函录
  • 简介:由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林、迟铎教授组织,有全国各地学者参加的“十三辞典编纂委员会”,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已于2002年年底出版了《十三辞典》(含各词语索引)中的五卷:毛诗卷、论语卷、孝经卷、孟子卷、春秋毂梁传卷。其中论语卷和孝经卷合为一册,共为四大册(国际16开本)。其余八卷将随后陆续问世。

  • 标签: 十三经 辞典 陕西师范大学 编纂委员会 艰苦奋斗 论语
  • 简介:从小到大,我们家就是妈妈、爸爸、我和我的三个弟弟。每个人的家庭都各不相同,各种组合的家庭数量庞大,有单亲的,有双亲的,还有继父母的。你可能与祖父母同住,也可能是被收养的,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摩登家庭的实质是什么?我的经历会与你的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家庭生活是一座富含幽默的金矿。

  • 标签: 家庭生活 共同生活 祖父母 养父母 经历
  • 简介:行”、“应时”与“前却”李维琦蒋礼鸿先生主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173页上释“行”说:“在固定的路线上往来行走。佛教语。”所举书证为:“山既高大,佛每行。”“行树下广修真。”这两条证据都不能直接阐明“在固定的路线上往来行走”的意思。关键是...

  • 标签: 大正藏 敦煌文献 《贤愚经》 往来行 鸠摩罗什 “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