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上颌尖牙位于上牙弓转弯处,是口腔中牙根最长的牙齿。正畸拔牙治疗的病例中,常常需要使上尖牙远中移动关闭间隙,特别是上颌强支抗设计的病例,尖牙需要远距离移动,有时为了节省支抗,需要采用两步法,先远中移动上颌尖牙,再内收四颗切牙,尖牙移动的速度会直接影响矫治疗程。

  • 标签: 尖牙远中移动 上颌尖牙 临床处置 病因 支抗设计 拔牙治疗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与上颌种植有关的软组织重建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从种植区邻近腭部粘膜取带蒂粘膜下结缔组织瓣置于种植区,供区保留原有上皮覆盖,种植区可获得软组织并具有多种优点。带蒂软组织瓣移植已用于多种情况:即刻种植后关闭伤口;牙龈乳头重建;缺损和软组织瓣裂开的修复以及骨移植和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后伤口的多层关闭。103例用此方法治疗超过32个月,仅2例发生软组织瓣部分坏死,所有病例比术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腭部粘膜下 结缔组织瓣 修复 下颌局部缺损
  • 简介:目的:进行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学研究,为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提供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5具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标本,对颞区及腮腺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实施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a,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知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解剖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人短周期义齿修复技术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从我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需要义齿修复的老年人,随机分为短周期序列修复组:年龄65-92岁,平均:74.14±6.93岁,男性7例,女性10例;正常修复组:年龄65-85岁,平均:72±5.15岁,男性:8例,女性:6例。应用微创拔牙、无翻瓣种植、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附着体义齿修复、即刻临时义齿等技术,完成咬合重建,随访三个月到十个月。结果:短周期修复序列组患者咬合重建时间为:47±30天,正常修复序列组患者修复时间95±25天,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短周期序列修复序列组的29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目前种植体存留率为100%,行使功能良好。短周期序列修复序列组患者对义齿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老年人短周期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是可以预期的。可以缩短患者缺牙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拔牙后的牙槽骨吸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患者口内咬合功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种植牙 即刻负重 序列治疗 老年人 修复 短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72例(362个)RAU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用高频电刀电凝治疗,3%H2O2与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术后氯己定含漱;对照组85例用3%H2O2与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氯己定含漱。每天定期电话随访疗效,随访观察7d。结果治疗组182个溃疡面中显效152个(83.52%),有效25个(13.74%),无效5个(2.75%);对照组180个溃疡面中显效59个(32.78%),有效102个(56.67%),无效19个(10.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口腔RAU可以缩短溃疡愈合期,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高频电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MK-1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为18例单侧或双侧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36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满意.1例患者在1年3个月时失败,改用球帽式附着体固位.7例患者在3年内加衬.5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MK-1附着体适应用于基牙稳固的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MK-1附着体 末端游离缺损
  • 简介:目的分析国产排龈线对冠桥修复后牙体、牙龈、牙周组织、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或缺失做冠桥修复的患者52例(109颗基牙),随机分为3组,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阴性对照组32颗牙,不排龈;阳性对照组37颗牙,备牙后采用美国进口的UltraPak排龈线排龈;试验组40颗牙,采用南阳齿康研究所研制的国产排龈线排龈。完成灌注印模后,通过肉眼及探针对牙预备体、牙龈和修复体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国产排龈线、进口排龈线和未采用排龈技术的满意率:牙预备体分别为93%、95%、17%;牙龈分别为83%、76%、14%;模型分别为80%、81%、14%;修复体边缘分别为88%、86%、12%。国产排龈线和进口排龈线满意率相当。结论国产排龈线与进口排龈线临床应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替代进口排龈线,且成本低,副反应小,安全性能好。

  • 标签: 冠桥修复 排龈线 颈缘适合性
  • 简介:目的评价钛膜在拔牙后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选取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膜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膜加人工骨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骨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的测量。结果在拔牙后5~6个月时,牙槽骨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0.89)%,(14.71±0.92)%,(7.434±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0.01)。结论钛膜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骨骨量.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 钛膜 骨密度
  • 简介:楔状缺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牙体病之一,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本研究采用日本松风FX-2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36例,共206颗患牙。其中男69例,女67例。年龄48~71岁。所有牙齿均

  • 标签: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水门汀
  • 简介:金属烤瓷固定桥因其美观、耐用而日渐成为修复的主流技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崩瓷,常常需要拆除后重新制作,然而拆除粘固的金属烤瓷固定桥,尤其是多基牙长桥,既费力又对基牙、牙周组织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作者自2001年以来,对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患者采用鞍形冠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鞍形冠 金属烤瓷固定桥 崩瓷 前牙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gamma,SNCG)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50例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SNCG及MMP-9的表达。结果: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的SNCG及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78.0%(117/150)及68.68%(103/150),而癌旁组织中SNCG及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8.0%(11/150)及14.0%(21/1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低分化、中分化肿瘤的SNCG及MMP-9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P<0.001),然而低分化与中分化肿瘤之间SNCG及MMP-9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分期分析结果显示,Ⅲ~Ⅳ期SNCG及MMP-9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有显著性差异(SNCG:χ^2=4.20,P=0.041;MMP-9:χ^2=26.66,P=0.000)。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SNCG及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77%和93.85%,高于其在无转移的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SNCG:χ^2=10.09,P=0.001;MMP-9:χ^2=33.80,P=0.000)结论:SNCG、MMP-9在与口腔颌面部鳞癌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级、分期呈正相关,提示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SNCG及MMP-9的表达可以为肿瘤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γ突触核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口腔颌面部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老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追踪观察10例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老年病例,患牙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共制作12副套筒冠义齿,共65颗基牙,其中Ⅰ度松动21颗,Ⅱ度松动37颗,Ⅲ度松动7颗。内冠设计为圆锥型或圆柱状,使用钴铬合金制作套简冠内外冠。平均随访2.5年,观察基牙牙周状态、牙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的基牙松动度降低。X线片显示修复后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增宽,骨小梁致密,排列整齐,骨质密度明显增高。牙槽骨高度未见降低,部分可见增高。结论:根据基牙状态设计圆锥型或圆柱状套筒冠义齿对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牙周病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用光固化法修复金属烤瓷修复体(PFM)崩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建阳市立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3例PFM崩瓷病例采取折裂断面固位预备,利用10.0%~12.5%氢氟酸进行黏结面的瓷表面处理30~120s,必要时在裸露的基底冠上进行粗化或制备固位洞型,配合使用硅烷瓷处理剂和自酸蚀黏结材料,用树脂进行光固化复色充填修复。结果修复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5年,23例中20例修复后修复体无松动、脱落、变色,效果良好,成功率86.96%。3例松脱后重新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利用光固化技术进行崩瓷口内即刻修补,具有经济、美观、简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金属烤瓷修复体 崩瓷 氢氟酸 光固化法 基底冠预备
  • 简介:甲状舌管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上皮退化不全而遗留在颈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男女性别之比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见。该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多位于颈中线处,有时可偏向一侧[1]。囊内容物为清亮的黏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可为脓性或粘液脓性。2017年6月我科收治1例大型舌根部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咽部不适20年,1个月前出现进食困难前来就诊。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MRI CT引导下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 标签: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诊断 治疗
  • 简介:对四环素牙,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间隙过宽,前牙冠折及切角缺损,前牙邻面龋等进行脱色及美容修复.是齿科美容目的之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人自1994年至2000年间,利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对上述前牙进行了美容修复,共514例1246个牙,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就临床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光敏修复 前牙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北京市政府"为全口无牙低保老人免费镶牙项目"临床技术培训于6月15-16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培训由北京市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洪臣教授和北京市牙病防治办公室韩永成主任共同主持,各区县牙防所共280余名口腔修复医师参加了培训。

  • 标签: 临床培训 北京市 无牙颌 镶牙 免费 老人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充填老年重度磨损磨牙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口内同时具有两颗第一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的患者52例,共104颗患牙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同一患者口内随机选择一颗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共52颗),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另一颗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共52颗),采用磷酸酸蚀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评价标准采用改良USPHS/Ryge评价标准,采用X^2检验,于充填即刻、3、6、12及24个月复查评价。结果:充填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髓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修复老年人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病例中具有同等的粘接效果,自酸蚀粘接系统可降低术后敏感。

  • 标签: 自酸蚀 重度磨损 全酸蚀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后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先天缺失、畸形小牙、后天牙体缺损及其它原因所至牙间隙患者31例用145个瓷贴面进行前牙间隙修复,贴面粘结后2周及6、12、24个月复查.结果:139个贴面完整存在,5个贴面切端有小缺损,1个贴面折断,但未完全脱落;3颗牙在复查时有明显牙龈炎症;1颗牙发生牙髓炎;2个贴面粘结后表面颜色与邻牙不协调;未发现继发龋及不满意的边缘适合度记录.结论:在2年研究期间,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具有较完美的临床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瓷贴面 前牙间隙 修复 临床评价 临床效果 患者
  • 简介:目的:全口义齿患者下颌牙槽嵴低平伴顽固性咬合痛一直是临床医师较难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使用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缓解了全口义齿压痛,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下颌牙槽嵴过窄而致固位不良产生压痛的42例全口患者,用吸光度法测定患者使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前及使用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咀嚼效率,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舒适度情况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改善,主观评价也较为理想;3个月时各项指标达高峰,12个月后指标略有下降。结论: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压痛状况,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满意度,提升总义齿配戴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口义齿 软衬材料 义齿稳固剂 咀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