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术中磁共振(iMR)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非常重要的影像指导工具。本文就iMR的发展,iMR在胶质瘤切除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经鼻蝶手术、脑病变活检术、脊柱、颅颈交界区手术、功能神经外科、脑移位、功能成像和功能导航、血管性病变手术,及术后病人颅内情况监测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中磁共振 中的应用 发展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Onyx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应用Onyx对10例DSA确诊的颅内AVM进行栓塞治疗。AVM的直径在3~8cm,其中直径大于6cm的大型AVM6例。选用Ultraflow或Marathon微导管。每支供血动脉的注胶时间10-45min。结果栓塞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畸形血管团闭塞30%-50%1例,50%-80%2例,80%-90%4例,90%以上3例。术毕1例患者将微导管留置体内。全部病例随访2-12月无再出血。结论应用Onyx栓塞AVM可以较长时间的注胶,娴熟掌握注胶技巧和控制返流能够提高AVM的栓塞疗效。

  • 标签: ONYX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 简介:甘露醇一直作为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常规药物,但目前临床疗效争议较大,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文章就甘露醇的药理学作用、脱水降颅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综述。

  • 标签: 甘露醇 脑血管病 患者 临床应用 疗效
  • 简介: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高危人群,减低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磁共振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以观察斑块的形态和易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功能学检查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磁共振 血管壁
  • 简介:为了提高中医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心理学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丰富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掌握心理护理手段,提高岗位胜任力,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创新团队的和谐工作氛围,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将举办"中医心理临床治疗技术培训班",学习期满,

  • 标签: 临床治疗技术 医护质量 医院医护人员 创新团队 报名回执 培训地点
  • 简介: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可以说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现在对情绪障碍的评估中常用到的是评估量表,都是病人个体的主观感觉。这固然重要,而且也是生活质量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其主观性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所以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脑认知功能评估缺乏可靠的、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碌示能力。结果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存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IR技术在脊髓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急性脊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段小探头B超(LFSPU;频率范围3-9MHz)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LFSPU辅助颅脑手术的病例98例,其中脑肿瘤68例,脑脓肿12例,婴幼儿脑积水分流手术10例,脑内血肿8例。结果婴幼儿前囟或3cm×2cm骨窗即可满足LFSPU探头置放和探测需求,探测距离在7cm以上,探测到最小病灶直径为1.0cm,最深5.5cm。LFSPU均显示所有病灶、脑室端分流管和脓肿穿刺针,定位成功率为100%;肿瘤病灶切除后,术中LFSPU发现残留肿瘤23例,继续切除16例(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3例),7例因残留病灶位于重要区域未进一步切除。结论术中LFSPU可通过小骨窗和未闭前囟进行探测,实时动态监测手术过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B超 低频段小探头B超 效果
  • 简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又称颈动脉外膜剥离术、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等,目前尚无统一命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术式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数十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及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现将该术式的历史沿革、相关解剖、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对致痫灶位于脑主要功能区的癫痫病人,采用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subpialtransection,M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继发性癫痫病人,在术中硬脑膜切开后,先用皮层电极核实致痫灶的方位和范围,在显微镜下切除非功能区的病灶及其周围的皮层致痫灶;对功能区的病灶也予以切除。第二次用皮质脑电图检查,对功能区存在的或残留的致痫灶(棘波),使用软膜横切刀,切断痫性放电传导的神经元树突。最后用皮层电极复查,如仍有棘波存在,再补行几道横切,直至脑电波全部趋于正常为止。结果在癫痫控制方面,除1例无改善外,其他14例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随访1~35个月,满意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5例,较差2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MST能使脑主要功能区癫痫在不引起任何机能损害的情况下,术后痫性发作得到有效的控制,是神经外科目前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癫痫 外科治疗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临床应用
  • 简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continued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可用于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CLCFD治疗41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持续脑脊液鼻漏、严重而难治的颅内感染和后颅凹开颅术后皮下积液和持续发热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神经外科 CEREBROSPINAL 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LUMBAR
  • 简介: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神经护理学作为神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此课程具有专科性强,内容复杂、抽象等特点,课时学习周期短,

  • 标签: 神经科学 四步教学法 护理教学 应用 必修课程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宁心安神丸在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宁心安神丸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对2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头痛、呕吐、腹胀、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患者高血压降压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为(6.51±1.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13.20±2.9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1例头痛占1.92%,1例恶心占1.92%;对照组治疗后发生1例呕吐占1.92%,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降压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降压总有效率80.77%(P〈0.05)。结论:宁心安神丸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失眠质量,具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适合临床推广治疗。

  • 标签: 宁心安神丸 高血压 合并失眠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脊柱 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形臂 导航
  • 简介:目的评价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例行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的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手术前通过MR检查设计移植靶点及入颅点,使两者间连线避开脑组织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及软化灶,术后通过MR检查观察实际移植靶点及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是否符合。结果术后复查MR,常规扫描显示实际移植靶点与术前设计靶点基本符合,SWI序列显示实际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相符合。结论术前手术入路设计不仅能保证细胞精确移植到预定靶点,保证了细胞移植的疗效,而且手术入路能成功避开重要脑组织结构、脑室系统和软化灶,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脑出血
  • 简介: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和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习者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我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中得到逐步推广。文章回顾了情景模拟教学在不同护理临床领域及护理考核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其在我国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护士 在职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确保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延长设备、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五常法在手术室腹腔镜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无一例因腹腔镜器械故障或欠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五常法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了手术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 标签: 手术室 五常法 理中 腹腔镜手术 1993年 手术质量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来院时即已处于脑疝期,病情危重,往往存在血凝、生化等多项指标异常,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对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术后部分患者死于严重并发症。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理念1983年由Stone^[1]首先提出,主要针对严重创伤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损伤控制外科
  • 简介: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
  • 简介:目的评估了经食道心脏超声(TEE)和经胸壁心脏超声(TTE)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的32例隐源性青年脑梗死患者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19~50岁,平均(38.3±2.8)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和头颅MRA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显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32例患者均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超声(TTE)检查。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在局部麻醉下行经食道心脏超声(TEE)检测。结果32例患者中TEE检出9例(28.1%)CES,TTE检出其中的3例(9.3%)(P〈0.05)。其中主动脉部斑块2例,房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瘤1例,卵圆孔未闭1例,左房自发声学显影1例,二尖瓣脱垂1例,二尖瓣增厚1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房间隔病变的检测。TTE对上述两个部位病变的漏诊分别为2例和3例。TEE和TTE对二尖瓣病变的诊断无明显差别。结论对初步归因于隐源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建议进一步采用TEE检查。这样可使近1/3的患者发现可能的心源性栓子来源。

  • 标签: 脑梗死 心源性栓子来源 经食道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