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治疗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BIL分别为38.2±50.2μmoL/L和72.0±70.3μmoL/L,ALT分别为70.2±66.8U/L和116.6±100.5U/L,GGT分别为70.2±51.0U/L和122.0±102.8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异甘草酸镁 丹红注射液
  • 简介:酒精脂肪肝(AFLD)是指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肝,是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目前认为,酒精脂肪肝治疗上主要有戒酒、营养及药物治疗等方法。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本文对此作以下阐述。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进展
  • 作者: 王轶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 第6卷 第9期
  • 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眉山 620010
  • 简介:<正文>溃疡结肠炎的病程一般比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在任何年龄段都容易出现这一疾病,但是在20岁到30岁的年龄段最为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疾病,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人的体重可能会逐渐降低,整个人日渐消瘦。那么一旦得了溃疡结肠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这一疾病很可怕吗?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第20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于2010年3月25~28日在我国北京召开,以下就酒精肝病(ALD)方面的报道作一简要概述。一、临床研究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ALD分为酒精脂肪肝、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亚太肝病学会 纪要
  • 简介:丘疹荨麻疹,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每年的春季开始,夏秋季节,有的一年四季不断,尤其夏秋季节为重,在小儿身上不断出现不规则的成群分布的梭形红色丘疱疹或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有的经搔抓继发皮肤感染形成脓胞疮。现简要介绍一下对丘疹荨麻疹认识与防治。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婴幼儿 儿童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过敏性疾病
  • 简介:小肠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因此,腹部穿透或闭合伤时都容易受累,约占整个肠道损伤的70%~80%。争取早期诊断和进行有效救治,对降低并发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外科从1994—01/1999—12共收治外伤小肠破裂12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诊断和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外伤性小肠破裂 救治 诊断 院外 闭合伤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酒精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以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对照,对59例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酒精肝硬化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的7.9%,辅助检查提示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MCV升高、AST/ALT比值增大,肝脏增大、脂肪肝、合并胆结石比例高,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显著;酒精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增加,乙肝后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增加酒精肝硬化以合并戒酒综合征、酒精脑病较为特异表现。、对此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酒精肝硬化以长期大量酗酒,较特异的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诊断依据;治疗应绝对戒酒,针对戒酒综合给予对症支持疗法,预后较肝炎后肝硬化好。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难治愈、易复发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以及复发因素尚不明确,饮食因素因与两者均有关联而成为研究热点。既往大多数研究认为膳食纤维有益于UC,然而新近一些国外研究却使该观点受到质疑。本文就膳食纤维及其在U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膳食纤维 短链脂肪酸 丁酸盐类 肠黏膜屏障
  • 简介:在西力国家,酗酒历来是导致严重肝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1].典型的酒精肝病(ALD)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和肝肿大、酒精性肝炎、酒精肝纤维化,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肝硬化.尽管A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大量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造成肝脏和其他脏器损害的主要元凶[2].乙醇脱氢酶(ADH)和肝脏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通路均可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乙醛,乙醛继而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舷物,进一步导致蛋白酶失活、DNA修复蛋白功能损害、自身抗体形成、谷胱甘肽耗竭、线粒体损伤和氧利用障碍[3].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肝损害 磷脂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腹腔镜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月至2000年10月进行的75例诊断腹腔镜检查.结果对28例不明原因腹水,24例腹外伤、急腹症,9例不明原因腹内肿块,6例性质不明肝脏肿块,6例肿瘤待查及2例膈肌病变,除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诊断未明外,余皆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及相应的有效治疗.总诊断明确率为97.4%.有3例发生并发,发生率4.0%.结论诊断腹腔镜检查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评估腹腔内病变,如肝脏疾病,不明原因腹水,腹腔内肿瘤的诊断、转移病灶的发现和恶性病变的分期,某些腹外伤及急腹症方面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不明原因 肿瘤 腹水 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内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消化不良(FD)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2例FD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增强胃动力联合抑制胃酸治疗。经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组织,采取HE染色法对两组组织中的EOS进行计数统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法对组织内肥大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6(1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OS、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相应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6及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炎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0水平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EOS与IL-6、TNF-α、肥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肥大细胞数与IL-6、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FD患者十二指肠黏膜EOS数量、肥大细胞数量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而IL-10水平降低,这些变化与FD的发病存在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激动剂对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模型(HC组)和β3-AR激动剂干预组(BRL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BRL组血清TC、TG、ALT、AST、HA和TGF-β1水平分别为(1.95±0.43)mmol/L、(0.82±0.31)mmol/L、(71.02±11.34)U/L、(165.18±39.11)U/L、(159.64±32.50)ng/ml和(0.92±0.54)μg/ml,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77±0.34)mmol/L、(0.59±0.23)mmol/L、(54.48±8.64)U/L、(134.12±37.16)U/L、(95.57±19.47)ng/ml和(0.75±0.51)μg/ml,P〈0.05,它们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9±0.25)mmol/L、(0.35±0.19)mmol/L、(32.26±7.13)U/L、(119.64±35.16)U/L、(76.26±13.34)ng/ml和(0.69±0.46)μg/ml,P〈0.05];BRL组肝组织匀浆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46.31±16.39)×103U/gprotein和(98.64±19.33)mg/gprotein,显著低于HC组的(79.26±15.34)×103U/gprotein和(126.34±21.56)mg/gprotein,而MDA水平为(8.16±0.92)μmol/L/gprotein,显著高于HC组的(5.76±0.88)μmol/L/gprotein(P〈0.05),而在NC组则分别为(113.34±12.26)×103U/gprotein、(175.59±26.34)mg/gprotein和(2.71±0.64)μmol/L/gprotein,与前两组比,差异显著(P〈0.05);BRL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炎浸润、气球样变和肝纤维化评分分别为(2.71±0.34)、(2.38±0.41)、(0.86±0.21)和(4.19±0.40,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94±0.34)、(1.76±0.34)、(0.61±0.16)和(3.02±0.34),P〈0.05.结论β3-AR激动剂可加重NAFLD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氧化应激损伤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妊高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影响效果比照结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妊高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联合川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妊高干预疗效;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妊高干预疗效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和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胃肠影响情况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妊高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减少对于患者胃肠的刺激,帮助患者更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复方丹参注射液 川穹注射液 妊高症 临床疗效 比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复发率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功能消化不良(FD)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35例FD病人和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FD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除恐怖因子分P<0.005外,其余分值P<0.001)。结论FD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治疗上应重视心理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 标签: 病人 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况 对照组 治疗
  • 简介:本文简介了重症溃疡结肠炎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式,并评析了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传统上以氨基水杨酸(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近年有关微生态制剂在维持UC缓解、防止复发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微生态制剂亦被认为是UC传统疗法的有益补充。为此,本文对微生态制剂与UC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抑制剂 防止复发 氨基水杨酸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炎症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治疗疗程长、效果不佳、容易反复,主要原因为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甚了解以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随着对IBD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和免疫途径不断被揭示,这些新理念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本文主要结合目前IB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中的一些新概念作一论述。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