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通过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D-dimer)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浆D-二聚(D-dimer)水平检测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D-二聚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D-dimer)水平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脑动脉脉动指数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将四组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c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水平(P<0.05)。结论D-二聚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糖化血红蛋白 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 预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无缝隙一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的确诊时间为(33.66±8.76)min,急诊至手术时间为(40.97±10.58)min,住院时间为(16.88±4.63)d,均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无缝隙一体化 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2例,其中65例证实有转移,37例无转移。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其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D-二聚和凝血全套的检测。结果(1)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发生转移的肺癌患者PLT、D-D、FIB分别与未发生转移的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肺癌患者的PLT、D-D、FIB的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发展。

  • 标签: 肺癌 血小板 D-二聚体 凝血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从区级以上级别医院出院,在社区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干预,干预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进行饮食管理,对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在所有营养元素的摄入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护理干预模式有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行为,进而对病情控制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 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牙髓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的1月~2018年年的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牙牙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管治疗,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多次组以及一次组,一次组选择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组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一次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多次组相比更高;一次组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与多次组相比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牙髓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相比安全性更高,治疗时间更短且效果显著,大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多次法根管 一次性根管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复发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剜除法治疗28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复发患者,分析电切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结果2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均可找到包膜,均无前列腺包膜穿孔发生,无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由于未能完全切至包膜,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剜除法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术后复发几率,并可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复发患者。

  • 标签: 电切术 剜除法 前列腺增生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0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均选自2017年,共72只患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结果术后7d,视力>0.6共有41眼(56.94%)、视力0.3~0.5共17眼(23.61%),比术前视力有了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建议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术中妥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及钙蛋白、B型钠尿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D-二聚水平进行测定,并以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三项指标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同时,将急性肺栓塞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7例)和高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急性肺栓塞组患者cTnI、BNP以及D-D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有高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高于低危组患者的情况,除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D-D比较外,其余组间、亚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优于BNP,同时优于D-D,其中,灵敏度、准确度的比较上有cTnI、BNP显著优于D-D的情况,而特异性的比较上,则有cTnI显著优于BNP和D-D的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结论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D-二聚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可靠依据,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钙蛋白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后凸成形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疼痛与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资料100例实施分析,所选100例病人全部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随机法对于所选病人施行分组,对照组病人手术之后接受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与功能障碍指数得分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开展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在其手术之后为其提供降钙素联合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中表达VEGFR-1的造血前干细胞在肝细胞癌肺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2例肝细胞癌肺转移组织(研究组)、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VEGFR-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VEGFR-1的阴性表达3例,阴性率为13.6%,阳性表达19例,阳性率为86.4%;对照组VEGFR-1的阴性表达15例,阴性率为75.0%,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细胞癌肺转移中VEGFR-1呈高表达,分析VEGFR-1表达可谓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VEGFR-1 造血前体干细胞 肝细胞癌肺转移 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D-二聚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D-二聚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二聚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方面,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上述指标含量水平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足 早期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四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四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孕妇 血浆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凝血酶原四项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早期预警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儿均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NT-proBNP)检验,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空腹血糖及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36.59%)明显高于参照组(2.4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验,能够在疾病早期加以准确判断,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手足口病 儿童 危重型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组对患者骨膜置管红吸引流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切除术。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观察组的95.56%(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耳漏、中耳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切除术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改善中耳堵塞等临床不适症状,还可让外界与中耳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听力。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适充在牙牙髓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牙牙髓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超充治疗,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根管适充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响。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适充治疗牙牙髓病患者的效果理想,能提高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适充 牙体牙髓病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腺样肥大患者应用孟鲁司特钠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的疗效,探寻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儿童腺样肥大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孟鲁司特钠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每组各39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A/N比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效率76.92%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2.31%,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5.32±1.24)分,A/N比值(0.46±0.05)%,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83,t=2.45,P<0.0)。结论对于儿童腺样肥大患者应用孟鲁司特钠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可较高的改善症状,降低A/N比值,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儿童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病情发展分为进展组(观察组56例)及非进展组(对照组4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血液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D-D、FIB、hs-CRP及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D和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D-D hs-CRP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植骨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无压疮发生;术后随访,无断钉、钉道感染病例;确认植骨融合完成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1个月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均基本消失,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联合经皮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外固定 椎体植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