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 于本院 2015 年 7 月 --2016 年 7 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 88 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结果: 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4 3.18% 、 护理满意度 95.45% , 对照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6.82% 、 护理满意度 65.91% 。 结论: 应于靶向药物用药期间,加强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不良反应,采取不同措施加以预防,降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靶向药物 不良反应 护理    请注意看一下红色字体,两组满意度率是否正确?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统计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详细情况,就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表现以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医院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一系列由于用药方式、用药剂量、药物选择等不恰到导致的不良反应,上述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威胁,通过了解患者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成因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能够提高对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医院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药品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为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它并不是遵循某一特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人的身体状况表现出的不同的病理反应或是生理反应。这让患者在治病方面会产生怀疑,所以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来合理的安排用药。要求护士在配药过程中要仔细按照临床医生的安排进行合理配药,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仅与患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也与药物的用量及反应原理有关。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定要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不良反应及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其次将介绍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研讨。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150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采取药物与吸氧等治疗方法,在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组间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下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价值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8.67%)显著高于对照组(90.67%),统计学价值存在(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建议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急性高原反应 综合护理 症状改善情况 满意度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种西药联合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分析临床用药指导的合理性与实际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5 月至2019 年 5 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采取多种西药联合治疗的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在临床药剂师的指导下用药)与对照组(n=20,未采取用药干预措施)。统计两组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与发生率进行总结,计算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药占比。 结果 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包括用法不当、用量不当、配伍不当等,研究组处方中药物应用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为 5.00%(1/20),较对照组的 15.00%(3/20)显著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指导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并分析本中心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反应性关节炎患者18例,青年患者为主,男女比例2:1。18例患者起病前均有前驱感染症状,下肢关节炎为最常见表现,其中以膝关节受累最多,超过半数患者伴有发热,部分患者有关节外损害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显著增高。结论 对于以下肢非对称性寡关节炎表现为主的青年男性患者,结合前驱的感染史,在排除其他关节炎后,需考虑反应性关节炎诊断。

  • 标签: [] 反应性关节炎  HLA-B27
  • 简介:摘要:想要知道急性输血反应的因素有些困难,毕竟各种输血反应并不是相同的反应,即使是同样的输血反应,其导致反应的因素也可能不尽相同,引起同样输血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溶血性反应。一旦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急性反应,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并且根据反应,找到相关的急性输血反应原因,认真研讨其反应的病因和病理学,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对患者进行保护,尽量不让受到二次伤害,这样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在客观上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多的经验教训。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发生原因 相应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沙利度胺,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药物的ADR报告,总结ADR的发生特征。方法:对84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报告中,男33例(39.29%),女51例(60.71%),比例为1∶1.55;年龄11~93岁,多发于41~70岁(80.36%)。引发ADR次数最多的依次为顺铂、紫杉醇、多柔比星,ADR的发生集中在消化、造血系统上,达到了76例(56.29%)。结论:在临床上,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并重视对典型症状的观察,争取提高预防效果,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 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科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