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和痊愈出院率均较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较单纯机械通气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方法 急诊内科呼吸衰竭 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3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25例)和未发生撤机困难患者(n=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机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VAP,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机困难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改善通气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能有效治疗重症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

  • 标签: 重症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个治疗周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老年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它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1-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对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60例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常规通气治疗组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结果常规通气治疗组氧分压,氧饱和度与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通气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症状评价与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通气治疗组氧分压为(48.00±5.0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95.40±10.50)mmhg,PH为(7.050±0.030)与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COPD 无创正压通气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99-02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经NIPPV治疗2h后,Pa0。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升高(P〈0.05),有效率达63.2%(23/38)。对病因为AECOPD、间质性肺炎、急左心衰及肺部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而对病因为支气管哮喘、肺癌、ARDS及MOF患者疗效差。其中I型呼衰成功率40.0%(6/15),Ⅱ型呼衰成功率78.5%(i8/e3),NIPPV对Ⅱ型呼衰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I型呼衰(P〈0.01)。结论: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疗效确切,应用时应掌握指征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急救
  • 简介:目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在呼吸波形上特异性改变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在不影响临床诊治前题下,对入选病例呼吸波形进行动态监测,研究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呼吸波形改变与相应病情和医疗等情况的相关性及其在呼吸波形上特征性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阻塞性通气障碍呼吸波形与正常波形相比,在压力、容量、流速曲线和压力一容量环上有连续、剧烈顿挫的特征性改变。其改变的幅度、大小、频率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引起病理变化程度相关。模拟液体阻塞气道实验也可得到类似特异性改变波形。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正压通气时,呼吸波形根据通气障碍类型分别可出现“锯齿”状、“波纹”状、“鸭头”状、“鸟头”状、“火炬”状等具有典型特征的特异性呼吸波形。这对其临床快速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阻塞 通气障碍 呼吸波形 特异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短期愈后影响。方法7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早期BiPAP治疗,33例对照组患者先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时再改用Bi-PAP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比其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中pH、SaO2、氧合指数,NT-proBNP,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短期愈后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中pH、SaO2、氧合指数,NT-proBNP,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短期愈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早期应用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急诊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率、改善短期愈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度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94-0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纳络酮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性脑病 COPD BIPAP 纳络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排痰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部感染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运用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运用机械振动达到排痰效果。在3d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在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身体指标恢复时间上,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机械排痰术可以提高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率,比传统人工排痰更高效,同时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效果。

  • 标签: 机械排痰术 肺部感染 人工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