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0例GIST中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果50例GIST中c-kit基因突变率为54.0%。不同侵袭危险组、部位、年龄组、性别、组织学分型、有无坏死及是否浸润至邻近器官等之间比较c-kit基因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kit基因突变参与了部分GIST的发生。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对缓解胃癌化疗患者的胃肠反应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 胃癌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样病变82例临床反应。方法选取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101枚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胃肠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反应。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样病变有效性强,配合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产生。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样病变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值得在医疗领域持续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肠道息肉样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肠手术患者中运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对其肠蠕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治疗的84例胃肠手术病例分组,对照组42例根据常规外科标准落实护理,观察组42例制定综合护理方案干预,针对两组的总干预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达97.62%,相比对照组的83.33%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术后排气与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手术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方案干预,总体护理效果更理想,且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护理方法 胃肠道手术 肠蠕动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81例行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分组,定义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恢复时间分别为(50.2±7.2)min、(50.2±7.2)min、(42.1±11.4)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9.6±8.8)min、(32.5±6.7)min、(68.5±12.1)min(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9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5%、75.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探讨护理过程中给予经胃肠营养支持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68例。针对所有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选择经胃肠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对最终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患者完成干预后,患者的褥疮症状、患者的苍白症状以及患者的低蛋白症状等表现为缓解,或者有效纠正,患者的神志转换为清醒,患者的全身症状获得有效改善。干预前后,对患者实施消极心理评分,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临床选择经胃肠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干预,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最终显著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 经胃肠道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胃肠手术治疗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2例。予以对照组一般手术护理,予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中的实施,可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的同时,改善预后质量,促进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丸在骨折病人用药及损伤后预防胃肠不适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入科病人176骨折病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上加以耳穴压丸肝、肾、胃、肠、脾反应区,单侧取穴,双侧隔日交换,对照组与实验组在预防胃肠反应有效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将2010年以前病房未开展耳穴压丸和之后开展耳穴压丸后效果做比较。结论耳穴压丸能预防骨折病人用药及损伤后胃肠反应。

  • 标签: 耳穴压丸 骨折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晚期前列腺癌导致下尿路梗阻患者用汽化电切、内分治疗方案联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患者50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制定汽化电切、内分对症干预联合方案,对患者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联合手段对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对于干预前,接受联合干预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诸如残余尿、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尿流动力学指标及IPSS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前列腺癌导致下尿路梗阻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即汽化电切、内分对症干预手段,对病情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汽化电切 内分泌 晚期前列腺癌 下尿路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改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门诊收入的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患者38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浆皮质醇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388.46±125.8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32.67±65.32)μg/l,观察组的催乳素水平为(815.23±276.44)μ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2.26±219.28)μIU/ml,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检验,观察组的皮质醇水平与PANSS总分有显著相关性,r=0.401,P=0.012,而观察组的催乳素水平与PANSS总分无显著相关性,r=0.018,P=0.57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皮质醇水平越高,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但催乳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的症状程度无直接联系。神经内分异常所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对精神分裂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内分泌 皮质醇 催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应用电话随访对服药依从性及改善内分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44例,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实验组(n=22例)选择电话随访,对照组(n=22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电话随访,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内分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电话随访 乳腺癌 服药依从性 改善内分泌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医烙灸疗法对佐性关节炎大鼠神经—内分—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法正常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西药组(C组)、烙灸组(D组),做体重测量、足跖肿胀度测量计算、佐剂关节炎指数评定。结果D组疗效最显著。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神经—内分—免疫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回医烙灸 佐性关节炎 大鼠 神经&mdash 内分泌&mdash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胃肠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AL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的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量表(Spitz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AL患者胃肠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白血病 胃肠道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胃肠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在肿瘤生长区域或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行组织内放射治疗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同时观察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副反应。方法对21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和尽可能的淋巴结清除后,于肿瘤区域和可疑淋巴结转移途径上,以粒子枪和植入针在组织内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首先要清楚手术切除过程中肿瘤向周围侵犯的部位、程度,其次要探查清楚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淋巴结重大的的程度和手术清除的难度,将碘-125粒子源装人粒子枪内,进行高压灭菌,通过无菌穿刺注射针,直接植入可疑组织内,术后进行腹部x线、胃镜、CT及彩超等的复查、随访。粒子的数量15~20枚不等。结果接受手术患者总共21例,植入术均安全完成;碘-125粒子植入1周后拍腹部x线片提示分布均匀,术后6个月随诊20例均无特殊反应,术后1年随访18例,1例肝转移灶出现,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其中结肠癌患者达7年随诊无复发转移表现。与单纯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在安全性上无差异性区别。结论手术切除结合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内放疗来提高疗效可靠、安全,并发症少,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胃肠道 恶性肿瘤 手术 碘-I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手术患者手术前免疫功能与手术时间对手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方法选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实施胃肠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给予免疫功能检测,对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8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出现的患者有12例,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培养显示阳性的患者有6例,病原菌培养出16株,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胃肠手术患者在术前免疫功能低下与手术时间较长的时候,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会不断增加,并且能够为急诊、三类切口与恶性病变的时候较容易出现手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术前免疫功能 手术时间 术后切口感染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新理念对胃肠肿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胃肠肿瘤术后患者82例,将其随即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新理念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体温发热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理念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加快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新理念 中药 胃肠道肿瘤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多发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收取了200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是采取经内镜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并发症情况要高于观察组,其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息肉创伤较小,花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胃肠道多发息肉 疗效观察 安全性